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卷5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外国卷5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ID:1161847

大小:1.6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二、《哈姆莱特》赏析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 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是西方古典戏剧最优秀的代表,世界公认的戏剧泰斗和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他与荷马、但丁、歌德同被西方文艺评论界称为“世界四大诗人”。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斯特拉福小镇,位于该城的圣三一教堂有他受洗的记录,时间是1564年4月26日。12岁以前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受教育。当时文法学校的老师是牛津大学的高才生。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拉丁语。1582年与哈瑟薇结婚。半年后,第一个女儿苏珊娜出世。“苏珊娜”之名亦可译为“苏撒拿”,得自《次经》中的《苏撒拿传》。1585年,莎士比亚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哈姆内和朱蒂斯出世。哈姆内11岁时夭折,对莎士比亚写作《哈姆雷特》产生一定影响。“朱蒂斯”之名亦可译为“犹滴”,得自《次经》中的《犹滴传》。生平与教育 在斯特拉福的文法学校,儿童的学前教育包括背诵祈祷文《我们的主》,其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诵读英文圣经选段。当时学生的早期教育分为小学和文法学校时期。小学主要培养孩子的认读能力,并向学生灌输基本的宗教知识。《初级读本》的缩略本连同《教义问答》一起成为培养小学生认读能力的教材。《初级读本》含有许多圣经章节,在《公祷书》推出之前曾广为流行,是《公祷书》的先驱;《公祷书》流行后它就转为小学生的启蒙读物。 莎士比亚七岁进入文法学校学习,每天必须准时参加早祷,同时课上学习、课后背诵《教义问答》。《教义问答》长达80多页,几乎囊括了基督教和英国国教的所有基本教义,是当时最有名的宗教著作之一,但是除了《十诫》及其相关章节,它却很少直接引用圣经。关于圣经文本,小学生接触的可能只有7篇选自《诗篇》的宗教诗,收录在《初级读本》中。文法学校的学生须阅读英文圣经选段,它们由老师讲授,学生抄写背诵。因此,莎士比亚在学校期间无疑接受了最基本的宗教训练。 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剧本、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创作成就 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2)取材于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写爱神维纳斯爱上人间美少年阿都尼,而阿都尼却只知道打猎,逃避维纳斯的追逐,最后在狩猎时被野猪扎死。这首诗歌是献给南安普顿伯爵的。它的古典题材和绮丽的文风,都投合了这位年轻贵族的爱好。但诗中对爱情的歌颂、对情欲的描写、以及它的反禁欲主义精神.1.诗歌、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 维纳斯与阿都尼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同样取材于奥维德的作品。写罗马王政时代最后一个国王塔昆之子塞克斯特斯,奸污同族柯纳廷纳斯之妻鲁克丽丝,鲁克丽丝自尽,临终要求丈夫报仇,以至引起起义,王国被推翻的故事。现实性较强,有明显的讽喻作用。 《十四行诗》154首(1592——1598)中译本全集11卷按照广泛流行的解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从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美貌的贵族男青年的。从第127首到第152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黑肤女郎的。最后两首及中间个别几首,与故事无关。诗中的“男朋友”和“黑美人”是谁,不可考。写给男朋友的诗,有人认为莎氏有同性恋倾向。是歌颂爱情还是歌颂友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欣赏要求去做选择。 历史剧:9部①《亨利六世》第二部(1590)——中译本全集6卷②《亨利六世》第三部(1590)——中译本全集6卷③《亨利六世》第一部(1591)——中译本全集6卷④《理查三世》(1592)——中译本全集6卷⑤《理查二世》(1595)——中译本全集4卷⑥《约翰王》(1596)——中译本全集4卷⑦《亨利四世》第一部(1597)——中译本全集5卷⑧《亨利四世》第二部(1597)——中译本全集5卷⑨《亨利五世》(1598)——中译本全集5卷 喜剧:10部①《错误的喜剧》(1592)——中译本全集2卷②《驯悍记》(1593)——中译本全集3卷③《维洛那二绅士》(1594)——中译本全集1卷④《爱的徒劳》(1595)——中译本全集2卷⑤《仲夏夜之梦》(1596)——中译本全集2卷⑥《威尼斯商人》(1596)——中译本全集3卷⑦《无事生非》(1578)——中译本全集2卷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中译本全集1卷⑨《皆大欢喜》(1599)——中译本全集3卷⑩《第十二夜》(1600)——中译本全集4卷 ①《哈姆雷特》(1601)——中译本全集9卷②《奥瑟罗》(1604)——中译本全集9卷③《李尔王》(1605)——中译本全集9卷④《麦克白》(1606)——中译本全集8卷⑤《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7)——中译本全集10卷⑥《科利奥兰纳斯》(1607)——中译本全集7卷⑦《雅典的泰门》(1608)——中译本全集8卷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1608)——中译本全集10卷2.悲剧时期(1601-1607)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喜剧:3部①《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1602)——中译本全集7卷②《终成眷属》(1602)——中译本全集3卷③《一报还一报》(1604)——中译本全集1卷 传奇剧:3部①《辛白林》(1609)——中译本全集10卷②《冬天的故事》(1610)——中译本全集4卷③《暴风雨》(1612)——中译本全集1卷历史剧:1部《亨利八世》(1612)——中译本全集7卷3.传奇剧时期(1608-1612) 英国学者威尔逊·奈特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迟迟不下手杀死克劳狄斯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为了把国家从灭顶之灾中解救出来,他不但要替父报仇,而且还要把自己当做高贵的替罪羊奉献出去,因为王室乃至整个民族都受到了致命的病毒的威胁,哈姆雷特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一病毒的根源,然后把它消除。只有进行彻底涤罪,丹麦才能恢复国泰民安的局面。 二、《哈姆莱特》赏析 《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取材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叔父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大臣波洛涅斯情人奥菲莉娅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主要人物: A.歌德认为哈姆莱特之所以延宕,是因为他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复仇任务。B.叔本华认为这与他的厌世主义相关C.弗洛伊德及其门徒厄内斯特·琼斯则以恋母情结解释。D.柯勒律治认为哈姆莱特过分耽于思考E.泰纳认为是激情杀害了理智。强烈的打击导致的激情象风暴一样把他的理智毁了。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 父猝死母改嫁叔父篡权悲观厌世+三重打击 “啊,但愿这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第一幕第二场)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当他在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荒淫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服续命的药剂不过延长了你临死的痛苦。”(第三幕第三场) “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1、创作了“性格戏剧”。首先,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如哈姆雷特、克劳狄斯、雷欧提斯,而且使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变化,有的逐渐成熟、有的逐渐堕落,生动而真实可信。艺术特点 其次,善于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性格。既有不同阵营的人物对比,如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对比;也有同一阵营人物的对比,如哈姆雷特与霍拉旭的对比。再次,善用内心独白揭示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2、情节生动、丰富。他善于从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中提炼情节、组织情节,以反映时代的风貌、历史的变迁。他不是孤立地描写一个事件,也不单纯地表现主人公的命运,而是把事件的发展和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哈姆雷特》共有三条复仇线索。三个复仇故事主次分明,其中还穿插了爱情、友谊、家庭琐事等。 3、语言丰富形象他善于吸取书面语和口语的长处,广泛采用民间俚语、俗语,有时还自创新词,词汇达29000多个;他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和形象化,如《哈姆雷特》中,各个人物的语言都符合他们的身份、教养,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语气等也不同。莎士比亚还善于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丰富形象。 如在第三幕第四场中,哈姆雷特对母亲描述王上“一个杀人犯,一个恶棍,一个不及你先夫千百分之一的奴才,一个冒充了国王的小丑,一个窃国盗位、从一副架子上偷下了宝贵的王冠、装进了腰包的扒手!” 如第一幕第五场中,鬼魂向哈姆雷特描述它死的瞬间的感觉时说到:“这一种麻疯式毒精跟人的血液死不两立,会马上就发作起来,滴溜溜象水银一样,无孔不入,一下子通便了全身的大小门径,力道猛极了,象酸液滴进了牛奶,一下子把全身鲜活流畅的血液都凝结起来……”英语是属于长句型结构的语言,然而在此段中却运用了一系列短促的定语来修饰限制“王上”。定语数量之多以及句型结构之短,表现了哈姆雷特愤怒的心情 第三幕第四场,王后答应哈姆雷特保守秘密时说道:“你放心吧,要是言语来自呼吸,呼吸来自生命,只要我一息犹存,就决不会让我的呼吸泄露了你对我所说的话。” 《哈姆莱特》的第三幕很好地体现了莎士比亚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特点。一方面写到了矛盾双方的冲突,体现了客观环境的险恶,另一方面写到了人物的内心冲突。人物的命运不仅决定于客观情势,也决定于本身性格的内在矛盾。哈姆莱特从鬼魂处得知了父亲被害的真相,为了替父报仇而假装疯癫。奸王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就相继派出哈姆莱特的同学、情人、母亲来试探他,看他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矛盾的双方,一方是洞若观火,假装疯癫;一方是不知真假,如坐针毡。双方的斗智斗勇,一方面可以看出当时客观环境的险峻,另一方面,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才彰显了哈姆莱特的从容、镇定,以及奸王的做贼心虚、色厉内荏的性格。在矛盾中塑造人物性格。 《哈姆莱特》的悲剧具有时代性,剧本一开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回国奔丧,他陷入了一个欲望泛滥、政局动荡的局面。新王克劳狄斯私欲冲决理智的堤坝,杀兄娶嫂;母亲乔特鲁德经不住情欲引诱,丈夫去世不到二个月,便委身于克劳狄斯;大臣波洛涅斯趋炎附势,为了保全利益,毫无是非曲直之心;昔日情人奥菲莉亚也成为克劳狄斯的密探。哈姆莱特哀叹“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哈姆莱特经历重重惊险,最后在与雷欧提斯的决斗中,互相刺杀,但哈姆莱特临死前一剑刺杀奸王,乔特鲁德则由于误饮毒酒而死。这个善良与邪恶几乎全都归于灭亡的悲剧结局体现了莎士比亚的现实哀鸣。但这个悲剧也具有超时代性,不同时代欲望泛滥的问题、复仇问题、延宕问题都可以在《哈姆莱特》身上找到寄托。这个宫廷悲剧的时代性和超时代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哈姆莱特这个形象上得到自身的解读。它说明了哈姆莱特存在的多元解读空间。以他的延宕性格为例,历代批评家对此津津乐道,并有着不同的阐发:歌德认为哈姆莱特之所以延宕,是因为他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复仇任务;别林斯基说他是巨人的雄心和婴儿的意志;柯勒律治认为哈姆莱特过分耽于思考;弗洛伊德的门徒厄内斯特·琼斯则以恋母情节解释。这从小小的侧面印证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拓展阅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雕落,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第十八首 饕餮的时光,去磨钝雄狮的爪,命大地吞噬自己宠爱的幼婴,去猛虎的颚下把它利牙拔掉,焚毁长寿的凤凰,灭绝它的种,使季节在你飞逝时或悲或喜;而且,捷足的时光,尽肆意地摧残这大千世界和它易谢的芳菲;只有这极恶大罪我禁止你犯:哦,别把岁月刻在我爱的额上,或用古老的铁笔乱画下皱纹:在你的飞逝里不要把它弄脏,好留给后世永作美丽的典型。但,尽管猖狂,老时光,凭你多狠,我的爱在我诗里将万古长青。第十九首 1.张健,《哈姆雷特》新论,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9期2.张玲霞,“王子复仇的差异”——比较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与萨特的《苍蝇》,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01期3.何其莘,复仇悲剧还是道德说教——《哈姆雷特》再议,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02期阅读书目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