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教案一、导入新课: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成双翩飞的蝴蝶,寄托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的恋情;相向哀鸣的鸳鸯,传递着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飞雪,昭示着窦娥那感天动地的冤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震撼世界数百年的经典悲剧——《哈姆莱特》(板书)。二、相关介绍:1、关于作者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家道衰落,中途辍学,前往伦敦谋生。他先是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中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马克思称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英国戏剧家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2、剧情简介《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接到了父亲暴亡、叔叔继位、母亲改嫁的消息。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莱特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假装对女友奥菲莉娅十分冷淡。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为了弄清鬼魂的话是否属实,哈姆莱特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霸嫂、篡位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为了弄清王子是否真的发疯,克劳狄斯就让王后去找哈姆莱特谈话,并派首相波洛涅斯在幕后偷听,王后企图劝说哈姆莱特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将躲在暗处的首相当成国王杀死。狡猾的克劳狄斯借口保护哈姆莱特,就派他出使英国,想要英格兰国王在哈姆莱特上岸时就杀掉他。哈姆莱特识破奸谋,伪造信函,脱险回国。奥菲莉娅因父亲被杀、情人“变心”而精神恍忽,落水而亡。奥菲莉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莱特极为怨恨,奸王4/4
克劳狄斯趁机拉拢他,两人合谋设计通过比剑杀死哈姆莱特。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选文是第五幕第二场,为全剧的结尾部分。三、课文探究:学生自读课文。问1:哪位同学给我们用简要的语言复述一下课文的故事情节?明确:哈姆莱特对朋友霍拉旭讲述偷换密信、死里逃生的过程,并发誓要为父报仇。奥斯里克、贵族先后奉国王之命来传达、询问打赌比剑之事,哈姆莱特欣然答应。克劳狄斯设下圈套,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双双中毒剑,王后喝毒酒而死,雷欧提斯临死前揭穿阴谋,哈姆莱特拼尽最后力气用毒剑刺伤奸王,并逼他喝下毒酒。哈姆莱特死前要霍拉旭传述自己的故事。内容要点可概括为:(1)两人密谈——讲述逃生经过,发誓为父报仇;(2)受命比剑——两人传旨比剑,王子欣然应允;(3)比剑复仇——双双中剑受伤,王后饮鸩而死,奸王被杀身亡。学生细读第一部分。问2:王子察觉奸谋后是如何做的?对于国王、雷欧提斯,他决定做些什么?你从中可看出哈姆莱特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王子察觉奸谋后,在感慨国王阴险歹毒、自己危机四伏的同时,头脑中迅速设计了应对的策略——伪造文书,借英王之手除掉两个传书来使。这些表明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善谋。哈姆莱特发誓要剪除杀父、霸母、篡位、害己的奸王,不让他继续为非作歹。这些说明了哈姆莱特的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哈姆莱特为自己在怨愤的雷欧提斯面前情绪失控感到后悔,对于雷欧提斯惨痛的遭遇深表理解,并且想要去取得他的好感和谅解。这些表明了哈姆莱特的真诚善良。学生细读第二部分。问3:面对奥斯里克,哈姆莱特说话的态度怎样?贵族询问比剑,哈姆莱特是如何回答的?这些内容显示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奥斯里克讲究繁文缛节,说话文绉绉,对上阿谀谄媚,哈姆莱特很讨厌、鄙视他,故意地进行有力的嘲讽,比如:说奥斯里克是“水苍蝇”“畜生的主子”,“拥有大批粪土”;时而说天热,时而说天冷,弄得奥斯里克狼狈不堪。这些说明了哈姆莱特的正直率真。贵族来询问是否想好决定比剑,哈姆莱特认为自己定然不会失败,根本没有考虑到这是国王的奸谋就欣然应允,并且对不好的预兆,即使是死亡,他也愿意去面对。这些说明了哈姆莱特的自信豪爽、草率鲁莽、安于天命(乐天知命)。4/4
学生细读第三部分。问4:比剑前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一番表白,表明哈姆莱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一番表白,语气诚恳,满怀愧疚,希求宽恕,显示了他的诚恳坦率。问5:两人的剑术谁更高超?明确:雷欧提斯的剑术实际上要比哈姆莱特高超得多,这些其实早在前面的剧情中就有所反应,比如:霍拉旭对哈姆莱特比剑的担忧,说他“在这一回打赌中间,多半是要失败的”;国王、雷欧提斯都认为可以赢哈姆莱特,只是赢的多少看法不同;比剑前,哈姆莱特说雷欧提斯本领更高强,自己比剑只能跟他帮场。问6:雷欧提斯为什么前两剑落于下风?后来又是什么使他刺出致命一剑?明确:雷欧提斯虽然被克劳狄斯利用,但是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做了诚恳的表白,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由于一时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得了上风。一句“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表明他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随后,克劳狄斯采用激将法(故意嘲讽说“我怕你击不中他”),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加上,哈姆莱特的嘲讽(“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也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师)说:哈姆莱特被看作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读书时,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新思想的熏陶,天真、单纯的他曾经对人类、对世界都充满了美好的希冀。现实的严酷与丑恶(父亲暴亡,叔父篡位,母亲改嫁,到处充斥着阴谋诡计、阿谀奉承)打破了他的美好理想,他的人文主义的信念破灭了。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严峻的现实中,他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所要担负起的责任太大太重,哈姆雷特不仅要为父报仇,而且要消灭以叔父为代表的黑暗社会。哈姆莱特陷入了思考的怪圈,常常感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种难以抉择的人生命题,正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人文主义过于推崇个人的力量,这使得哈姆雷特始终孤军奋战,反抗现实,但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陷入到了“天命注定”(被命运控制着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同时又感无力反抗)的状况中,他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决定上而不是行动上,这种优柔寡断(即“延宕”)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最佳时机(4/4
有一次王子有机会在背后杀死正在忏悔的国王,但考虑到这样有可能导致把他的叔父送上天堂,于是未能实施)。他曾经克劳狄斯被视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哈姆莱特向克劳狄斯复仇,实际上可看做是人文主义与封建思想之间的斗争,哈姆莱特的失败,表明了当时人文主义的不够强大和战胜封建思想的艰难性。哈姆雷特是一个深陷现实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他内心的忧郁和复仇的犹豫,显示了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与封建势力的悬殊,作者借此表现了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反思与对人的命运与未来社会的忧虑。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哈姆莱特的性格中有两大突出特点:忧郁、延宕。所以,他也有了“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的称法。【板书设计】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