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四首》(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作者作品,熟读背诵诗歌,形成积累。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诗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联想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背诵《桃花源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官场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二、整体感知:(一)、学生回顾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最杰出的诗人。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学生介绍作品:
《归园田居》是五首组诗,是陶渊明写于辞官归隐后歌咏田园生活之乐。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此诗为第三首。(二)、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①学生自由朗读。②指名个别读,学生互评。③学生齐读,尝试背诵。2.学生同桌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陶渊明月夜归耕图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三、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引导赏析诗歌的意境美。1、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
,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2、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官场决裂,保全一个完整的自我。3、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四、拓展延伸:你是否欣赏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我们在他身上学到什么?五、课堂总结《归园田居》表现出诗人的“返朴归真”。“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
2、对比阅读《五柳先生传》,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草盛 苗稀晨兴 带月 田园劳动的艰辛夕露沾衣愿无违(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