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21高一语文《考一本练习讲评 哈姆莱特1》(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12-06-21高一语文《考一本练习讲评 哈姆莱特1》(课件)

ID:1162336

大小:536.5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一本练习讲评+哈姆莱特1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他不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所有的世纪!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时代的灵魂”——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1564年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用人性反对神权 ·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生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写作背景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节选剧情结构 播放《哈姆雷特》1:48—2:12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从修辞角度看: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从语感来看: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从语感来看:富丽华美、文采斐然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从语感来看:富丽华美、文采斐然从表现手段上看: 莎士比亚语言特点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从语感来看:富丽华美、文采斐然从表现手段上看:含蓄、诗化 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主旨 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在父死母嫁的悲剧发生之前,他对一节都充满了希望,理想崇高、思想深刻,相信理想是会实现的。他肯定人、相信人,由衷地赞美人。他能平等待人,不以王子自居。他反对封建的血统论,认为“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他肯定尘世生活,赞美和追求爱情。 思想发展过程A、理想破灭、精神忧郁、思想危机B、深入思考、寻找出路C、在思考中行动(进入行动的思想)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Tobeornottobe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Tobeornottobe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 快乐的王子“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奥菲利亚 忧郁的王子“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哈姆莱特 犹豫的王子“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Hamelt 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A、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B、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A、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B、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C、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 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如课文中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更在揭示他内心的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人物之间富有强烈的对比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和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和邪气,哈姆莱特的矛盾与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与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各有个性。 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这些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例子很多,请同学们在阅读欣赏中找一找,并注意品味。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哈姆莱特 该剧的悲剧冲突是建立在性格冲突之上的,性格产生了行动,行动导致了冲突,冲突导致了流血,终至造成悲剧。哈姆莱特嫉恶如仇的高尚品质,使他把替父复仇、重整乾坤当作他生命的整个存在。在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性格注定哈姆莱特走向灭亡。哈姆莱特如果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也许是个快乐王子,而不是忧郁王子,和他叔叔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等着继位就可以了。正因为他的伟大的本性和不同凡俗的精神境界导致了悲剧的结果。 《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剧多情节、多线索的结构特征。该剧有三条复仇情节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副线,三条线相互联系,又彼此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不幸爱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之间真诚的友谊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友谊的背叛;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又都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艺术特色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