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巩固•达标】 (45分钟 51分)一、基础过关(33分)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情致B.方宅十余亩方:四周围绕C.桃李罗堂前罗:排列D.复得返自然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解析】选D。“自然”应是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3分)( )A.何时可掇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解析】选A。掇:动词,拾取,摘取;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项,荫:名词作动词,遮蔽。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解析】选D。A、B、C三项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以“尘网”喻“官场”;B项,以“朝露”喻“过去的日子”;C项,以“樊笼”喻“官场”;D项,使用了设问、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杜康”代“酒”。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杜康”代指酒,表明只有酒可以排解自己的忧愁。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9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解析】选D。D项,两句诗直接用白描的手法写鸡和狗,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而是对偶的修辞手法。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解析】选D。“山水田园”应该是“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答案: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7.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根据所给篇目,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句。(6分)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例句: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与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对所选篇目内容非常熟悉,其次要做到内容、结构、修辞、句式一致。答案:感慨如朝露般短暂易逝的人生,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功业,渴盼贤才归附建功立业。厌倦黑暗污浊的官场,陶渊明的梦想是田园和山水,渴盼纵情山水乐天安命。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二、阅读鉴赏(1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蒿 里 行曹 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9.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9
B.“初期会孟津”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起兵讨伐董卓,在孟津会师。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诗人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D.“势利使人争”句到“刻玺于北方”句写关东诸将各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的程度,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解析】选C。“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诗人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错。诗中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客观叙述,选项曲解文意。10.在《短歌行》中曹操抒发了人生短暂的忧叹,诗人的这一情感与本诗的哪些诗句存在关联?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抒发了人生短暂的忧叹,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结合作品的创作时代,与本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描绘的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的景象存在关联,诗人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消除百姓苦难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从《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诗句中可以得到佐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饮酒(其四)陶渊明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③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注】①栖栖:不安的样子。②厉响:激越的叫声。③翮:hé,鸟的翅膀。9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一只失群孤鸟最终栖居于一棵松树,借此表达诗人的情思心志。B.前六句写孤鸟徘徊悲鸣,无所依托,苦苦找不到适合自己栖居的归宿。C.诗中的孤松在凛冽的劲风中荫绿不减,万象萧索中孤鸟只能无奈寄留。D.全诗感情基调虽然悲凉,最后两句却昂然有力,表现出诗人操守的坚贞。【解析】选C。“只能无奈”错误,与诗后六句的意思不符。12.诗中前后两个“独”字的意味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处“独”是“孤独”的意思,日暮时分,本是群鸟休憩之时,但失群的鸟儿仍在孤独地飞翔;与上句中的“群”形成对照,更加突出鸟儿的形单影只。第二处“独”是“独独、唯独”的意思,秋尽冬来,万木凋谢,唯独这棵松树荫绿不减;“独”与上句的“无”形成对照,更加凸显松树的与众不同。 【提升•培优 】(45分钟 45分)一、阅读鉴赏(1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却东西门行曹 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①,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②。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③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注】①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②相当:相遇,相逢。③反:通“返”。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9
A.诗的前六句采用比兴手法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B.“田中有转蓬”四句中,诗人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C.“奈何此征夫”六句中,诗人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概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D.本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激昂的特色,全诗丝毫不见华丽词句,唯见其朴实之语。【解析】选D。“慷慨激昂”理解有误,应为“慷慨悲凉”。2.“奈何此征夫”至“何时反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主题?(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具体概括时,要抓住描写征夫生活的关键词句,如“不解鞍”“不离傍”“老将至”“反故乡”等进行概括。答案:(1)①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②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③出征之久,年岁飞逝,老之将至;④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2)这些方面紧密联系,共同反映了征夫思乡不得归的主题。(二)(2021·枣庄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饯谢文学①离夜诗沈 约汉池水如带,巫山云似盖。氵节汨②背吴潮③,潺湲横楚濑。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注】①谢文学:谢朓,当时皇室内部矛盾斗争已日趋激化,随王萧子隆代鱼复侯萧子响为使持节;翌年春,随王“亲府州事”,谢朓随行奔赴荆州。②氵节汨:水流激荡。③吴潮:暗指伍胥潮。传说伍子胥被杀后投入浙江,化为潮神。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运用比喻和想象,描绘出汉江绿水如裙带、巫山云形如车盖的秀美景象。B.“氵节汨背吴潮,潺湲横楚濑”,意为远离水流激荡的吴潮,渡过水流缓慢的楚水。C.“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虚实结合,“一望”实写绘景,“宁思”虚写抒情。D.尾句表达出作者寄心于江水、随着友人到千里之外的情意,极言别后相思情深。【解析】选C。9
“‘一望’实写绘景”错误,从诗歌标题“饯谢文学离夜诗”可知,这是作者在谢眺离开南京的夜晚,写首诗送别他,此时属于饯行之时,而“一望沮漳水”意思是“到了西边,你一望见沮水和漳水的时候”,这其实是作者站在谢眺的角度展开联想想象,应该属于虚写。4.本诗是怎样层层铺垫,表达诗人离别关心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是怎样层层铺垫,表达诗人离别关心之情的”,要抓住“层层铺垫”“离别关心”等提示性信息,然后梳理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铺垫抒情的。答案:(1)首联以流水行云来比喻人生之漂泊无定,为下文写离别做铺垫。(2)颔联运用典故,避却吴潮急流,横渡缓慢的楚水,担心友人卷进政治风浪。(3)颈联言情愿想着江海汇合,暗示不敢奢望,以水之交汇喻人情翻覆,关心溢于言表。二、基础过关(27分)5.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解析】选A。“讌”同“宴”。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无适俗韵 适:适应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B.枉用相存 存:生存桃李罗堂前 罗:罗列C.守拙归园田 守拙:不学巧伪,不争名利绕树三匝 匝:周、圈D.契阔谈讌 契阔:久别重逢山不厌高 厌:满足【解析】选B。存:问候、探望。7.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魏晋(古义:更不用说。今义:连词,不管、不论。)B.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9
C.明明如月(古义:明亮。今义:显然如此;确实。)D.复得返自然(古义:理所当然的。今义:自然界。)【解析】选D。“自然”的古义为大自然,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对酒当歌 B.乌鹊南飞C.鸡鸣桑树颠D.鼓瑟吹笙【解析】选C。A项,“歌”,名词作动词,唱歌;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D项,“鼓”,名词作动词,吹奏。9.下面对诗句修辞运用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短歌行》三、四节运用了引用的手法,突出了诗人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B.《短歌行》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以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D.《归园田居(其一)》描写的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解析】选B。诗的最后两节运用了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10.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玚)。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创作先河,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对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解析】选D。陶渊明的诗到了后代才被重视,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没有很大的名气。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潇洒表现在文学上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的结合,它们集中体现在陶渊明和袁中郎身上。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陶渊明和袁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②在袁中郎时代,摹古之风盛行③使文学徒有华丽的躯壳而没有灵魂④在陶渊明时代,宫廷文学把文学领到一条死路上去⑤文人作文,也忘掉了还有个自我存在⑥因此陶渊明和袁中郎都尽力地追求冲淡自然A.①②⑤④③⑥ B.①④③②⑤⑥C.②④③⑤①⑥ D.④②③⑤⑥①【解析】选B。该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连贯。根据前文可知,陶渊明应排在袁中郎的前面,所以④应在②的前面,排除A、C两项。①为承接句,应为首句,⑥为总结句,放在末尾。12.(2021·济南高一检测)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不超过150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答案:描述:在漫画的左下方有一个陷阱,陷阱底部有尖锐的石块(或“尖刺”“尖锥”“竹签”等);在陷阱上面的两侧各立着一根木杆,两个木杆被一条绳子连接起来,在绳子上挂着一条大鱼;一只猫站在陷阱的右侧,瞪大眼睛看着那条大鱼。寓意:最诱人的地方最危险,拒绝诱惑才能避免陷入危险境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