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后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1616年4月23日在其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作品 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剧:《亨利四世》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评价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二)人物轶事六个你很可能没听说过的莎翁轶闻1.到现在都还没有人知道莎士比亚到底长什么样子,因为他在世时画的肖像画没有一张留传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莎翁肖像,很可能是画师照着已经去世很久的莎翁面相而勾勒的。2.莎士比亚是“奉子成婚”。当年18岁的他和26岁的安妮相爱并怀了孩子。“奉子成婚”在四百多年前可了不得,莎士比亚“买通”了当地的主教大人,才拿到了结婚许可证。3.莎士比亚剧本里的故事,有的发生在法国、苏格兰、意大利、塞浦路斯和维也纳等等,充满了异国情调,但莎翁自己极有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英格兰。不过他倒可能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意大利语,甚至是拉丁文和希腊文。
4.莎士比亚自创了1700个英文单词,其中最成功(也就是为我们今天沿用)的词,包括了“addiction”(瘾)、“priceless”(无价)等等。但也有被今天的学者们觉得“糟透了”的创造:比如“unsisting”(毫无帮助,跟unhelpful差不多)、“cadent”(掉落,跟falling差不多)。5.《李尔王》的结局,在首演以来的150年里,从来没有按原著演出,因为大家觉得这结局实在太惨了。改写结局的是17世纪的剧作家纳汉姆·泰特(NahumTate)。6.莎士比亚很喜欢写双胞胎的故事,比如对照一下《错中错》和《第十二夜》的情节,读者会发现,在现实生活里也当过双胞胎父亲的莎翁自己,也遭遇了小说故事一般的戏剧性转折:他唯一的儿子汉姆内特只活到11岁便夭折了,但汉姆内特的双胞胎妹妹,却活了77岁。(一)背景链接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讲述的是发生在8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16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广为流行,但现在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被公认是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但莎士比亚采用借古讽今的方法,把这个中世纪的复仇故事写成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尽管剧情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但剧中所写的矛盾冲突和社会环境处处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即伊丽莎白末年。当时正是英国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一方面,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并日益暴露出它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加紧了对农民的掠夺。作品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社会本质,揭示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出现的一种新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基本内容。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使人觉醒,使人们把关注重点由来世转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崇尚科学实验的精神。Ⅱ.文化常识1.必须不等磨好利斧,立即枭下我的首级首级:人头。秦商鞅变法时,搞军功爵制。前八级的升级,是在战场上杀一个敌人,把头(首)提回来就升一级。因为杀一个“首”就可以升一“级”,所以“首”也叫“首级”。
2.他跟丹麦的国玺是一个式样的国玺:指君主制国家君主或帝王的印,一般由玉制成。中国古代,国玺被视为皇帝身份的代表,册封皇太子时,皇太子须对传国玉玺行跪拜之礼。3.篡夺了我的嗣位的权利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儿子。嗣位原则一般是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4.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伦常:人类的伦理常态。我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中,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为五伦,认为这种尊卑、长幼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常道,称为伦常。5.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赦免:免除或减轻罪犯的罪责或刑罚。在《周礼》中提到西周的审判原则“三赦”,即“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历史上,皇帝即位、改年号、册皇后、立太子、平叛乱、开疆土、遇灾异、有疾病都能成为赦免的理由。(三)博览悦读《哈姆莱特》中的“比剑”情节“比剑”这一关键情节包含有若干悬念: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能否察觉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诈?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每一个悬念都关系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成功与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在大臣来征询哈姆莱特是否愿意成全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同雷欧提斯比剑的时候,哈姆莱特正和霍拉旭讲到他对雷欧提斯的同情和歉意。对于比剑,他可能把它单纯理解为雷欧提斯要向他报仇,为了平息雷欧提斯的愤怒,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挑战。霍拉旭认为他很可能会输,而他自己心里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霍拉旭劝告他,让他不要参加比赛,他却没有同意。读者因为已经知道克劳狄斯的毒计,因此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接下来是比剑。遵照王后的预先提醒,哈姆莱特诚恳地向雷欧提斯道歉,将自己的过失归因于“疯狂”,求得他的谅解。雷欧提斯表示虽然不能放弃“复仇”,却也接受了他的“友好的表示”。此时,两人之间的气氛较为友善,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选择用剑的时候,雷欧提斯根据事先安排换了一把剑,毫无防备之心的哈姆莱特对此没有提出异议。读者对事情的发展担心到极点。比赛开始了,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毒的酒。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
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这一部分情节更是变故迭起,波澜起伏而扣人心弦。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冥冥(míng) (2)藩属(fān)(3)棕榈(zōnglǘ)(4)忏悔(chàn)(5)国玺(xǐ)(6)嗣位(sì)(7)戕害(qiāng)(8)蟊贼(máo)(9)恭聆(líng)(10)禀赋(bǐng)(11)吮吸(shǔn)(12)繁文缛节(rù)(13)惶惑(huáng)(14)山鹬(yù)(15)嗜杀(shì)(16)万恶不赦(shè)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露(2)差(3)量(4)刹(5)着(6)宿2.语境辨析法(7)尹大拿是抗战胜利后在自己的处(chù)所被处(chǔ)死的。(8)养好牲畜(chù)是发展畜(xù)牧业的根本。(二)写准字形1.2.3.4.5.6.7.8.(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无可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表示确凿,不容怀疑。
(2)自投罗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3)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4)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5)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6)败坏伦常:损害、破坏伦理道德。(7)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不容赦免。语境运用(辨析正误)上世纪日本依仗国力雄厚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如今,日本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再次搬弄是非、挑衅中国,真是不自量力。辨析:这两个成语均使用正确。Ⅱ.易混辨析1.沟通vs勾通课本原句 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沟通彼此的情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请他在读完这一封信以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刻把那两个传书的来使处死,连忏悔的时间都不要准。辨析 二者都有“彼此相通”的意思,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1)感情色彩不同。“沟通”的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如“沟通思想”等,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勾通”的意思是指暗中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勾结或暗中想办法,使言语串通一致,如“勾通土匪”等,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2)适用对象。“沟通”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勾通”只用于人。即境活用 监管部门和企业缺乏必要的沟通,致使企业内部员工勾通外面的不法分子大肆盗取钢材,使企业蒙受了重大损失。2.包涵vs包含课本原句 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包涵,宽恕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辨析 包含:包括,涵盖(用于物质)。包涵:海涵,原谅的意思(用于交谈对话)。即境活用 我弄错了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思,请多包涵!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1.阅读课文,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标题部分起始语句段意人物变化主旨哈姆莱特第一部分(开端)从开头到“我也决不会动起那么大的火性来的”两人密谈忧郁→决断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冲突第二部分(发展)从“不要作声!谁来了”到“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国王的圈套(奥斯里克的游说)决定→豪爽第三部分(高潮和结局)从“一贵族上”到结束两人比剑无畏→牺牲2.课文开头哈姆莱特说,“现在我可以让你知道另外一段事情”,“另外一段事情”是什么?答: 明确:“另外一段事情”是指克劳狄斯企图借英王之手杀死哈姆莱特。3.本文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热情赞扬了哈姆莱特怎样的精神?答: 明确:赞扬了哈姆莱特反对封建暴政的勇敢、智慧和斗争精神。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1.分析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理解戏剧中舞台说明的作用。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研习第一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我既然感觉到危机四伏,——我还没有向我的脑筋商量一段序幕,脑筋就把全戏安排好了。”哈姆莱特的表白有何表达效果?答: 明确:哈姆莱特的表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洋溢着斗争的喜悦。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哈姆莱特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思维的敏捷。(二)研习第二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2.“哈姆莱特 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他们的浅薄的牙慧使傻瓜和聪明人同样受他们的欺骗,可是一经试验,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答: 明确:这段话表明了奥斯里克之类的朝臣们以阿谀逢迎、繁文缛节作为立身之本,也表现出了哈姆莱特对陈旧腐朽东西的厌恶之情。(三)研习第三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3.“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在剧本语言中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舞台说明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比赛双方因这个阴谋而双方毙命的原因——双方都被雷欧提斯的那把毒剑刺伤。4.“比剑决斗”一场中共有两大矛盾冲突,写这些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这一场中共有两个矛盾冲突:哈姆莱特——克劳狄斯的杀父霸母之仇,雷欧提斯——哈姆莱特的杀父“害”妹之仇。作用:正是这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线)和“毒计”(暗线)展开,将戏剧引向高潮。5.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雷欧提斯是怎样一个人?答: 明确:雷欧提斯是一个受国王蒙蔽、有良心、比较正直的人。在和哈姆莱特比剑的过程中他知道剑上有毒,不忍心用力搏杀,自己也被毒剑所伤。在死前,良心发现,告诉了哈姆莱特真相,并原谅了哈姆莱特。(四)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6.结合课文中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答: 明确: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由此可见哈姆莱特身上不乏智慧、勇敢,不乏对爱情的忠贞,不乏对人自身的肯定;但也流露出厌世、犹豫不决等特征。写作中怎样才能“妙喻生花”[写法领悟]莎士比亚的语言总是因人物身份地位等的不同而富有各自的特点,也随着人物性格的变化而丰富多彩,如哲学的议论、抒情独白、粗犷诙谐的对话等,尤其是比喻、隐喻等形象化语言的运用,让人物性格化,栩栩如生。如剧中哈姆莱特的语言:直率,善用比喻,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比喻是人们说话、写文章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写作中,比喻能起到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之功效。那么,写作怎样才能“妙喻生花”呢?1.标题设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有一个简洁醒目动人出彩的标题,就会产生让人眼睛一亮的效果。如《参考消息》曾刊登了一篇标题为“萨达姆:美国手中捧着的刺猬”的文章,一个生动的比喻把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境地,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了。2.开头设喻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想使文章引人入胜,给人以美感,在开头上要下功夫。有一考生的佳作《温柔的枕头》开头写道:“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样形容诚信:‘洁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而洁白的良心最重要的内容便是诚信。’”既交代了文章标题的出处,又自然地巧借名言中的比喻引出自己的观点,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3.主干设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巧妙的比喻可状难明之理。有的道理非常抽象,难以具体表达清楚,或是表达出来了,别人理解不深刻。如果用上恰当的比喻,可使枯燥抽象难懂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如“人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跷跷板的左端站着我的观点,右端站着别人的建议。而人生的追求则是在上下摆动的跷跷板上使自己不断地运动并不断寻找平衡点。真正的人生属于勤劳的人和勇敢的人,他们不辞劳苦地奔走在跷跷板的两头,偶尔,也会因为失误而跌倒在跷跷板的一头,但是勇气和自信鼓舞他们从右端爬起,拍拍身上的灰尘,向前方奔去;别人的激励也使他们从左端站起,寻找成功的另外方向”。作者把“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抽象的道理,用人人熟知的跷跷板游戏作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巧妙的比喻可绘难绘之景。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难描述,可以用比喻借助其他东西来写。如“梦是天边漂浮的一种悠悠的白云/梦是山沟里升起的一束淡淡的青烟/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三月绚丽的风染绿了的秃枝/拂开了红桃白李银梨粉杏的芳裙/梦是一道伸向阿里的若隐若现的彩虹……”作者将梦这一难绘之景,运用比喻化为白云、青烟、白雾、风、彩虹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象,渲染出梦的绚烂多彩,营造出执着追梦的美妙意境。也让人通过这些鲜明生动的意象,了解了梦为何物。
(3)巧妙的比喻可抒难抒之情。有时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即使表达出来了,也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把这些思想感情化为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就会表达得畅快淋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树不直,无以成栋梁。让我们在彼此的信任中开启合作的‘大门’,让我们在彼此的信任中放飞心中的喜悦。留住信用,我们的眼睛便成了忘记的‘监视仪’;留住信用,我们的耳朵便成了背约的‘除尘器’。人间纷繁芜杂,留些信用给自己,我们才能日不怕雨淋,夜不怕霜打”。作者连续以“大门”、“监视仪”、“除尘器”为喻体,将自己渴望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4.结尾设喻古人说,结尾如撞钟。如果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使主题深化。如“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流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作者用了恰当而优美的比喻来扣题,形象地说明了正确选择的重要,极为精彩。恰当的比喻就如同我们做菜用的佐料,能给菜增色增味,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增,回味无穷。但是,如果佐料用的过量(或不足)或者用料不当,就会使菜色香味俱失,让人大倒胃口,作文中的比喻也是如此。因此,在作文中用上恰当的比喻,就会给文章增色。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以“善良”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00字左右。一位叫柯曼的医生,在雨天深夜到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山村,去抢救一位病人。可他的汽车车灯坏了,面对漆黑的雨夜和崎岖的山路,他还是依然发动了车子。当他摸黑驶出自家院子时,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原来,对柯曼医生汽车声音极为熟悉的附近居民,一刹那全都打开了窗户,拧亮了门前的灯盏,把道路照得一片光明。答: 参考答案:善良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类温暖心灵的火焰;善良是洞穿黑暗的阳光,是心与心的亲和与信赖,是爱与爱的共振与交融。善良让世界充满仁爱,让岁月充满温馨。善良虽博大如东海之水,巍峨如万仞高山,但又是那么简单而平易。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倏然为你点亮的一盏灯。更多的时候,善良是危难时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是你在走投无路时向你坦然敞开的收容的门。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柯曼医生那样,心存仁爱,忘我无私,坚守善良,那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萦绕。要知道,多一个善良的人,这世界便会多一分温暖,多一颗善良的心,人类便会多一分福荫。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直面人生1.从教材中积累哈姆莱特原本是一个快乐的王子,他在国外留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对世界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无妄之灾从天而降,父亲被害,母亲再嫁,友情爱情的背叛,一系列变故接踵而来,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变得冷静而清醒,看到现实的丑陋。他的内心痛苦,曾一度对自己原有的理想产生了怀疑,陷入思想危机。可是,哈姆莱特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坚定地直面人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仅要为父报仇,而且要重整乾坤!2.从现实中积累林书豪,球场上的“林疯子”。在被奉为“报纸头条”前,林书豪的NBA求职之路完全可以以短消息的方式编排,一笔带过:被勇士裁掉,又被火箭裁掉,充当尼克斯的充气吉祥物,一次又一次上山下乡赶赴低级别联赛报到,捧着无保障合同的瓷饭碗。他是纽约临时工,没有住处,蜷睡在友人客房的短腿沙发上。此刻,你一定喜欢林书豪正在做的事,就像你一定喜欢周星驰“让每个渺小人物都可以成为盖世英雄”的大电影,林书豪便是一个由小人物变成大英雄的人。在《纽约时报》报道林书豪和他的信念的文章里,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所有人记住:“经历成就性格,性格成就希望,希望永不会使我们失望。”正因为心怀希望,直面人生,永不放弃,林书豪在从来不缺少“神奇”的NBA赛场上上演了现实版的“灰姑娘”童话。2013年12月30日,火箭客场挑战雷霆。9投2中,6分3个篮板3次失误,林书豪以一种尴尬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2013年。这一年,伤病成了林书豪迈不过去的一道坎,状态正佳之时,他两度被伤病击倒。只是,习惯了逆境的林书豪,总能击碎质疑。2014年2月2日,火箭队在主场以106∶92轻松击败骑士,取得3连胜。林书豪得到15分11篮板10助攻,生涯首次打出三双,11个篮板也是生涯新高。他也成为了自弗朗西斯、洛里与德拉季奇之后,火箭队队史上第四个完成三双的控球后卫。同时他也成为球队最近26年队史上第一个拿到三双的替补球员。2015年加盟黄蜂队后,更是成为球队的“超级第六人”,屡屡为球队力挽狂澜,黄蜂队也闯入了久违的季后赛。从边缘角色拼到舞台中央,林书豪的故事犹如一部励志大片,逆境奋斗,不言放弃;机遇来临,一战成名。他的故事,又比电影更富吸引力,因为结局远未到来,悬念愈发值得期待。3.从名言中积累
(1)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郭沫若(2)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夏衍(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4)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4.从佳作中积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的路,他能坦然直面人生挫折,是如此的自信;“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郑板桥的路,他能豁达直面人生磨难,是如此的坚毅;“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越王勾践的路,他能决然直面人生煎熬,是如此的果敢。(二)这样运用素材挫折是对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害怕受伤,面对挫折畏缩不前;许多人害怕失去什么,面对挫折萎靡不振;但还有更多的人,面对挫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哈姆莱特面对父亲被害、母亲再嫁、友情爱情背叛的无妄之灾,坚定地直面人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仅要为父报仇,而且要重整乾坤!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而当挫折不期而遇时,只有敢于直面挫折,驾驭于挫折之上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领悟] 片段论述的中心是“只有敢于直面挫折,驾驭于挫折之上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作者在论述时,先用排比句式列举人们面对挫折的种种表现,然后巧妙引入哈姆莱特直面人生、勇敢承担责任的课文素材加以具体论述,并由“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的过渡句归结出中心论点。思路清晰,主题和课文材料十分契合。 这静谧的夏夜,遗忘了清风、鸣蝉的咏叹调。天穹是完美落下的帷幕,翠竹也为之鼓掌;舞台上,只剩下月亮恬静的脸,无声地散发着光芒。开始在休止符之前。 佳作赏析这是一篇有见地、有文采、有章法的随笔,是一篇难得多见的学生习作。文章不蔓不枝,要言不烦,开篇后直接写哈姆莱特的忧伤——“连至亲的人都不能相信”。而作者的目的是引出“人们总是害怕那些未知的事物,于是我们相互提防,独自战栗”的社会现象,表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互不信任与怀疑,从而彰显文章主旨。
血色的华尔兹,会场用镏金的陶瓷砌成一湾不起波澜的湖水。毵毵的是银色丝绸长帘,狂风中,我们无法看清对方的脸。不同于一本畅销小说,《哈姆莱特》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而名著之所以为名著,那是因为它有着一颗不朽的灵魂,不同于那些身披精美寿衣,没有生命的躯体。它书写了一个人的痛苦,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一个人的忧伤《哈姆莱特》是那华丽的忧伤。通篇绮丽的人物风景,终究掩不住,沙翁的泪。人性的悲剧,兄弟间的屠戮,恋人背离誓言。而这前者是哈姆莱特的叔父,后者是他的母亲。往昔那些温馨的、热烈的、甜蜜的画面,被瞬间全盘推翻:原来连至亲的人都不能相信!他不再相信血浓于水的亲情,哈姆莱特对王后说:“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看你自己的灵魂。”他不再相信坚不可摧的友情,哈姆莱特一遍遍地对霍拉旭等友人说:“把手按在我的剑上宣誓。”他也不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哈姆莱特对善良的奥菲莉娅说:“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我们的心脏外有一层薄薄的骨骼,一层薄薄的肌肉,一层薄薄的皮肤,因此我们无法看清对方的心。人们总是害怕那些未知的事物,于是我们相互提防,独自战栗。一代人的忧伤《哈姆莱特》是人性的思考。“丹麦是一所牢狱。”哈姆莱特如是说。钢筋水泥的城市,直插云天的大厦筑起另一所牢狱;没有封顶的牢狱——谁都知道,我们没有翅膀。写作借鉴1.学取舍为了突出主题,文章不讲述《哈姆莱特》剧的情节,不评论《哈姆莱特》剧的人物,而是在阐述“不再相信亲情、友情、爱情”的基础上,顺势引出人们“相互提防,独自战栗”的现实,表现生活中人们的互不信任与怀疑,“于是我们都是哈姆莱特,我们都寂寞,也冷漠”。2.学结构文章用三个小标题结构文章,既使得文脉清晰,又使得主旨鲜明。“一个人的忧伤”揭示的是哈姆莱特的心路历程,残酷的现实让他不敢相信亲人,不敢相信朋友,也不敢相信恋人。“一代人的忧伤”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同住一层楼,心的距离却很远;明明熟悉的路,却不愿为问路的人说……文章以“这静谧的夏夜,遗忘了清风、鸣蝉的咏叹调”开篇,以“这一切同心的秘密一般无从知晓,只有咏叹调再次悠扬”作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3.学修辞
同一楼层,只要打开门,一步,两步,三步,“叮咚!”,便又是另一个天地。于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飞鸟和鱼的距离,而是门中互相窥视的人们,却没有相知的可能。大街上,略带倦容的旅人向你询问某个你恰巧知道的地点,但你只能挂着一丝难辨真伪的微笑,摇摇头,再快步走开。心的隔阂,充斥着不信任与怀疑。于是我们都是哈姆莱特,我们都寂寞,也冷漠。《哈姆莱特》预言了我们所经历的。曲终人散月光妩媚的戏剧上演在虚空的舞台上。过去多少年来,我们这些赞颂着丰收与大地的人们,谁又曾窥探过,月亮另一张永远背对着我们的脸?而谁又知道,月亮的另一面,到底潜伏着三只脚的蟾蜍,还是怀抱玉兔的嫦娥呢?这一切同心的秘密一般无从知晓,只有咏叹调再次悠扬……文章篇幅不长,但辞采飞扬,足见小作者的语言功力。文章标题“月亮的光芒”运用象征手法,含蓄生动,意趣悠远。再如“天穹是完美落下的帷幕,翠竹也为之鼓掌;舞台上,只剩下月亮恬静的脸,无声地散发着光芒”,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也为文章奠定了略带忧伤的基调,耐人回味。文中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4.学句式文中大量使用短句,甚至独立成段,干脆利落,言简意赅。如“开始在休止符之前”“《哈姆莱特》是那华丽的忧伤”“《哈姆莱特》是人性的思考”“《哈姆莱特》预言了我们所经历的”。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第六章》[翻译]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明理知义]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摘个梨子,亲口吃一吃”。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的理论基础上来。工之侨①献琴(明)刘基工之侨得良桐②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④焉。匣而埋诸土,期年⑤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⑥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注] ①工之侨:虚构的人名。②良桐:上等桐木,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③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④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⑤期(jī)年:第二年;满一年。⑥希:同“稀”。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译文: 参考答案: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参考译文: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下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2017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了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到了合影环节,总书记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拉着他们的手,请他们到自己身旁坐下。总书记的这个暖心举动也让两位老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为响应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和号召,30岁出头的黄旭华带领2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技术人员,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近30年的时间里,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淡化亲朋关系,从未回过老家,他也从未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连通讯地址也没有告诉家里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没有见过他。直到1987年,黄旭华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人生教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隐姓埋名30年、以身许国的黄旭华是爱岗敬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