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诗三首__涉江采芙蓉__短歌行__归园田居》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必修二《诗三首__涉江采芙蓉__短歌行__归园田居》课件

ID:1160216

大小:1.69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三首 汉魏晋诗的主要诗人和作品:汉末文人诗最成熟的作品《古诗十九首》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植《白马篇》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系列东晋末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登池上楼》汉魏晋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4123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7、8句:天各一方忧伤难遣情节: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以乐衬哀)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5、6句:回望故乡长路漫漫诗中抒发的情感:思念故乡、爱人、亲人等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乐景)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情感)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神伤作铺垫。 4、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5、最后两句能体会到主人公什么情感?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还有不能在一起的黯然痛苦的心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1、游子思乡怀人。2、女子思夫。 问题探究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当时男子游宦在外,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古诗十九首》是文人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对写法”的“悬想”方式: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总结写作手法: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2.虚实结合3.白描 找意象,品意境⑴下面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特点:品质高洁气质优雅姿态优美仪表庄重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短歌行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他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书。作为文学家,他精通音律,擅长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卷……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文章”。他的作品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召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形成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他就是——曹操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部后,率军南下,败于赤壁。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三曹、七子、以及女诗人蔡琰的诗作,及时的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曹操和“建安风骨” 关于“歌行”乐府的别称:吟:《秦中吟》《白头吟》引:《李凭箜篌引》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时代,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短歌行》创作背景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关键字?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忧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并没有软弱消沉,却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主要内容:人生短暂,借酒浇愁。忧——功业未成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第二层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主要内容:思慕贤才,宴饮嘉宾。思——求贤若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第三层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这八句完满地表现了作者求贤、礼贤的心情。主要内容:忧思不绝,宴待贤士。迎——仰慕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主要内容:贤才择主,搜揽人才。盼——天下归心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作者可能“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也可能单纯地“忧”人生短促,也可能“忧”的是别的什么。这首诗的情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感解读: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1、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如用《诗经·郑风·子衿》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又如化用自《管子形解》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达了收服人心,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2、慷慨激昂之气。此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着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3、运用比、兴,形象而生动。作者运用一系列比喻来表情达意,众多比喻的妙用使抽象的感情变得形象而生动。艺术特色 “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等。比兴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全诗落脚点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忧(功业、人才)志(一统天下) 【品评】这首诗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它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全诗本是由眼前的歌舞酒宴生发开来,却又抛开对空间场面的具体描绘,而转为对时间的悠长思索,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由此而引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凌空落墨,非如椽大笔不能如此。作者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写心忧天下之情。貌似对立的二者被作者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准确地表达了他独有的气质、个性,诗歌本身也因此而具有气韵沉雄、笔意恣肆的特点。此诗以一种高唱与低吟相互为用的形式来倾诉慷慨激烈的情怀。时而击节放歌,“慨当以慷”;时而沉吟不语,“忧思难忘”;时而因贤才不得而忧心忡忡;时而因贤才归附而喜不自胜。曲曲折折,一忧一喜,忽徐忽急,全是一片怜才思贤之意。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的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晋陶渊明田园诗派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唐“王孟”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回忆经典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园田居(其三)》《饮酒》 义熙元年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sāng);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guàn)解绶,辞官归田了。五斗米的故事 了解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归园田居 1、从何而归?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2、为何而归?(1)本性爱山川田园生活。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提示:从作者自身和官场两个角度分析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明确:园田。1、《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诗句是哪些?描写了哪些景象?2、上一句中“荫”、“罗”两个动词用得好在哪?3、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诗人厌恶官场,对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描写中可以感觉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入平常的农村景物,融情入景,便和他的感情交融,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自在闲适的诗的意境。 4、归去后生活如何,作者心情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诗中有画这幅田园风光图有什么特点?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平静恬淡,幽雅美丽的田园生活画面。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提示:诗人对官场的态度如何?对田园生活的态度又如何?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