课题:归园田居其三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一课时方法指导课型:讲读课时间:2016.1.5.主备人:金中公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一、导入明标1、激趣导入走近陶渊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隐逸诗人,他的诗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在玄雾笼罩的魏晋文坛上独树一帜。朱熹说他的诗“平淡出于自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365--427),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2、学习目标走进《归园田居》——平淡的言辞,诗意的躬耕1、有感情地朗读《归园田居》
其三,要求能当堂正确背诵、默写。2、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二、自主学习1、音读评选“我班的朗读之星”★要求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扫除字词障碍注音:种:zhòng秽:huì荷:hè长:zhǎng另读cháng重点词语理解:盛:茂盛稀:稀疏兴:起(比较:水波不兴)。秽:杂草。带:带着(比较:披星戴月)荷:扛着。足:值得。但:只要(比较:但使龙城飞将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使:让。愿:意愿,这里指诗人隐居山林、归耕田园的意愿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节奏:停顿一次。二三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停顿两次。221或212.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指回去的路。其实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来回是一条路,此时才提起是为了引出“夕露/沾/我衣”一句。译文:我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杂草。我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路窄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裳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3、赏读反复吟咏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请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请同学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然后我让同学带表情和动作地朗读。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读出愉快。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美。自主学习
精细品读局部揣摩(1)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内容说出来或写下来。(2)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内容用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用你在社团学到的美术绘画技术画出一幅或几幅图画来,或爱好书法的你用隶书、行书、楷书、篆书艺术的抄录下来。可以绘制诗意图、写成书法作品;(3)就诗中的某个字或某个诗句,你认为这首诗美在哪里?例如:“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回家的感觉真好!——月夜归耕图。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4、品读诗是作者从这心底里发出来的歌,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那么诗人在这首诗中想表达什么心声呢?在本文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同伴交流激情展示点评提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小组讨论)归——回归、归途。从何处归向“园田居”旧居。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四、拓展延伸深挖文本写作背景:“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次年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的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我们要学习的其三从内容上是一首田园诗,从形式上是一首五言古诗。标题的意思是“回到农村居住”。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唐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适应,迎合。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韵:气质,本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笼中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愚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荫:遮盖。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昏暗、模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依依:轻柔缓慢地上升。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墟:集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理解为田园生活。《归园田居》(其一)辞官场(其二)聚亲朋(其三)乐农事(其四)访故旧(其五)欢夜饮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耕耘欠佳。流露出来的蚀一种自惭、自勉之情。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这些田园诗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了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艺术上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2、联系生活
就在这劳作的尴尬与辛苦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决绝而执着的力量;看到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欢悦;感受到了一种平淡的言辞,一种诗意的躬耕;触摸到了一个朴实无华、洁身自好的高贵的灵魂……这就是陶渊明!思考: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在当时东晋来说他逃避现实,做一个隐士。现在不可取,应积极投身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建设中。五、达标测评当堂训练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D指诗人隐居山林、归耕田园的意愿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B躬耕的艰辛六、教师寄语,课堂小结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同学们,陶渊明生活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选择归隐,他成为文学史上最闪烁的明星之一。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发展的社会,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十年寒窗苦读,希望大家将来都能够先走出农村,不是不爱故乡农村,就是因为爱,我们还会再回来建设我们和谐美好的家园。像乡村一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陶诗还有朴素自然的诗句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古体诗田园诗朴素自然归愉快道艰辛愿无违热爱田园归隐自豪愿有违污浊官场折腰决裂安贫乐道崇尚自然平中见奇,淡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