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核心素养任务群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中的典故、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2.学会理解分析诗歌的情感。3.学习诗歌的炼字方法。主题时文我们都是追梦人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亲切的话语、殷切的期待、郑重的嘱托,激励着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继续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回望2018年,我们之所以“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就是因为心怀梦想、奋力追梦,让中国号航船劈波斩浪稳健前行。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亿户,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我们矢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梦想成真;我们以改革的实际行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1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让1300万人在城镇找到了工作,人民的钱袋子更鼓了……这一年,整个中国奔跑在追梦的赛道上,绘就了改革发展的壮丽画卷。这些成就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事实证明,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成于实干。心怀梦想、奋力追梦,才能体悟奋斗价值,凝聚同心筑梦的精神力量。绿意盎然的长江两岸、稻浪滚滚的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生机勃勃的深圳前海、活力四射的上海张江、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新时代的奋斗者在不断奔跑中创造着美好生活,为梦想写下现实注脚。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是其桥梁;目标不会自动抵达,奔跑才有远方。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之中,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我们就没有什么山峦不能攀登,没有什么河流不能跨越。心怀梦想、奋力追梦,才能砥砺坚韧意志,激发持续奋斗的责任担当。今天,中国站在新的起点上,亿万人民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梦想越是远大,奋斗也就越是艰辛。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面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跑,今天的我们只有勇做追梦人,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迎来“放眼昆仑绝顶来”的明天。“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就一定能激活蕴藏于梦想之中的创造伟力,迎来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国学经典1.原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译文:累累白骨暴露在荒野,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生灵涂炭百不余一,想到这里就令人痛断肝肠。2.原文: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译文:满怀着慷慨激昂的感情,是由于心中的忧虑久久难忘。用什么来消除这无边的愁思?只有那杯中的美酒杜康。
3.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译文:神龟虽然长寿,但终有死亡的时候。飞龙尽管能腾云驾雾,神通广大,但最终也要化为乌有。4.原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译文: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5.原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译文:喜欢读书,不做过深的了解;每读到心领神会的地方,便高兴地忘了吃饭。诗海拾贝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赏析】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道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让读者身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激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文学常识一、作者档案档案(一)【简历】曹操(155~220),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作品】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
汉族人。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评价】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档案(二)【简历】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死,少年时代生活贫困。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曾出任镇江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41岁时,他辞官归田,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63岁时贫困而死【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评价】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二、背景链接1.《短歌行》《短歌行》作于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2.《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一年他41岁。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我们不难发现,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有时衣食都不能周全,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儿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途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而一旦暂时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喜悦。不过,陶渊明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是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如果说,此前他的诗文是动的,那么,此后则是宁静的。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三、作者逸事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
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四、文化常识1.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因此出现了大批名作。2.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一、认读字音(1)子衿(jīn) (2)呦呦(yōu)(3)鼓瑟(sè)(4)掇(duō)(5)吹笙(shēnɡ)(6)越陌(mò)(7)度阡(qiān)(8)吐哺(bǔ)(9)契阔(qì)(10)谈讌(yàn)(11)羁鸟(jī)(12)守拙(zhuō)(13)暧暧(ài)(14)狗吠(fèi)二、积累名句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短歌行诵读诗歌《短歌行》,完成以下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2)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3)但为君故________________(4)何时可掇________________(5)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__(6)契阔谈讌________________(7)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8)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9)天下归心________________(10)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明确] (1)当:对着。(2)何以:是“以何”,用什么。(3)但:只。(4)掇:拾取,摘取。(5)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6)契阔:久别重逢;讌:同“宴”,宴会。(7)枉:枉驾;用:以;存:问候,探望。(8)南:名词用作状语,向南。(9)归:使动用法,使……归。(10)厌:满足。2.前十六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并分析这两个字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答: [明确] “忧思”。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招募人才埋下了伏笔。3.本诗运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用意?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明确] 诗 句用 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现技巧之用典[考点解读] 1.含义: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1)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就是明用典故。(2)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典故蕴含的意义和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4)反用典故。有的作者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2.作用: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
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①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②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作者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①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②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③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系,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简洁精练,丰富内涵。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解题指津] 答题模式:确定所用典故——明确典故类型——揣摩用意——从内容和作用两方面组织答案。 也是“对”的意思。几何:多少。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感叹人生短暂之意。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这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代指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
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归园田居(其一)诵读诗歌《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以下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少无适俗韵________________(2)守拙归园田________________(3)方宅十余亩________________(4)榆柳荫后檐________________(5)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6)依依墟里烟________________[明确] (1)适:适应。(2)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归:返回、回到。(3)方:四周围绕。(4)荫:遮蔽。(5)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6)依依:古今异义词。古义: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今义:留恋,不忍离开。
2.“尘网”“羁鸟”“池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明确] “尘网”,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种比喻,表示作者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极大厌恶。“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作者运用这些比喻,一方面表现了他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另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田园景色?请具体分析。答: [明确] (1)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2)白描和动静结合。白描:“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从近处写住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动静结合:“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表现技巧之白描[考点解读]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避免秾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运用白描的好处:1.用于描摹景物的特征,能以极简省的语言,描摹出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2.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赅。3.用于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解题指津] 答题模式:根据诗句和白描内涵确定手法——从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明确其效果。 4.请赏析最后两句诗的妙处。答: [明确] 最后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既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表达了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网:罗网,意指庸俗污浊的官场犹如罗网。三十年:陶渊明自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辞情景交融法【课内挖掘】“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的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技巧指导】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第一,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一定要选择好相应的写景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这样文章才能有条理性。比如,时间顺序: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一天的顺序,早、中、晚。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主到次;由上到下。
第二,要选择好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到达美好的顶峰这一文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第三,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二是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三是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针对训练】以“雨”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①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惆怅等。②多角度多侧面。答: [参考示例] 秋雨是从天国而来,将夏的暑气冲淡;是从时空的光轮而来,将秋的钟声叩响;是从彩虹的边缘而来,将大地涂成淡淡金黄。一阵阵冷风从背后袭来,使人不觉感到秋雨的冷漠。接着一团团的乌云将湛蓝的晴空染黑,再接着一颗颗硕大的雨滴从天而降。哗的一声,大地炸开了锅,如麻的雨声似珍珠落入玉盘般清脆悦耳。它们用自身丰硕的身躯猛击着大地,在大地上留下一个个烙印,仿佛在告诫着大地,不要因冬的寒冷而将自己遗忘。一觉醒来,发现大地已被霜覆盖,使人猛然觉得肃静,一下子变成了“露从今夜白”的景象。那路边的植被,经过秋雨的洗礼后,早已将自身的色彩退却,变成了成熟的黄;花园里的菊花,正夹含着雨水渐渐绽放。泥土的清香夹杂着雨水的冰冷,扩散在四处,正可谓别有一番情趣。【课内挖掘】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中的这几句诗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最重要的体现。曹操身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才更是极端渴望。首先,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唯才是举,既是他爱才的天性,更是三分天下的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其次,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备,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一个逃难京官,从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下不曾有寸土,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如郭嘉、荀彧;或神往他轰轰烈烈,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而来,如满宠、董昭;或被曹操击破营垒俘虏而来,如张辽、张郃;或从行伍之中提拔上来,如于禁、乐进。试想,如果曹操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胸襟气度,怎会有如此多的人才追随于他?因为爱才,才会不顾众人反对,舍得放关羽回去;因为爱才,才会真诚录用曾经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因为爱才,才会在郭嘉病重时期百般照顾,怜惜他。[适用话题] 爱才 胸怀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对于鸟儿来说,蓝天是它的向往,山林是它的家园,飞翔是它的生命,可是《归园田居》中的这只毫不经意地出现的“鸟”,早已远离了家园,失去了自由。它久在樊笼,有翅难飞,行为人役,心为俗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每天
只能靠自己的强颜欢笑、摇尾乞怜来讨得主人的欢心。失去了山林,失去了蓝天,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由,只能哀哀无告地生活在主人为它量身定做的美丽而坚固的金丝笼里。可以想见,一旦它能冲破牢笼,回归自然,那该是何等撼人心魄的兴奋和喜悦啊!其实,这只求飞不得的“羁鸟”就是“误入官场”,处境难堪的陶渊明。于是,田园成了陶渊明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性高洁,有自然和自然的美好,有自由和自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陶渊明的追求,是他追求的本真,是他淡泊名利性格的反映。[适用话题] 本真 淡泊名利【运用范例】1.你招贤纳杰,知人善用。你聚荀彧、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褚、张辽于阵前,座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你是想海内之士都越陌度阡来归。军帐前,盈樽独饮,举剑问天,汉邦才俊,何不尽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是心里悲恸,“念之断人肠”;你东临碣石观沧海时,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生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骚独领;你挥洒笔墨,笑傲文坛。你是那般才华横溢,那般风流潇洒!马背上,勒缰援须,豪情满腔,又在酝酿新的诗篇!2.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地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他曾在世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骜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世……他曾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然而,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边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陶渊明的寂寞
作为晋大司马陶侃之后的陶渊明,步入仕途、承续家风乃是社会的通常要求,他却从繁华的官场抽身而退,谁能理解他的寂寞?且让我们想象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清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将自我放逐,陶渊明走得这样的彻底,没有一点儿藕断丝连。是什么使得他意志如此坚决,再也不愿将自己投身官场?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表白,以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倾诉,可以感受到他的孤洁高傲的人格理想与污浊腐朽的社会现实的背道而驰。正是经历了丑恶官场的历练,感到深深厌倦之后,才有毅然背弃的举动。“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这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置身名利官场,无异于笼中之鸟,有何快意可言?“世与我而相违”“门虽设而常关”,从寂静的树木草丛中,从袒露的石头泥土中,从悠悠的空气和风中,从“农人”“亲戚”的“情话”中,陶渊明真正感受到了生命回复本性的快乐和幸福。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在寂寞之中安放疲累的灵魂,陶渊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人说陶夫子是以虚张的诗意消解田园的艰辛,以朦胧的醉眼忽略生活的重荷,或曰他在狭小的天地中与世无争,放弃自身的责任,泯灭生命的意志。我却要说,乱世中,当我们见多了沽名钓誉、贪饵吞钩、奴颜屈膝、背信弃义等卑劣无耻的行径之后,他这样安守寂寞,独善其身,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并非对稼穑之艰、耕作之苦视而不见,从他归隐到去世,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打击,甚至以乞讨度日,他却仍然无怨无悔,“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语),执着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将种豆、采菊、饮酒、读书、睡眠、行路、乞食等日常生活和草木、飞鸟、片云、鸡鸣、狗吠等日常景物诗化,甚至将死亡也诗化,“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什么能够和这诗化人生相比的呢?【佳作赏析】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写作借鉴】1.学设问设问开篇,激发读者兴趣,引人深思。作者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出引人探究的问题——陶渊明的寂寞,开篇就摆在读者面前。这样,引起读者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关注,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2.学白描作者依照《归去来兮辞》的相关内容展开想象,运用白描手法写陶渊明辞官归家的情景,从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笔,刻画了一个像出笼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陶渊明。3.学对比将陶渊明高尚的寂寞与世俗卑劣的行径进行对比,赞美陶渊明独善其身的崇高境界,否定对陶渊明“与世无争,放弃自身的责任,泯灭生命的意志”的偏见。通过这一对比,使陶渊明的形象更鲜明,读者的感受更强烈。
曹操是如何对待内奸的?众所周知,《三国演义》里把曹操描绘成一个奸雄,他的名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罗贯中还为这句名言编了一个故事。曹操谋杀董卓不成,和陈宫一起逃亡,躲到了旧相识吕伯奢家里。吕伯奢招待了他们,出门去买酒,曹操和陈宫坐了很久,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两人觉得可疑,潜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曹操一听吓一跳,对陈宫喊道:“动手!”两人冲了进去,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人。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这才发现错杀好人了!这下子,两人无奈,只好继续跑路了。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吩咐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这之后,陈宫经过一番心理斗争,离开曹操,也为后来陈宫背叛曹操埋下伏笔。当然,这只是小说家为后面的剧情编的故事而已。历史上,陈宫认识曹操要晚很多。早年的时候,陈宫很佩服曹操,因为曹操忠义,敢于和董卓对着干。在十八镇诸侯各自为政,争夺地盘之时,曹操虽然兵力很少,仍在四处追击董卓的军队。刚巧,兖州刺史刘岱跟黄巾军作战时战死,兖州处于无主状态中,作为兖州的重要谋臣,陈宫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到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让当时还没有根据地的曹操入主兖州。对曹操来说,陈宫是大功臣。曹操和陈宫称兄道弟,关系深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陈宫后来居然又通过外交手段,鼓动陈留太守张邈、扬州刺史张超等人举兵,联合从西凉一路过来的吕布一起反曹操。昔日部下,后来跳槽到敌人那里,如今被抓了,曹操是怎么处理的呢?《三国志》记载,太祖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曹操不无嘲讽地问陈宫,你陈宫平常不是自称很有计谋的嘛,如今怎么被我抓了?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那你说说,这事怎么了?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陈宫很有英雄好汉的气概,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曹操原本可能打算念旧情,饶了陈宫一条活命,所以就问陈宫家老母妻儿怎么办。陈宫倒好,倒替曹操立起牌坊来,说我听说什么“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这么一堆“毒鸡汤”,搞得曹操也没法接话了。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曹操毕竟也不是铁石心肠,流着泪将陈宫就地正法了。有人说,曹操这里流眼泪很假,是故意装出来的,其实也未必。陈宫是曹操的知音。陈宫选择一死,就是向众人表明,背叛曹操是没有出路的,因此陈宫才说了那一句话“为臣不忠”,是说自己背叛了曹操的“不忠”,可见他不是对汉献帝说的,也不是对吕布说的,因为吕布此时也想着活命。再者,曹操欣赏陈宫“有骨气”,陈宫自从被俘,没有说一句软话,铮铮铁骨。这样的人一直到最后,居然不能为自己所用,自己想一统天下,这样有才气的人去世,实在是太可惜了。就是因为曹操这样“爱才”,所以曹操阵营里,投靠过来的知名谋士、著名武将非常多,比如原本在袁绍阵营的陈琳、张郃,马超阵营的庞德等人。曹操在诗里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正是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只有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才心向往之。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决定民族兴亡、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C.桃李罗堂前(排列)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D.复得返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动作涉及一方)解析:选D。D项,自然:应为田园生活或自然的本性。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契阔谈讌,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解析:选A。A项,讌:通“宴”。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解析:选C。C项,难忘:难以忘记。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D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误落尘网中B.开荒南野际C.何以解忧D.狗吠深巷中解析:选C。C项,是宾语前置句。A、B、D三项是省略句,都省略了介词“于”。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B.C.
D.解析:选D。D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A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B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6.名句默写。(6分)(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4)《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居处四周环境清幽、生机盎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归园田居(其一)》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答案:(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6)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7.在下面①②③三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②与前后语句连接顺畅,③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6分)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解析:①②两处句式的结构较为简单(人物+诗句),关键在于所填的人物所处的时代必须呈先后顺序,所选诗句必须体现一种“潇洒”。③处为总结句,注意总结以上分述的共同特点。答案:①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③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载体 ②宋词的婉转清雅 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不再愿意手写)9.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写出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4分)答: 答案:标识主体为昂扬展翅高飞的和平鸽(鸟)和地球组合构成的变体“汉”字。寓意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二、阅读提升(1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9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解析:选A。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诗人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11.“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答:
解析:第一问,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第二问,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的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为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答案:第一问: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第二问: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以及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9分)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注】 ①周必大: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2.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作者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解析:选B。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13.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答: 答案:①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②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