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4)
加入VIP免费下载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4)

ID:1161959

大小:4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学情及教学重点】对于一般的高中生来讲,西方戏剧还是相对陌生的,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泛读导引”——《中国话剧与西方戏剧》。在对西方戏剧发展脉络有了一个了解后,再把目光移向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教学重点:把握戏剧的复杂的矛盾冲突;通过细读文本,在鉴赏、品味戏剧语言的过程中探讨哈姆莱特的复杂性格;结合文本,理清人文主义在哈姆莱特身 上的具体体现。【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课前预习、课上研习和课下拓展三大板块。课前预习的内容非常重要,做得充分才能把课上研习进行好。课上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检查课前预习为主,把相关问题处理清楚;第二课时主要围绕重点语段,师生共同分析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欣赏本文诗化的语言,并探讨人文主义在哈姆莱特身上的具体体现。依据前面的学习,课下做一些相应的拓展训练。(一)课前预习学习本课,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哈姆莱特》剧本并不长,估计2-3个小时就可读完。教师可要求全体同学通读全剧,把握剧中复杂的矛盾冲突,重点扫清教材所选这一场的文字障碍。如无纸本图书,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电子资源进行阅读。劳伦斯·奥利弗导演的同名电影也非常精彩,可以观看。不提倡学生看由剧本改编的介绍性读本,读剧本改编的故事会失去感受大师魅力的好机会,削弱阅读效果。在学生阅读全剧的基础上把班里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项预习任务。第一个小组在初读体验的基础上,写出全剧梗概。目的是对剧情有一个宏观把握,把全剧的矛盾冲突弄清楚。第二个小组关注剧中的人物,在理顺人物关系的基础上为本场戏剧的出场人物分别写一份人物说明。提示学生参照《茶馆》中的人物说明,但《茶馆》中的人物说明比较简略,如能仿照曹禺《雷雨》的人物说明的写法会更好。这一预习任务实际可以提前完成教材课后思考练习三。第三个小组关注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写成一篇评议哈姆莱特人物性格的短文。第四个小组收集关于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创作的资料。这四个小组预习成果可以发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上,切磋琢磨,资源共享。如能很好地完成这些预习任务,大部分学生会对本课比较熟悉,课堂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二)过程设计 1.分组检查预习效果(1)第一组的同学介绍全剧情节,同组其他同学作补充。评议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概括应有一个贯始终的主线,比如以哈姆莱特的复仇经历。二是要注意戏剧的主要情节不能丢掉,比如家国突变、鬼魂告白、王子装疯、试探奸王、比剑等。介绍剧情时教师可以辅以影像资源,播放劳伦斯·奥利弗导演的《哈姆莱特》的重要片段,借助影像的视觉冲击力,加深同学的对剧情的了解。注意把课文选的这一场的视频片断留下不播,以备后用。《哈姆莱特》取材于12世纪丹麦史上的宫廷仇杀的故事,莎士比亚用人文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了改写。全剧梗概: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国突变:父王暴亡,叔父克劳狄斯篡位,母亲迅速改嫁给了叔父。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哈姆莱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哈姆莱特父王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家恨,而且还要肩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纷繁复杂的情况使他陷入了思考的包围圈,他既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的告白是假的,担心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心狠手辣、老奸巨猾的国王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要除掉他。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来试探国王,国王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他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御前大臣波洛涅斯。随后,狡猾的国王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及自己的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国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哈姆莱特刺死。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霍拉旭传布事实的真相。(2)第二个小组的同学介绍剧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并为本场戏剧出场的人物分别写一份人物说明。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并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梳理人物间的关系、写人物说明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人物关系:①王子哈姆莱特和国王克劳狄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和王后葛特露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和奥菲利娅原是恋人,但又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产生不可化解的矛盾。②国王克劳狄斯和王后葛特 露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③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奥菲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深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波洛涅斯有骨肉亲情。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的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比如戏剧还同时交织着雷欧提斯为父、妹报仇的线索。),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人物说明:找同学朗读自己为出场人物所写的人物说明,其他同学评议。可以展示一则《雷雨》中的人物说明做范例。(3)第三组同学的分析哈姆莱特人物性格的短文放到分析课文时使用。(4)第四个小组介绍莎士比亚与著述情况。作者: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并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作品:莎士比亚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可分为这样几个时期:①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写出了《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历史剧9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喜剧10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悲剧3部。莎士比亚这一时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单纯,真诚地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实现,这就决定了他早期的创作充满了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他早期的喜剧,主要是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如《仲夏夜之梦》,剧中描写青年男女之间恋爱的故事,他们反对家长的干涉,得到仙人的帮助,最后争取到婚姻的自由。②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主要写出了《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四部戏剧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等悲剧7部。随着莎士比亚对现实认识的加深,他深深感觉到现实的发展和自己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 矛盾越来越大。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揭露批判的力量的加强了,剧作带上了悲剧的沉郁色彩。这一时期的剧作,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更趋成熟了。③后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共写出了《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和《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莎士比亚退居田园,从事传奇剧写作。这4部传奇剧对现实的黑暗有所揭露,但剧中矛盾的解决缺乏现实的基础,每每是通过道德的感化,超自然的力量,使坏人悔改。2.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哈姆莱特》选的是第三幕第一场“城堡中的一室”,播放本场视频片断。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分角色给剧中人物配音(没有多媒体条件的可以只分角色朗读)。学生在配音时要深深体味剧中人物的的感情,体会人物的复杂情绪,为下面分析人物性格做好铺垫。(2)探究次要人物的性格配音同学说出自己为人物配音时的感受,总结概括出出场人物的性格,选出代表发言。分析人物时要求学生紧扣文本,就是说找出人物性格在文本中的依据。可以先分析次要人物,分析国王人物形象可参照教材思考练习二。次要人物的性格:克劳狄斯——老谋深算、阴险毒辣波洛涅斯——吹牛拍马、故弄玄虚奥菲利娅——心地纯洁、善良多情(3)讨论哈姆莱特的大段独白  在了解了主要情节、各种矛盾冲突以及各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对哈姆莱特的独白重点进行讨论,讨论问题设置如下:①这段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哪些问题的思考?这段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两个问题的思考,一个是生死问题,一个是思想和行动的关系。②“生存还是毁灭”的英文原文为“Tobeornottobe”,谈谈你对这种译法的看法。曾经被采用的几种译法有:“生存还是死亡”、“生还是死”、“生存还是毁灭”、“活下去还是不活”、“做还是不做”等,甚至也曾有人译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同的译法说明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是译者的一种再创作,会打上译者思想水平和审美取向的烙印。对于哈姆莱特来说,当时的心境已经不单纯是“生”和“死”的问题了,而是更高层面上的“生存”和“毁灭”的问题。抛出不同译法的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以原著为基础进行思考,这样 既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心态,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扩展到翻译艺术领域。  ③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哪些语句表现了他内心激烈冲突的痛苦?  哈姆莱特已经决定复仇,但他势单力薄,而且处于种种矛盾的漩涡之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对这两个问题所进行的思考,正是他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的结果。面对邪恶,是坚强还是软弱,是拼死作战还是消极忍受,在哈姆莱特看来,这是生死选择,或挺身反抗或自杀了之。而即使选择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哈姆莱特历数资产阶级社会种种不平等和非正义现象,表现“活”也并不容易,但由于惧怕不可知的死后世界,人们并不情愿结束自己的生命,顾虑使人们变成懦夫。这是哈姆莱特在经历了一场灵魂的对决后转而思索决心和行动的关系,告诫自己过于“审慎”就会使“赤热”的决心蒙上“灰色”,复仇的大业也会“逆流而退”。(4)讨论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西谚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意即哈姆莱特的形象是复杂的、多角度的,每个时代的读者都会因不同的境遇和个性、思想文化构成而在不同意义上与哈姆莱特发生共鸣,形成不同的看法。这种现象是文本的开放性和读者的再创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但也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哈姆莱特终究还是哈姆莱特,不是其他人。也就是说学生在分析哈姆莱特形象时是要紧密联系文本的,如果仅仅是就自己的感觉或简单引用评论家的固定语汇脱离剧本自说自话,应予以纠正。探讨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方案:一是以第三预习小组学生写成的短文为基础来探讨。二是设计一道填空题——“哈姆莱塔是一个    的王子”,通过填入不同的形容词总结出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大体上说,哈姆莱特是“欢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疯狂的王子”等等的综合体。(5)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那么人文主义的思想在哈姆莱特身上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人文主义思想家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赞美人的尊严,颂扬人的理性,肯定人在宇宙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类是揭露和批评人的弱点、缺点。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的认识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它们达到了完整意义上的人类自我认识。从哈姆莱特的这段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丰富、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对于“ 生存和毁灭”、“思想和行动的关系”这些哲学意味非常浓的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人对于人类本身的存在和发展问题的观照,看到了人所具有的超越自身的理性;另一方面,是生存还是毁灭、是付诸行动还是止于思考,心中存有这样的矛盾本来就是人自身的弱点和缺点的反照。哈姆莱特心中进行着这样激烈的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内在精神。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接受了先进的教育,人文主义思想进入了他的精神世界。他曾经由衷地对人发出这样的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的心中一直怀着美好的理想,他希望生活中的一切会如理想一样完美,然而现实中的种种意外却要将他的理想打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巨大变故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索:“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他内心充斥着种种矛盾,他烦恼、失望、苦闷、彷徨,对周围现实又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搅得他不知所措,虽然已做出决定,却在异常困难的境况中,无法付诸行动,而且他的性格过于内向、审慎,他主观上反对暴力,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而他即使是在积极行动之中,也会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带着这种种矛盾,他孤军奋战,一再拖延计划的实行,最后也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这个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6)体味戏剧言语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朗诵哈姆莱特和奥菲利亚的对白,体会哈姆莱特和奥菲利亚不同的语言风格。哈姆莱特的台词语句长短错综,且短句居多,句式结构很自由,常常出现省略和语序的倒置,淋漓酣畅、气势磅礴,很适于表达他亢奋的情绪和激愤的心情。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粗俗的极端词汇和祈使句式,使其语言更加激烈、狂劲,充分地表现了他的“疯”,这与独白中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奥菲利亚的台词则更具抒情性,多为中长句式,有很多优美新奇的比喻,与奥菲利亚温柔如水的性格和哀婉绵长的愁绪十分和谐。莎士比亚戏 剧的语言是诗化的,可以建议学生反复阅读剧本来感受。还可以推荐阅读语言风格类似的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三)作业仿照《茶馆》的旁批,给本课写几则旁批。(四)个性化学习的引导  1.指导学生组成《哈姆莱特》演出小组,排演好后在班内演出。建议排演本剧除教材所选场次之外的其他场次,比如“戏中戏”、“比剑”等。  2.你认为《哈姆莱特》中最精彩的对白是哪句?谈谈你的理由。3.以“哈姆雷特,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4.以“我看……”为题,选择《哈姆莱特》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评析。5.你了解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其他三部吗?选择你喜欢的一部与《哈姆莱特》进行比较阅读。6.莎士比亚的戏剧观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7.查找相关资料后,谈谈对人文主义的理解。(杨志刚李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