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2、体味诗歌的内涵 。3、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4、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公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情真意醇,学习这些诗,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内涵和语言特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现诗歌意境画面,对于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处理通过色彩和字型的变化加深学生印象,加入符合诗歌意境的音乐使学生的朗诵更加富有情感。)(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个“繁花似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境界,这大约也是他美好的理想;在《爱莲说》中,周敦颐评价陶渊明是“花中的隐士”,含有淡淡的批评。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又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李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他有更深的了解。二读题好,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读你读懂题目的意思没有?三,学习《归园田居》其三1,朗读诗歌学习诗歌,李老师希望大家首先读准字音。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放声读两三遍。(1)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分享他朗读的结果。(2)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给同学们强调?(3)同学们,我们一起在提示指导下把这首诗齐读一遍。(4)读一首诗,读准字音只是第一步,还应该注意什么?(节奏)(5)检查预习结果。抽学生读。其他认真听,点评。划分节奏的原则:一个完整的词语,我们不能把它断开读。(6)来,我们一起慢慢的把这首诗节奏读出来。
1,品味诗歌好的诗歌,就如一杯陈年的美酒,需要我们进入字里行间,细细的品味,才能品出它的甘醇,香甜。(1)诗的前六句描绘了诗人过着怎样的田园生活?辛勤劳作?哪里可以看出?关键词。(2)面对这样辛劳的生活,诗人陶渊明的内心究竟是怎样想的呢?(不在意,愉悦,累并快乐着)“兴”“带”(A.“晨兴理荒秽”的目的是“草稀豆苗盛”吗?),(B,目的是什么?)(“愿无违”),3,品味诗人(1)“愿”究竟是什么?组词。(愿望,意愿,心愿,心甘情愿。。。。。(2)结合对诗人的了解(愿:诗人不愿在浑浊的官场失去了自我,不愿在名利的现实失掉了本性;而是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心甘情愿的过着清贫的生活,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田园之乐。)(4)形象?(农夫?士人?)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A,翻译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叫。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B,《归园田居》是诗人辞旧我,迎新我的颂歌,而其一的主题是“辞官场”,那其一这首诗中哪些是诗人要辞别的?黑色C,诗人挣脱了“尘网”,脱离了“樊笼”,归来了,归到了哪里?白色辞别了官场,诗人回归到了家园,返回了自然,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田园生这可能就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我们再来看他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归的园田是怎样的状况呢?齐读蓝色字体的句子活。五,延伸拓展诗人愿意远离喧嚣,亲近自然。“衣沾不足惜”
,衣沾了,但心不可以沾,愿不可以违。诗人“性本爱丘山”的本性不可违。于是就“归园田居”悠游自在的享受心灵的自由,人格的独立,。。。。我们在陶渊明的很多作品都能找寻到类似的情感。如他的《饮酒》其五,《五柳先生传》六,结束语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陶渊明:有人说,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而陶渊明隐居山林,归隐田园,是逃避现实,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如周敦颐对陶渊明淡淡的批评;但也有人说,当一个人不能“兼济天下”,何不可以“独善其身”呢?我们63个同学,也有自己心中不同的陶渊明吧。李老师相信,随着同学们阅读的增加,生活阅历的增长,一定还会有对陶渊明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