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讲 荀子 《天论》《劝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二十九讲 荀子 《天论》《劝学》

ID:1162797

大小:307.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教案(講義)Word版第二十九講荀子+《天論》《勸學》【教學目標】1、人文知識:瞭解《荀子》及其儒法家的相關文學、文化常識2、常用字詞:掌握《天論》《勸學》中的常用字詞,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同源字等用字現象3、古語語法:①不同語法作用的“於”:青、取之於①介詞,引介處所藍而青於②介詞,表示比較藍。②否定的無定代詞“莫”: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比較句。見《天論》注。③兼類詞“焉”:南方有鳥焉。//質的張而弓矢至焉。//蛟龍生焉。④複句:1)因果複句;2)假設複句;4、思想義理: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學不可以已,學須鍥而不捨。【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上列2、3、4难点:上述2、3【教學方法】講讀法【教學工具】多媒體投影儀+PPT【教學時數】二課時(或4課時)荀子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相對。——荀子其實不是一個純粹的儒家學者,而是一個兼采法家思想的學者,所以後人也以“儒法家”指稱他,其著名的弟子韓非子、李斯就是法家代表人物。《荀子》一書,現存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數是他親手所寫,小部分出於門人之手。《荀子》有唐代的楊倞注。現在通行的注本是清代王先謙的《荀子集解》,採集各家之說很豐富。——武大駱瑞鶴先生有《荀子補正》(實為“荀子注補”)……士君子之勇(《荀子·榮辱》)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衆彊,恈恈然唯(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撓,是士君子之勇也。【勇】亦作“勈”。1.勇敢;勇猛。2.果敢;决断。倒裝句:惟飲食之見。惟利之見。——用“之”複指提前了的賓語。所+介詞……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荀子·榮辱》)士:此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君子,此泛指才德出眾的人。-10- 天論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1。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2。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3;養備而動時4,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5,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6。本荒而用侈7,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8;倍道而妄行9,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10,祅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11,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12。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13。治亂,天邪14?曰:日月、星辰、瑞厤,是禹、桀之所同也15,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16。時邪17?曰: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18,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19,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地也。星隊、木鳴20,國人皆恐。曰:是何也21?曰:無何也22!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23。怪之,可也24;而畏之,非也25。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26。上明而政平,則是雖竝世起,無傷也27;上闇而政險28,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在人者莫明於禮義29。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30;水火不積,則暉潤不博31;珠玉不睹乎外32,則王公不以爲寶;禮義不加於國家,則功名不白33。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34。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盡亡矣35。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36?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37?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38?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39?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40?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41?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42。(節選自《荀子·天論》)【導讀】本文節選自《荀子·天論》。本文集中反映了荀子的唯物主義自然觀。荀子指出“天”是自然之物,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不會因爲人世社會的好壞而改變,強調了“天人之分”以及人應該充分發揮“制天命而用之”的主觀能動性。本課的語法學習重點是省略、比較句和表示比較的固定結構。——荀子,儒法家;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注释】[1]天:大自然,自然界。行:運行變化。常:常規,一定的規律。不爲堯存,不爲桀亡:不因爲堯那樣的聖王而存在,也不會因爲夏桀那樣的暴君而消亡。爲:介詞。因爲。[2]應之:順應它(大自然的規律)。以:介詞。用。治:社會安定,政治清平,與“亂”相對。吉:吉祥,好。凶:不吉祥,不好。[3]彊本:加強根本。彊:同“強”。本:指農業生産。節用:節約用度。不能貧:不能使人貧困。“貧”後省略了指人賓語,這屬於常識省略。下文“病”“禍”同此。鵬飛案:“貧”“病”“禍”,皆使動用法。[4]養備:衣食等充足。養:指供衣、食、住、行用的東西。動時:活動有規律。時:適時,有規律。[5]脩道: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脩:通“修”。道:指儒家尊奉的禮儀規範。不貳:誠心誠意,沒有雜念。[6]饑:饑荒。按:“饑“今本作“飢”,此據劉台拱校訂改。下文“水旱未薄而饑”的“饑”字同。疾:生病。祅怪:自然界的怪異現象。凶:災禍。区分:祅—妖:祅[yāo][《廣韻》於喬切,平宵,影。]古人称反常怪异的事物。2.艳美。妖[yāo][《廣韻》於喬切,平宵,影。]1.艳丽。《文选·宋玉〈神女赋〉》:“近之既妖,遠之有望。”李善注:“近看既美,復宜遠望。”2.借指美女。3.指反常、怪异的事物。《左传·庄公十四年》:“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吕氏春秋·慎大》:“晝見星而天雨血,此吾國之妖也。”4.指动物或植物变成的精怪。——祅—妖,二字音近義通,同源。-10- [7]荒:荒廢。侈:奢侈,浪費。[8]養略:指衣食等不充足。略:簡略,不足。罕:少。全:周全。[9]倍:通“背”。違反。[10]薄:迫近,這裏是“侵襲”的意思。[11]受時:遇到的天時。指自然的時序及晴兩寒暑的變化。治世:太平之世,治理得好的時代。殃禍:災禍。這兩句是表示等比的比較句。[12]其道:指“背道妄行”的行爲態度和表現。然:如此。這裏是“造成”的意思。[13]明:知曉,明瞭。分(fèn):職分。至人:最明事理的人,聖人。[14]這句意思是:治和亂是由天來決定的嗎?這是一個說明原因的體詞謂語句。[15]瑞厤:指曆象,天體運行的現象。厤:同“曆”。是:指示代詞。回指前文。下文“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的“是”字同此。禹、桀:夏禹和夏桀。夏禹是聖王,夏桀是暴君。所同:所共同享有的。這句是一個體詞謂語句,表示判斷。下文“是又禹、桀之所同也”句法同此。[16]以:介詞。憑藉。賓語承前省略了。治:指將國家治理得很好。亂:指將國家搞得很混亂。治亂非天也:否定判斷句。“也”表示判斷。[17]時邪:(治亂)是自然季節造成的嗎?省略了主語“治亂”,屬於語境省略。下文“地邪”同。[18]繁:繁衍。啟:萌芽,生長。蕃:茂盛。長:成長。畜(xù):積儲。這種意義上後來寫作“蓄”。臧:通“藏”。[19](一切事物)得到土地就能生存,失去土地就會死亡。這句省略了主語,這個主語是泛指的,屬於常識省略。[20]星隊:指隕星墜落。隊(zhuì):同“墜”,落。木鳴:樹木發出響聲。[21]這是爲什麽呀?是:指示代詞。指代“星隊、木鳴”。何也:體詞謂語,詢問原因。[22]沒有什麽原因。[23]這是一個表示判斷的體詞謂語句。“是”是主語,謂語是一個比較長的“者”字結構和“也”構成的,“也”表示判斷。意思是:這些現象是天地的變化,陰氣和陽氣交感孕育而成的罕見的事物。陰陽之化:陰氣和陽氣的交感孕育。按:古代思想家認爲,宇宙萬物是由陰陽兩種對立的氣的交感運動産生的。物之罕至:事物當中罕見的。[24]怪之,可也:對這些現象感到奇怪是可以(理解)的。“怪”,意動用法,是主觀認為的……[25]畏之,非也:害怕這些現象是不對的。非:不正確,不對。[26]夫:提起連詞。不時:不合季節。黨(tǎng):通“儻”,偶然。見(xiàn):出現。是:指示代詞。回指前文。下面兩句中“則是”的“是”也是指示代詞。[27]上:在上位者,君王。政平:政治安定。竝世起:同時發生。竝:同“並”。無傷:沒有妨害。[28]闇:同“暗”。愚昧昏聵。政險:政治險惡。[29]在天上的東西沒有什麽比日月更明亮,在地上的沒有什麽比水火更明亮,在事物當中沒有什麽比珠玉更明亮,在人世間沒有什麽比禮義更明亮。…莫…於…:以上四句都是表示差比的比較句。[30]暉:同“輝”。光輝,光彩。赫:顯赫,明顯。[31]積:積聚。暉:指火光。潤:潤澤,指水沾漬。[32]睹:通“暏”(dǚ)。顯露(依王念孫說)。[33]白:顯著。[34]所以人的命運在於天,國家的命運在於禮義。意思是說:人的命運是由天決定的,國家的命運是由禮義決定的。[35]君人者:做人民的君王的人。君,名詞用作動詞,統治;者,輔助性代詞,…的人。隆禮:使禮隆,指尊崇禮義。尊賢:尊敬賢人。王(wàng):稱王。重法:重視法制。霸:稱霸。權謀:玩弄權術。傾覆:顛覆,這裏指搞顛覆活動。幽險:陰險,這裏指暗中使用陰謀手段。盡亡:徹底滅亡。[36]大天:認爲天大,尊敬天。……孰與……:表示比較抉擇的固定結構。意思是“……哪兒比得上……”,或“與……相比怎麽樣”。下文的“……孰與……”同。物畜:像對待(普通)事物一樣來對待它(天)。物: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爲的方式-10- [37]從:順從。頌:讚美,歌頌。天命:指自然的規律。用之:利用它。[38]應時:順應季節的自然變化。使之:利用它。[39]因:依順。多之:使它(物)增多。騁(chěng)能:施展、發揮人的智慧。化之:使它(物)繁育[而增多]。[40]物之:這裏是“支配、佔有”的意思。理物而勿失之:意思是治理萬物使各得其宜而不至有所喪失。[41]願:希望,盼望。這裏是“想瞭解”的意思。物之所以生:萬物生長的根由。有:據有,這裏有“掌握”的意思。物之所以成:使萬物成長的辦法。[42]錯:通“措”。置,放棄。人:指人的能動性,人的作用。萬物之情:萬物之理,指真正的自然規律。-10- 勸學一、字詞已:停止。《诗·郑风·风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郑玄笺:“已,止也。”青:從丹,生聲。鵬飛案:繪畫三原色為紅、黃、藍,可以由此三者調出間色、複色等無數豐富的色彩。注意:光的三基色是紅、綠、藍,與繪畫略異。天上的彩虹從外至內分別是如下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青色,是介於綠、藍之間的色彩。(參工具欄“字體顏色”)藍:《說文·艸部》:“染青草也。”按,白居易《憶江南》:“春來江水綠如藍。”知藍草生長期爲綠色。槁曓:曓[pù]同“暴”。【槁暴】枯干,晒干。《晏子春秋·杂上二三》:“今夫車輪,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圓中規,雖有槁暴,不復嬴矣。”輮:[róu]车轮的外框。《說文·車部》:“車輞也(據段玉裁說改),從車,柔聲。”《周礼·考工记·车人》:“行澤者反輮,行山者仄輮。”——通“煣”。用火烤木材使弯曲。《易·说卦》:“坎爲水……爲矯輮,爲弓輪。”孔颖达疏:“使曲者直爲矯,使直者曲爲輮。”即車輪外框,以三條直木煣制而成。-10- 受:象雙方有所授受之形。《說文·部》:“相付也。”故有授予、接受二義,後分化出授。就:趋;趋向。《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接近。參:《說文·晶部》:“晉星也(據段玉裁說改)。從晶㐱聲。”本三星名。後爲“三”字;又爲參驗字。介:铠甲。《诗·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孔颖达疏:“介是甲之别名。”……引申指給予、賜予。景:[jǐnɡ]1.日光;亮光。…9.大。《国语·晋语二》:“景霍以爲城,而汾、河、涑、澮以爲渠。”韦昭注:“景,大也。”【景福】洪福;大福。《诗·周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跂:[qǐ]《說文·足部》:“足多指也。”此處意為踮起脚跟。《诗·卫风·河广》:“誰謂宋遠?跂予望之。”汉扬雄《太玄·文》:“履於跂,後其祖禰。”司马光集注:“跂,舉踵也。”——通“企”。企:踮起脚。《老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加:變,改,更……見《孟子·寡人之於國也》注。假:“叚”的今字。1.借。兼指借出和借入。《左传·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孔颖达疏:“唯車服之器與爵號之名不可以借人也。”2.凭借;依靠。《荀子·劝学》:“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髪—發……臨:《說文·臥部》:“監臨也,從臥,品聲。”林義光《文源》:“品,衆物也,象人俯視衆物形。”引申爲俯視、面對等義。漸:[jiàn]1.古水名。即今浙江,亦指浙江中、上游的新安江。《说文·水部》:“漸,漸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朱骏声通训:“漸源有二:北源出今安徽徽州府諸山;南源出今浙江嚴州府諸山。合流至蕭山縣,合浦陽江,經杭州府城東南,至龕赭二山之間入海。”《說文·水部》:“從水,斬聲。”引申有漸進,逐步義;又爲沾濕;淹没;浸泡。柱:通“祝”。折断。《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柱當讀爲祝……此言物强則自取斷折,所謂太剛則折也。《大戴記》作‘强自取折’,是其明證矣。”【自取】:自己招致(incur/provoke)。《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庄子·齐物论》:“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耶?”穢:《說文·艸部》作薉。“薉,蕪也。从艸,歲聲。”指田間雜草。引申爲污垢。疇:通“儔”。辈,同类。召:1.召唤;召见。2.招引;导致。召、招通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蹞[kuǐ]:同“跬”。半步。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大戴礼记·劝学》:“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王聘珍解诂:“跬,一舉足也。”《荀子·劝学》作“蹞步”。杨倞注:“半步曰蹞,蹞與跬同。”駕:1.把车套在马等牲口身上。”…13.量词。一日之行程。《荀子·劝学》:“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螾[yǐn]:蚯蚓。同“蚓”。《荀子·劝学》:“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飲黄泉,用心一也。”杨倞注:“螾與蚓同,蚯蚓也。”螾[yǐn][《廣韻》余忍切,上軫以。]——蚓[yǐn][《廣韻》余忍切,上軫以。]二字音同、義通,是為異體字。-10- 蟺[shàn]:通“鱔”、“鱓”。《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王先谦集解:“蟺,同鱓。”【螣蛇】腾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左传·昭公二年》:“尸諸周氏之衢,加木焉。”引申指歧出,分岔。【衢道】歧路,岔路。《荀子·劝学》:“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杨倞注:“孙炎云:‘衢,交道四出也。’或曰:衢道,兩道也。不至,不能有所至。下篇有楊朱哭衢涂。今秦俗猶以兩爲衢,古之遺言歟?”梧:當作“鼫”。【鼫鼠】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大戴礼记·劝学》:“騰虵無足而騰,鼫鼠五伎而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三·鼫鼠》:“鼫鼠處處有之,居土穴、樹孔中……好食粟、豆,與鼢鼠俱爲田害。”二、用字1、通假字:輮以爲輪。(輮同煣)//靖通“靜”。//吾嘗跂而望矣。(跂通企)//生通“性”。//白沙在涅——沙通“紗”。//強自取柱。(柱通祝,斷也)//柱通“祝”。//疇通“儔”。//蟺通“鱔”。2、古今字:受—授。//共—供。//故知明而行無過矣。(知後作智)//靖共爾位(共後作供)//君子生非異也。(生後作性)//召—招。3、異體字:蹞同“跬”。//螾同“蚓”。三、語法1.不同語法作用的“於”:青、取之於①介詞,引介處所藍而青於②介詞,表示比較藍。2.省略主語,謂語是所字結構的判斷句: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3.否定的無定代詞“莫”: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比較句。見《天論》注。4.兼類詞“焉”:南方有鳥焉。//質的張而弓矢至焉。//蛟龍生焉。5.主謂結構連用:風至苕折,卵破子死。6.複句:1、因果複句: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亦俗,教使之然也。2、假設複句: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四、古注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楊倞注:“槁,枯;暴,乾;挺,直也。”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楊倞注:“參,三也。曾子曰:‘日三省吾身。’知讀爲智。”按“參”之釋與教材不同。3.《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楊倞注:“《詩·小雅·小明》之篇。靖,謀;介,助;景,大也。無恒安息,戒之不使懷安也。”按“靖、介”之釋,不如教材注爲優。4.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楊倞注:“爲學則自化道,故神莫大焉;修身則自無福,故福莫長焉。5.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系之葦苕。楊倞注:“蒙鳩。鷦鷯也。苕,葦之秀也。”6.強自取柱,柔自取束。楊倞注:“凡物強則以爲柱而任勞,柔則見束而約急,皆其自取也。”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曰:“楊說強自取柱之義甚迂。柱與束相對爲文,則柱非謂屋柱之柱也。柱當讀爲祝。哀十四年《公羊傳》“天祝予”,十三年《穀梁傳》“祝發文身”,何、范注並曰:“祝,斷也。”此言物強則自取斷折,所謂太剛則折也。《大戴記》作‘強自取折’,是其明證矣。”7.君子慎其所立乎!楊倞注:“禍福如此,不可不慎所立,所立即學也。”8.是故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楊倞注:“冥冥惛惛,皆專默精誠之謂也。”9.梧鼠王技而窮。楊倞注:“梧鼠當爲鼫鼠。蓋本訛爲鼯字,傳寫又訛爲梧耳。”-10- 五、討論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此當引楊倞注:“以喻學則才過其本性也。”以澄清句義,是說人靠學習,可更新、重塑自我;而與學生勝過老師無關。又《北史·李謐傳》:“謐……初師事小學博士孔璠,數年後,璠還就謐請業。同門生爲之語曰:‘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此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比喻學生勝過老師。2.“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注:“爾,你們……安心地供奉你的職位……[神會]賜給你大福。”張永言謂此注頭一個“爾”爲複數“你們”,後兩個“爾”爲單數“你”,不一致。按,古人稱代詞不分單、複數,這裏“爾”當然應具體語境而分別譯爲“你”或“你們”。又,聞一多《古典新義·詩經新義》釋“介爾景福”之“介”:“丐、介同祭部,乞在脂部,最相近,故三字通用。丐、乞皆兼取、予二義,介字亦然。”則闡明此“介”字兩種相反意義“祈求”與“賜予”間微妙之聯繫——屬“相反爲義、施受同辭”之類。《詩》中“以介”之“介”皆作“祈求”解,且多用於向神或先祖祈求;“介爾”(介以,等於說“介爾以”)之“介”皆作“賜予”解,且多謂神或先祖賜予。兩義涇渭分明。3.“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張永言謂《爾雅·釋言》:“疾,壯也。”又《釋詁》:“壯,大也。”《山海經·大荒西經》:“疾呼無響。”按,成語有“大聲疾呼、疾言厲色”,“疾”即“強、大”意。例如:《淮南子·道應》:“寧越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穀梁傳·桓公十四年》:“聽遠音者,聞其疾而不聞其舒。”范甯集解:“疾,謂激揚之聲。”《史記·滑稽列傳》:“秦始皇時,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濕。優旃見而哀之,謂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優旃曰:‘我即呼汝,汝疾應曰諾。’”《呂氏春秋·精喻》:“勝書說周公旦曰:‘廷小人衆,徐言則不聞,疾言則人知之。徐言乎,疾言乎?’周公旦曰:‘徐言。’”4.“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足”,古又說成“利趾”。《呂氏春秋·簡選》:“吳闔廬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爲前隊。”5.“而致千里,……而絕江河。”王念孫《讀書雜志·荀子》第一說:江河,本作江海,海與里爲韻。下文“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亦與里爲韻。今本海作河,則失其韻矣。《文選·海賦注》引此正作“絕江海”,《大戴記·勸學》篇、《說苑·說叢》篇並同。《文子。上仁》篇作“濟江海”,文雖小異,而作江海則同。按,“海、里”在上古都是之韻上聲字;而“河”是歌韻平聲字,不與“里”相押。“《說苑·說叢》”今本作“《說苑·談叢》”,有“乘輿馬不勞致千里,乘船楫不遊絕江海”句。又《淮南子·主術》:“故假輿馬者足不勞而致千里,乘舟檝者不能遊而絕江海。”6.“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注:“完,完整。”楊寶忠謂“完”有堅固義。《荀子·王制》:“尚完利”注:“完,堅也。”其字本作“院”。《說文·阜部》:“院,堅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荀子》‘尚完利’,《莊子·天地》‘不以物挫志謂之完’,皆以完爲之。”“完”有“堅”義,故“完、堅”二字可連用。“巢非不完”,《說苑·善說篇》作“巢非不完堅”。《六韜·治兵》“車騎之具,鞍勒銜轡,必令完堅。”是其證。《大戴禮·勸學》“巢非不完也”,王聘珍《解詁》:“完,固也。”得其義。7.“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易·乾·文言》:“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知此用孔子語。-10- 荀子荀子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人避宣帝諱(宣帝名詢),稱為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人。他雖屬於儒家學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響,成為先秦諸子中的一位集大成者。他反對迷信,認為鬼神是不存在的。他主張既要順乎自然規律,也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在對自然界的認識方面,他是一位樸素的唯物論者。荀子是性惡論者,他認為人性是惡的,但後天的客觀環境可以使它改變,所以他特別強調學習。他主張法後王,在政治上主張用禮、法和術來維持社會秩序。因此可以說,荀子已經超脫了儒家思想的束縛,他的學說,對以後的法家思想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荀子》一書,現存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數是他親手所寫,小部分出於門人之手。《荀子》有唐代的楊倞注。現在通行的注本是清代王先謙的《荀子集解》,採集各家之說很豐富。今人梁啟雄的《荀子簡釋》,注釋簡要,便於初學。勸學(節錄)[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3];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4],輮以為輪[5],其曲中規[6],雖有槁曓[7],不復挺者[8],輮使之然也[9]。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10],君子博學而舊參省乎己[11],則知明而行無過矣[1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13],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14],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15],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16]:“嗟爾君子[17],無恒安息[18],靖共爾位[19],好是正直[20]。神之聽之[21],介爾景福[22]。”神莫大於化道[23],福莫長於無禍[24]。[1]勸,鼓勵。這篇文章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善於利用外物並自強不息,才能在學業上有傑出的成就。[2]已,停止。[3]青,青色,也就是現在所謂藍色。藍,染青色的植物。[4]中(zhòng),符合,適合。繩,指匠人用來取直的墨線。[5]輮,通煣(róu),用火熨木使彎曲。[6]規,圓規,匠人用來取圓的工具。[7]槁曓,通藃暴,翹棱,木頭由於受潮曝曬而變形,即今所謂“翹(qiáo)了”。[8]挺,直。[9]然,這樣。[10]金,指金屬製成的刀劍等。礪(lì),磨刀石。利,銳利。[11]博學,廣泛地學習。參,檢驗。省(xǐng),檢查。乎,於。[12]知(zhì),智慧。行(xìng),行為。過,過失。[13]溪,穀。[14]先王,指古代的賢明君主。[15]幹,小國名,後來被吳國滅掉。越,國名。夷,東方的外族。貉,即貊(mò),北方的少數民族。[16]見《詩經·小雅·小明》。[17]嗟,感歎詞。爾,你們。[18]不要常安然無事地歇著。無,通毋。恒,常。息,歇息。[19]安心地供奉你的職位。靖,通靜(用朱熹說)。共,供,供職(用朱駿聲說)。後來寫作“供”。[20]喜歡這正直的道理。好(hào),喜歡。[21]神,指天神。第一個“之”是介詞。第二個“之”是代詞,指“靖共爾位,好是正直”。聽,等於說“察”。[22]〔神會〕賜給你大福。介,給予。景,大。[23]神,是指精神修養。道,指聖賢之道。化,變化,起變化。化道,等於說“化於道”。[24]長(cháng),也是大的意思。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1];吾嘗跂而望矣[2],不如登高之博見也[3]。登高而招[4],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5];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6];假輿馬者,非利足也[7],而致千里[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9],而絕江河[10]。君子生非異也[11],善假於物也。[1]須臾(yú),極短的時間。[2]跂(qǐ),提起腳後跟。[3]博,廣。博見,見得廣。[4]招,招手。[5]見者遠,看見的人很遠,等於說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也可以看見。[6]彰,清楚。這里指聽得清楚。[7]假,憑藉。輿,車。利,便利。利足,指善於走路。[8]致,使......至。[9]檝,同楫(jí),船槳。能水,指能泅水,“水”用如動詞。[10]絕,橫渡。[11]生,通性(從王念孫說,見《讀書雜誌》)。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1],以羽為巢,而編之以髮,系之葦苕[2]。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3],所系者然也[4]。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5],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6],不扶而直;白沙在涅[7],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8],其漸之滫[9],君子不近,庶人不服[10]。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11],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1]蒙鳩,又叫鷦鷯(jiāoliáo),也叫巧婦。[2]苕(tiáo),蘆葦的穗。[3]完,完整。[4]-10- 等於說系的處所使它這樣。[5]射(yè)幹,植物名,白花長莖,生於高地。[6]蓬,草名。[7]涅(niè),黑泥。今本《荀子》沒有這兩句,據王念孫說補(見《讀書雜誌》)。[8]蘭槐,香草名。是,指示代詞,復指根。[9]其,等於說“若”。漸(jiān),浸。之,指芷。滫(xiǔ),臭水。漸之滫,等於說“漸之於滫”。[10]服,佩帶。[11]遊,有目的的旅行。就,接近,這里指結交。士,指賢士。物類之起,必有所始[1];榮辱之來,必象其德[2]。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災禍乃作[3]。強自取柱,柔自取束[4];邪穢在身,怨之所構[5]。施薪若一,火就燥也[6];平地若一,水就濕也[7]。草木疇生,禽獸群焉[8],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9];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衆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10]。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11]![1]這句是說,物類的興起,一定有它開始的原因。[2]象,像。象其德,等於說依照各人的德性。[3]忘身,指忘記了自身的利害。作,起。[4]剛強的東西自己導致折斷,柔弱的東西自己導致約束。柱,通祝,這里當“斷”講(從王引之說,見《讀書雜誌》)。[5]構,集結。[6]這兩句大意是說,把柴同樣地放在那里,火總是向比較乾燥的柴燒去。施,鋪陳。若一,像一樣。[7]水就濕,指水向潮濕的地方流。[8]疇,通儔,同類。疇生,同類的草木生長在一起。“群焉”應為“群居”(依王念孫說,見《讀書雜誌》)。[9]質,箭靶。的,箭靶正中的圓心。張,指張掛起來。[10]醯(xī),醋。蜹(ruì),同蚋,蟲名,蚊類。[11]立,指立身行事。積土成山,風雨興焉[1];積水成淵,蛟龍生焉[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3],聖心備焉[4]。故不積蹞步[5],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6],不能十步;駑馬十駕[7],功在不舍[8]。鍥而舍之[9],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10]。螾無爪牙之利[11],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12]。蟹六跪而二螯[13],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14],用心躁也[15]。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16]。行衢道者不至[17],事兩君者不容[18]。目不能兩視而明[19],耳不能兩聽而聰[20]。螣蛇無足而飛[21],梧鼠五技而窮[22]。詩曰[23]:“屍鳩在桑,其子七兮[24]。淑人君子[25],其儀一兮[26]。其儀一兮,心如結兮[27]。”故君子結於一也[28]。[1]積土成山,就能在那里產生風雨。[2]蛟,古代傳說中能發洪水的一種龍。[3]而,連詞,這里當“則”字講。神明,指人的智慧。得,獲得。[4]聖心,聖人的思想。備,具備。[5]蹞,同跬(kuǐ),半步。按,古人以再舉足為步,古人所謂蹞(或跬),等於今天所謂一步。[6]騏驥,良馬名。[7]駑馬,劣馬。十駕,馬拉車一天叫一駕,十駕也就是積十天的路程。[8]功,成績,指至千里。不舍(shě),不止,這里指不停止前進。[9]鍥(qiè),雕刻。[10]鏤(lòu),也是雕刻。[11]螾,同蚓,蚯蚓。[12]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13]跪,腳。六跪應當是八跪之誤(依盧文弨說。見《荀子》謝墉校本)。螯(áo),節足動物前面的鉗夾。[14]蟺,通鱔。[15]躁,浮躁,不專一。[16]冥冥,昏暗不明的樣子。冥冥之志,這里指精誠專一的精神。昭昭,明顯的樣子。昭昭之明,指智慧豁然貫通。惛惛,略等於冥冥,惛惛之事,指默默無聞的工作。赫赫,略等於昭昭。赫赫之功,指出類拔萃的事業。[17]衢道,四通的路,等於說歧路。[18]不容,不被雙方所寬容。[19]兩視,同時看兩樣東西。明,看得清楚。[20]聰,聽得清楚。[21]螣(téng)蛇,據說是龍類,能興雲霧而遊於空中。[22]“梧”當為“鼫”(shí)(依楊倞說)。鼫鼠,形狀像兔子。技,技能。據說這種鼠“能飛不能上屋;能緣(爬樹)不能窮木(爬到樹頂);能游不能渡穀;能穴(挖洞)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所以說“五技而窮”。[23]見《詩經·曹風·鳲鳩》。[24]屍鳩,布穀鳥。毛傳:“鳲鳩之養其子,朝從上下,莫(暮)從下上,平均如一。”這是說屍鳩喂小鳥,平均對待,始終如一。[25]淑人,善良的人。[26]儀,儀錶,態度。其儀一,態度始終不變。[27]如結,像東西凝結在一起不散,比喻專心。[28]這是說君子為學或做工作都應當把精神集中在一點上。-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