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四首》导学案第一课时赏读《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教师寄语: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陶渊明、王维、李白和陈与义四位大诗人的心灵吧!第一课时赏读《归园田居》《使至塞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积累古诗词。(重点)2.通过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掌握赏读诗歌的方法,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重点、难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温故知新,课前预习1、查找陶渊明、王维及写作背景资料,为课堂活动做准备。附:作者链接陶渊明(365-427),东晋(朝代)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往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是唐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受排挤。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歌就是这段时间创作的。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佛诗圣诗仙背景链接《归园田居》: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使至塞上》: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副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2、拾记小学、初中学过的王维的诗——预备诗歌“接力背诵”活动3、一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理荒秽()荷锄归()使至塞上()逢候骑()燕然()4、二读诗歌,用“/”划分朗诵停顿。七言律诗的诵读规律是: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大声朗诵诗歌,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歌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衣沾不足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但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2)一词多义长:道狭草木长(长zhǎng动词,生长)长河落日圆(长cháng形容词,与“短”相对,“长河”指的是黄河)二、课堂活动:温故知新,铺垫赏读1、文学常识抢答2接力背诵两首诗()方后3、会讲“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做评价:这个典故可以看出陶渊明是陶渊明的人二、读通诗意1、欣赏视频,注意朗读节奏,欣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2、齐读(把握节奏,读出情感)3、口头作文: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把《归园田居》改写成一片优美的散文四、合作与探究,赏读诗歌(一)》1绘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月夜归耕图2悟诗情(赏字词之妙)(1)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二)《使至塞上》赏读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悟诗情(从写法技巧角度)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名句赏析找出文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提示赏析角度:1.描绘画面:大漠落日图;2、赏字词之妙;3.从情感技法角度)四、诗词积累,课堂“飞花令”形式的pk活动1含11、含“月”的诗
2含“日”的诗五、作业:1.诗词积累:书面整理含“月”的诗,含“日”的诗。2补充学案练习。3、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把《使至塞上》改写成一片优美的散文。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