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入境生情】
资料助读·自主学习【知人论世】
名家说太祖(曹丕建立魏国后,追曹操为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王沈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它在古今众多的诗歌中是很有特色的。因为,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而有雄图霸业之抱负的人又不一定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备了这双重的感情,所以他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一首诗来。——叶嘉莹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年间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其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还有女文学家蔡琰(文姬)。建安诗歌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使建安文人拥有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慷慨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他们的创作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名家说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
归隐田园寻净土——《归园田居》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政局变幻不定,社会动荡不安,名士们思治而不得,于是一些人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力量在无形中消失,越来越多的名士在无望的明天面前选择了叛逆,有些人佯狂而避世,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绝望里迷失,于是就有了“魏晋风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陶渊明走出了官场,也写出了绝世佳作。《归园田居》就是他辞官归田一年之后所写,共五首,课文为其中第一首。
【作家金句】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2.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3.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3.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面对着即“慷慨”,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
衣服的交领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象声词,鹿的叫声拾取,摘取
东西向的田间小路南北向的田间小路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探望同“宴”周、圈满足
借酒抒情,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但功业未就。
抒发对贤才的渴望。续写渴望贤才,道出“忧思”的原因。
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
气质,情致指尘俗的种种束缚被关在笼中的鸟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荫蔽迷蒙隐约的样子
门户庭院静室
写诗人因鄙弃官场而欲归田园。
写诗人愉快的心情。写美好的田园生活。
能力形成·合作探究【阅读鉴赏】学习任务一鉴赏技巧,品味神韵1.《短歌行》:善于用典,妙用比喻。(1)善于用典是《短歌行》的特色。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分事典、言典两类。请找出诗中任意三处用典的句子,说说其表达作用。
诗句类别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将人才视若珍宝,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言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言典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希望自己拥有的人才越多越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事典借用鲁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忱,充满自信地向人才表明自己是当今明主,表达出立志平定河山的雄心。
诗句角度景物特点及诗人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近景①表现了环境的雅致、美丽,表达了诗人满足欣慰的情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景②动静结合,表现乡村的宁静、平和,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
素养发展·考点链接
古今对译·通晓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