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课内容模板姓名赵忠韧年级八年级上学科语文教材名称苏教版语文《归园田居》(其三)单元名称第六单元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通过朗读品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3、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相对丰富的诗词积累,对作者陶渊明也比较熟悉。重点难点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意韵。教学活动:活动1:古诗导入,明确作者活动内容:1、导入“以孟浩然的诗引入:尝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陶征君指的是谁?引出作者陶渊明。之前已经学过他的《桃花源记》1、检查预习,补充学习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学生说说对陶渊明的了解。字元亮,(又一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教师介绍《归田园居》组诗写作背景。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2、学生活动请学生将不了解的内容落实在书上。活动2:四读诗歌步步深入活动内容:一、初读,正字音、明字形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诗中不易读的字音和易错的字形。2、学生指出所标字音字形,并提出识记方法,师生点评。(注意“秽”、“荷”等字,并作初步的语气和节奏指导。)3、学生再读,全班齐读。二、二读,通诗意
1、轻声朗读诗句,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同位合作解决。2、提出问题,全班解决,教师强调。(但:只,不足:不值得)3、感知诗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想象中的画面。教师抓住学生表述中的关键词,将学生带入诗句的理解中。关键词如下:“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南山下”点明地点。“盛”和“稀”写出野草与豆苗长势的对比,点出锄草的必要。“晨兴”与“带月”体现了作者劳动时间长,农家生活的艰辛。“草木长”和“夕露”可以让我们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三、三读,品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轻重音表现诗句中的情感,并说出理由。先自主练习,后小组交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朗读欣赏全诗。(1)你认为那个字词或那句话写得最好?说说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语气把它们读出来。(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读出什么样的情感
(与学生共同体会“带月荷锄归”与“夕露沾我衣”的如诗如画的意境。)(4)末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出示《归田园居》其他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准确归纳出本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5)通过朗读,你认为这首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平淡、朴实、自然的风格。)(6)学生进行质疑或对诗歌的独特理解进行阐述与交流。四、再读,悟情怀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理解情感: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很辛苦,他自己感觉呢?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但使愿无违”的“愿”,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并从中感受到愉快和喜悦。)讲授:启发:作者的生活真的如此惬意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补充材料: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学生回答:是指诗人辞官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活动3:总结评价教师朗读补充材料:“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活动4:当堂检测学生活动:背诵默写诗歌——自由背诵,个别背诵,全班齐背活动5:作业布置①扩写(其三),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②背诵和默写(其三),朗读《归田园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