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精品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精品教案

ID:1160243

大小:32.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教学重难点:1.休会诗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源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屮,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冇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乂将学习他的出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出记》。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出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二、简介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洱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岀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岀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Z”,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冋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退隐Z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山园的清苦生活。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岀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FI臻成熟, 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岀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儿次岀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同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乂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出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山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屮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1.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出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而述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冋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口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庆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⑵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0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j(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而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乂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屮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Z地,没冇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口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⑶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出⑷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山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小结:《归园出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冇人的本性;笫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1.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出园意境。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出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岀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屮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休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二、品读、探究,学习《归园出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