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哈姆莱特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第12首(辜正坤译)当我数着壁上报时的自鸣钟,见明媚的白昼坠入狰狞的夜,当我凝望着紫罗兰老了春容,青丝的卷发遍洒着皑皑白雪;当我看见参天的树枝叶尽脱,它不久前曾荫蔽喘息的牛羊;夏天的青翠一束一束地就缚,带着坚挺的白须被舁①上殓床;于是我不禁为你的朱颜焦虑:终有天你要加入时光的废堆,既然美和芳菲都把自己抛弃,眼看着别人生长自己却枯萎;没什么抵挡得住时光的毒手,除了生育,当他来要把你拘走。第18首(梁宗岱译)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夏天出赁②的期限又未免太短。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消毁。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注:①舁:读yú。②赁:读lìn。1.注音匍匐(pú) 暴虐(nüè)棕榈(lǘ)轻蔑(miè)怪诞(dàn)忏悔(chàn)踌躇(chú)迷惘(wǎng)延宕(dànɡ)虔敬(qián)紊乱(wěn)妆奁(lián)陨落(yǔn)戕害(qiāng)国玺(xǐ)篡夺(cuàn)嗣位(sì)蟊贼(máo)吮吸(shǔn)碉堡(diāo)舵手(duò)昭告(zhāo)混淆(xiáo)2.写对字形
◎写法归纳1.激烈的矛盾冲突。节选部分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内心的矛盾。人物之间的矛盾:克劳狄斯是杀死哈姆莱特父亲的凶手,同时又想使用借刀杀人的计谋杀掉哈姆莱特,阴谋破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想通过比剑杀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此时也想除掉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的矛盾,是哈姆莱特误杀了雷欧提斯的父亲,雷欧提斯的妹妹也因为哈姆莱特而亡,雷欧提斯要复仇。人物内心的矛盾:哈姆莱特内心人文主义与现实的冲突,一方面他认为事事由天定,自己所遭遇的厄运是上天的安排;另一方面他又要除掉新国王。对待母亲,他爱自己的母亲,但又因为母亲嫁给了新国王而出言讥讽母亲。对待奥菲莉娅,一方面他十分爱她;另一方面又因为要复仇,害怕殃及她。雷欧提斯的内心也是矛盾的,他想杀死自己父亲的仇人,但对于哈姆莱特高尚的品格又使他不忍下手。作为母亲的乔特鲁德内心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她爱着自己的儿子哈姆莱特,另一方面她又要维护新国王的威严。比如她替儿子喝下新国王为祝贺哈姆莱特比剑胜利而准备的毒酒,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儿子和新国王之间的矛盾。2.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生动性表现在:一是表面波平如镜,人物都客客气气、温文尔雅,但背后的阴谋却令人不寒而栗。二是人物语言或文雅或质朴,或缓或急,非常生动。三是人物形象生动,个性突出,如国王的阴险、雷欧提斯的良心未泯、哈姆莱特的正直勇敢。丰富性表现在:一是两个报仇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哈姆莱特与新国王的矛盾,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的矛盾。二是比剑时各人的言行、心理,极具个性。三是结局的出人意料及哈姆莱特的嘱托,都有丰富的内涵。3.极富动感和个性的语言。因为是戏剧,是表演给观众看的,所以戏剧中的人物语言要体现出动作性,即语言内容要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因动作的语言而延续下去。如文中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一段话,真挚、恳切、打动人心,这跟他尖刻、讽刺的语言特点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哈姆莱特同情雷欧提斯的遭遇,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哈姆莱特善良、美好的天性。重要的是这段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雷欧提斯前两个回合的不忍心下手和最后揭露克劳狄斯的阴谋都因为这段动作性语言而展开。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一方面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换句话说,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着不加掩饰、直率、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的特点。所以,他的台词就具体体现了这个特点。像讽刺奥斯里克的话:“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写法精讲1.安排情节结构的主要技巧。(1)悬念。亦称“紧张”。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观众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戏剧悬念源自心理学中人们由持续性的疑虑不安而产生的期待心理。在西方编剧理论中最早涉及悬念手法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中国戏曲理论著作中,虽无悬念一词,但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内涵与悬念基本相似,主张,“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戏剧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①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②
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③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⑤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悬念在剧本中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类:总悬念与小悬念。亦称整体悬念与主要场面中的小紧张格局。总悬念是全剧主要冲突的焦点所在,在剧本开始即提出,并随着冲突的上升而不断加强,一直到高潮。它是贯串全剧的戏剧性结构的情绪支柱。小悬念则属于剧本的每一个发展段落或主要场面中出现的局部紧张情势,它起着不断丰富和加强总悬念,并在每一幕或每一场结束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下一幕或下一场的作用。期望式悬念和突发式悬念。期望式悬念建立在对观众不保密的基础上,它是在观众对人物命运和事态发展有一定预感和了解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期待;突发式悬念则主要依靠对观众保密,通过使观众大吃一惊来加强戏剧效果,是剧情发展过程中出乎观众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复杂情况和险要转折,亦称吃惊或惊奇。在实际创作中,不同风格类型的剧本,对这两种悬念的运用也各不相同。侧重于性格描写的,多用期望式悬念;情节戏剧更多地采用突发式悬念。在实际运用中,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作者总是通过期望式悬念维持观众的情绪,又通过突发式悬念造成戏剧情节和观众情绪上的跌宕,从而进一步加强冲突的紧张性。悬念的形成、保持和加强,还需要依靠“抑制”和“拖延”的艺术手法,有的剧作理论也称之为“延宕”或“缓解”。它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延宕手法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冲突的紧张时刻突然落幕,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和间隔,从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悬念和延宕交替进行的格式,与观众看戏时的精神忍受限度有关,始终不懈的紧张,只会使观众感到疲惫,暂时的缓解,是调节情绪,为进一步紧张作精力上的准备。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矛盾的发展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迂回曲折有进有退,也必然会产生想不到的变化。要懂得如何在戏里安排悬念,首先必须熟悉生活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戏剧悬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是否符合生活发展规律,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2)发现与突转。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最早提出发现与突转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第十、第十一章中认为发现与突转是情节的主要成分。长期以来,这两种手法被认为是编剧艺术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技巧,并被广泛使用。在剧本创作中,好的突转场面不光着眼于剧情的起伏跌宕,而且立足于人物刻画,力求通过情节的合情合理的突转写出人物剧烈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感情活动。(3)时空交错。根据人物的梦境、幻觉、遐想、回忆等心理活动来组织舞台时间和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插、交织起来。追求主观真实的现代派戏剧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它主要导源于“意识流”。如A·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贯串始终的是威利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活动,
作者通过威利的神思恍惚、自言自语,在下意识中听到笛声、笑声,把舞台时空自然地过渡、闪回至以往,又通过第三者的打断,使之回到现实,以此形象地展现人物一生的悲剧命运。时空交错的结构方法,突破了传统戏剧按客观时序反映生活的局限,通过多层次、多变化的时空组织,表现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生活。但由于人的意识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使用不当,也会形成情节结构上的凌乱、模糊。中国戏曲由于不拘泥于舞台的写实性,时间与空间的运用历来比较自由,也有一些戏局部使用时空交错的结构手法,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但不像现代派戏剧那样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与跳跃性。(4)巧合。戏剧情节是不排除偶然情况的,一切戏剧作品的情节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具有偶然性因素,可以说排除偶然性就无法构成戏剧情节,正如俗话所说:无巧不成书。但是,“巧”必须合理、自然、有意义。要做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有机结合。2.场幕的安排。舞台的场面处理主要是导演的工作,但剧作者懂得舞台场面的处理,能够使剧本创作更符合舞台的需要。◎微写作训练课文中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物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学习这种技巧,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乌鸦因为看到水中肉的倒影,想要去抓,结果反而丢掉了自己嘴中的肉,对此,动物们这样评论——嘴馋的麻雀讥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漂亮的孔雀嘲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狡猾的狐狸诱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鸦自己反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麻雀)谁让你嘴馋又贪心呢,早吃下去不就赚了吗?(孔雀)虽然我能理解你为了爱美照镜子,但我不能理解你为什么张嘴丢掉肉的愚蠢。(狐狸)下一次,先把肉放我这儿寄存着,保证安全,我只要一点点小利息。(乌鸦)“吃一堑,长一智。”我已经得到教训,不需你们多嘴多舌了。◎课内素材《哈姆莱特》经典语句:(1)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2)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4)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5)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6)嫉妒的手足是谎言!(7)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
被命运掌握的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他命运!(8)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10)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1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12)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延伸阅读感受莎士比亚故居初春柔和的阳光洒在白色外墙、黑色窗棂、红色屋顶的两层小楼,这里是被称为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的莎士比亚诞生地。临街的门板上有一块并不显眼的“莎士比亚故居”英文牌子,它与爱文河畔斯特拉福德镇上所有的小楼没有什么两样,唯独多了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岁月如梭,时代更迭,这位欧洲文化大师故乡的人们也无太多的投入来非常现代地修缮和供奉大师的故居。故居看上去很普通、很陈旧,安静地排列在斯特拉福德镇的街边。这也许是出于最大限度保持原貌遗存的考虑吧。但现在斯特拉福德镇几乎把全部营生都靠到了莎士比亚名下,好像小镇的存在就是为了等候他的出生、成长、离别、回归、逝世,然后等候世人来凭吊谒拜。参观“莎士比亚故居”是免费的。从临街的楼门进去,是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每个座位前放着餐具、餐巾和汤盘。穿过餐厅就是莎士比亚的卧室,床上铺着精致美丽的织品。居室低矮,好像气也透不过来。地面用不规则的石板铺设,但很平整,走起来很舒适。壁炉里的火正在燃烧,烤肉的造型也很逼真。从狭窄的楼梯上到二楼,是间书房,桌子上摆放着文稿、纸张、鹅毛笔筒,旁边还有莎士比亚写作和誊稿专用小桌椅。隔壁屋子是手套作坊,操作台上放着皮料、软尺和半成品的手套。操作台一侧有位年过七旬的老妪手持剪刀,不停地侍弄皮料,似乎在继续莎士比亚父子的手套活计,但窗户透进的阳光将她涂抹成了一幅油画。她仿佛是在当年莎士比亚与现代文化交错中留下的一个甜蜜的回忆,这个画面让我凝滞脚步。小楼后面的院子很宽敞,足有六七百平方米,曲径明快,赏心悦目。纵横交错的几条小径用各种颜色的小卵石铺成,把小院规划成大小不等的畦田。畦田里是花卉、小草和树木,郁金香、月季花开得争奇斗妍,黄的、红的、白的、紫的……可称得上锦绣花园了。这样一座平凡的近似简陋的住所,竟也成了欧洲乃至世界著名文化大师的摇篮。四百多年前的斯特拉福德镇,肯定名不见经传,它凭什么出了一个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童年进过这个镇的文法学校,十三四岁时因家里交不起学费辍了学。他二十二岁离开小镇去伦敦据说是一次逃跑,原因是偷猎了人家的鹿和兔。到伦敦后,他在一个剧场门前为观众看马,后来又一步步成了剧场杂役和演员,并开始了他的改编创作。一个正值开启智慧之门,接受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的年龄,却因种种原因被耽误。这样一位仅仅受到极其有限的初级教育的人,怎么成为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文豪?他辍学后的八九年都在斯特拉福德小镇为生计奔波,他用什么填补了自己严重的文化欠缺?但举世皆知,莎士比亚知识渊博,历史、政治、法律、地理等学科样样精通,还熟知宫廷贵族生活,这些当然不会是这个小镇给予的!莎士比亚五十二年的生命旅程中,在斯特拉福德镇只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但这段岁月却让他充分吮吸了爱文河畔给予的滋养,储备了人的基点。这里他经历了人生最苦的生活。父亲的生意遭挫,使得他过早中断学业,帮助父亲分担起经营和生活的重负。当然,这些也为他日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真正成名,我可以肯定,不外乎是在生存和生活的重压下,靠刻苦勤奋地自学。除此,别无捷径。
二十七岁那年,莎士比亚改编创作的历史剧《亨利六世》上演,一炮打响,崭露头角。从此,他的创作一发不可收。他一生创作出三十七个剧本、两部长篇叙事诗等,代表作品众多。《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以及《奥赛罗》《哈姆莱特》等深刻地描绘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暴露现实,批判现实,塑造了哈姆莱特等一大批不朽的艺术典型,为世界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宝藏。莎士比亚魅力的普遍性近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是五花八门的,有男有女,有鸿儒,有白丁,有高官显贵,有贱工怨徒,有财产殷实的人家,也有身份低微的罪犯。他的剧本和诗歌抒发了人类状况的各方面——爱情、骄傲、仇恨、美丽、野心和死亡,都具有雅俗共赏的效果。他让观众不是哭,就是笑;他把政治变得诗意盎然。他把粗俗的插科打诨与微妙深沉的哲理融为一体。无论是宫廷秘事还是乞丐的私生活,在他笔下全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形象。在我年青的时候,就小心翼翼地读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章节和少许诗歌,给我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些作品是那个痛苦年代里的灵光。今天,当我终于站在这位文化大师的故居,却早已过了激情燃烧的年纪,只留下静静的回味和由衷的感慨。流失的岁月无处寻觅,只有这栋小楼和铺在院中小径的各色卵石似时间的赋形,记录着莎士比亚凄风苦雨、艰难困惑的经历,也记录着他磨砺毅力、追求艺术生活的心路。斯特拉福德镇因为莎士比亚而闻名于世,“莎士比亚故居”将永远是他们向世界炫耀的一张名片,他们认准有了“莎士比亚故居”,也才真正保留了自己的灵魂。换言之,它不再以实用的形态切入生活,而是以文化和历史的姿态走进我们。也许,这就是我们凭吊和感受“莎士比亚故居”的缘由。(出自2011年第10期《出版广角》)一、阅读鉴赏阅读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节选,完成1~4题。剧情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爱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和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愤然离家出走。娜 拉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娜 拉 (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海尔茂 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娜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娜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拘束,我也不受你的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娜 拉 要还。海尔茂 拿去。娜 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娜 拉 哦,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海尔茂 我可以跟你写信吗?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陌生人?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娜 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1.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陌生人”指的是谁?娜拉为什么要这样称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上下文和文后的说明,可以发现“你的泥娃娃”和“陌生人”分别指娜拉与海尔茂,娜拉这样称呼的含义也不难理解了。答案:“你的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前者是因为娜拉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只是一个玩物;后者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形同路人。2.娜拉说:“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的情境,
不难发现“奇迹”是指娜拉后面说的“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答案: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3.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舞台说明的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戏剧气氛,衬托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感情,此题中的“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舞台说明,主要是为了表现娜拉毅然与家庭决裂出走的决心。答案:这些舞台说明作用有两个:一是表现人物心理,说明娜拉出走的决心坚定,二是推动情节发展。4.戏剧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价是:“在她身后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提示)可从剧情发展角度谈:如使全剧在结尾中达到了高潮。也可从艺术技巧方面谈:如结尾含蓄,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索空间等。(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略。二、语言运用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B)A.甄选/箴言 聒噪/恬淡结实/结构弹劾/弹丸B.掠影/虐待舐犊/胼胝稽查/稽首解救/解差C.缄默/信笺谄媚/胡诌屏障/屏除大度/忖度D.羁绊/亟待校正/比较装载/记载畜牧/牲畜解析:A项,zhēn;guō/tián;jiē/jié;tán/dàn。B项,lüè/nüè,shì/zhī,jī/qǐ,jiě/jiè。C项,jiān;chǎn/zhōu;píng/bǐng;dù/duó。D项,jī/jí;jiào;zài/zǎi;xù/chù。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A.契诃夫把目光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以他们的不觉悟,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B.珠海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开发区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幢挨着一幢。C.哲学系刘教授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他思维敏捷,常常信口开河,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D.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向来是讳莫如深,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人生的最后归宿,却谁也不愿意正视现实。解析:A项,浑浑噩噩: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B项,鳞次栉比:栉,
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C项,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D项,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7.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英国人,乃至许多西方人,早已把莎士比亚戏剧当做可以生生不息地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B.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不仅是伟大的创新者,而且是敏锐的学习者。C.几百年来,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无穷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D.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喜爱莎士比亚,曾多次援引他笔下的人物和言论来说明社会的政治、经济。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莎士比亚不仅是敏锐的学习者,而且是伟大的创新者”;C项,主谓不搭配,可改为“莎士比亚魅力无穷的诗歌和戏剧”;D项,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问题”。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①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②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③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④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⑤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⑥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A.①⑥②③④⑤B.③⑤①⑥④②C.④①②③⑤⑥D.⑤①⑥②③④解析:“都希望”之后可以顺承解释,也可以转折对举。由此可知,④⑤均有起始机会,但是④①②③⑤⑥中③⑤⑥无法在逻辑上建立关系,可知⑤①⑥②③④正确。9.请以下面的句子为开头续写一段话,其中必须运用两种不同修辞。莎士比亚说:“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的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的确,年轻时拥有韶华在抱的青春而又少不更事,总以为花才含苞,鹰才展翅,一切来日方长。谁知转瞬间,鲜花近于凋零,朝日化成夕阳,人生的舞台不久就要落幕。10.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经验”,前一个句子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个句子比喻说理,形象生动。请以“怀疑”为话题,仿写两句话。例:经验是智慧之母。经验如果任其野马般地乱奔乱驰,必将在单纯的黑暗中摸索。与其说是指导人的,毋宁说是使他人陷入混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怀疑是知识之父。怀疑如若任其如毒蛇般缠住一
个人的心,必将使之成为窒息人的绳索,与其说是求知的发端,毋宁说是对天才的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