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导学单! 此篇“归园田居”高一语文教案为滨海区2014年双高课评比参赛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知-听-读-品,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的隐士情怀,领悟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反复诵读,感受五言诗的魅力,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
理解厌恶官场,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案内容】 一、知识链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二、你能说出你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吗?请尝试背诵。 三、诗歌基础 1、字音
羁()拙()荫()暧() 墟()吠()樊()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 少无适俗韵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四、拓展训练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