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桃园中学吕新立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教学目标】熟读并背诵诗歌,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意,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培养修身意识。【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诗意,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培养修身意识。【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这么一句话:“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曾与菊花为友,曾与琴书为伴,曾与桑麻为伍,他曾在东篱下,曾在南山旁,曾在西畴中悠然地采撷着点点诗意。今天他穿越千年,带着淡淡的菊香和田间的凉风来到我们面前,他是谁呢?二、走近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誉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三、初读诗歌,了解诗的基本内容。要求读出袅袅诗味(做到注意节奏和停顿,音停气不停,韵脚有拖音)四、背景简介:陶渊明少时也有着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他想通过出仕做官,实现这一愿望。可是东晋官场却充满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这与陶渊明的性格非常矛盾。最后他丢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离去。五、解读诗歌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陶渊明是辛苦的?(从前三句品味)2、合作交流讨论“愿”的含义。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3、再读诗歌,读出一种坚定。4、体会陶渊明的淡然,陶渊明都淡去了什么?
5、将这一切都淡去之后,陶渊明的生活还是怎样的?换一个角度思考:美好的,亲近自然的,愉快的,自由的,怡然安适的,充满诗意的……6、以“陶渊明的生活是——的,你看他……”写一段话。体会陶渊明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7、三读陶诗,读出诗情画意六、品味陶语。陶渊明的人是淡的,文如其人,他得诗也是淡的,但淡淡的语言中却有着隽永的意味。用“我通过——————读出了(感受到了)——————”造句子。七、拓展: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哪些人他们不断淡化失意的叹息,最终凝成诗意的光影永远地定格在人们的心头?八、背诵陶诗。九、结语:但愿生活在喧嚣的尘世中的我们,也能看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浮华,回归质朴。做到“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这样我们也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