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2、学会泥塑的基本技法。3、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难点: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夸张变形。(生动、形象、有趣。)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什么是“家乡的艺术”?(教师可展示实物或图片)。2、这些物品都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3、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熟悉我们身边的民间艺术。二、欣赏民间艺术作品。1、欣赏课木中民间艺术的图片,分析。(1)这些艺术品美在哪里?(2)它们有什么用处?2、教师引导学生从书上的图片中选择一件大家感兴趣的艺术品进行介绍。3、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或者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实物或照片,说一说。4、同学或老师介绍大连的民间艺术:(1)复州皮影戏:据史料记载,皮影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辽宁的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陕丙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过来的。复州皮影戏艺术活动距今约有300余年历史。复州皮影戏主要分为南北两派。目前,复州皮影戏有4个比较著名的戏班,分别是温家班、孙家班、韩家班和义和班;主要遗存的复州皮影戏手抄影卷尚有200余部。(2)庄河剪纸:《庄河县志》记载“剪纸艺术,很早就流传民间广大妇女
中”,比较盛行。据史实研究认为:庄河剪纸的传承一是来自民族文化积淀的耳濡目染,文化天成;另外便是大量存在于“上炕剪子、下炕镰刀”的以妇女为主体所形成的家族式传乘体系。其传乘形式是母亲传给女儿、儿媳,方法为面授口传,心领神会。目前有七八十岁的民间剪纸艺人20余名。(3)长海船(渔)民号子:长海号子,即长海县船(渔)民号子,是流行在长海地区的一种富有海岛特色的劳动号子。长海由百多个岛屿组成,千百年来居民以渔猎为生,在与风浪的搏斗中,船(渔)民需耍用号子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产生了各种劳动号子。长海号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船民号子,主要是运输船上用的号子。另一类是渔民号子,主要是渔民打鱼用的号子,渔船比较小,渔民号子内容比较单一。(4)复州东北大鼓:东北大鼓说唱艺术,一直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市的复州城镇、永宁镇、西阳乡、赵屯乡、土城乡、太阳乡等地。据《东北俗文化史》介绍,东北地区早在清军入关前就有人说书了。大约是在民国时期,复州城内关永安及其5个徒弟的精彩演出,使得复州东北大鼓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最初演唱东北大鼓时,演员自带一种小型三弦,用一只脚踏节子板,边弹弦边唱,因此也被称为弦子书。(5)金州龙舞:金州龙舞起源于大连金州古城西门外村(现为友谊街道园艺村),辐射到周围乡镇街道及大连、沈阳、北京等地,已有120多年历史。光绪七年(1881年),清朝毅军提督刘盛林率马步十二营驻防金州。每逢元宵节,均在军营内表演龙舞。扎棚匠陈德员和纸匠李田英就偷艺仿制了一条龙,从此金州诞生了龙舞,也称西门外龙舞。至今为止,金州耍龙艺人已相传9代。H前,金州龙舞的花样有盘龙、行龙、龙出海等近40种,舞龙的伴奏音乐主要选用东北秧歌的曲牌。(6)复州双管乐:复州双管乐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传过来的,至今约有200多年历史。双管乐以复州城镇为中心,辐射各乡镇、街道,并影响临近的庄河市、盖州市及稍远的海城市,甚至影响到更远的沈阳市。复州双管乐白产生之闩起,主要是为婚丧嫁娶服务的。解放后,婚丧形式从简,鼓乐班失去了市常据丫解,现在能演奏复州双管乐的民间艺人只有七八个。在复州双管乐的演出、发展、繁荣过程中,形成了4个比较著名的双管乐班,分别是秦家班、李家班、于家班和刁家班。
四、仿制家乡的艺术作品。1、播放老奶奶剪纸的照片或录像。2、模仿制作一件你喜爱的民间艺术品。ZI、体会对家乡艺术的感情。1、展示学生收集和仿制的民间艺术作品。2、当我们接待外国友人时,我们可以拿出什么样的礼物呢?3、希望同学们把它们继承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家乡艺术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