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31、给加点的字注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须臾()吾尝跂而望矣()跬步()骐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君子生非异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并说明这些词义在现代汉语中有什么变化:
(1)故木受绳则直
(2)金就硕则利(3)假舆马者
(4)蟹六跪而二鳌
(5)蚓无爪牙之利
4、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木直中绳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正确的一项①知明而行无过矣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③不积跬步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A.两个“明”字意义相同。两个“步”字意义也相同B.两个“明”字意义相同。两个“步”字意义不相同C.两个“明”字意义不相同。两个“步”字意义相同D.两个“明”字意义不相同。两个“步”字意义也不相同
6、翻译句子(1)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焉7.默写课文第二自然节1.先忧后乐:出自,原句整句为:句中的“先”字的含义与下列句中含义相同的一项。()A吾社执行为士先者。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D思厥先祖父,曝霜露,斩荆棘。2.青出于蓝:出自,原文整句为。句中的“于”字的含义与下列句中含义相同的一项。()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C问者爇香于鼎,再拜。D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城。3.与例句“君子博学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B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C祸至无日矣。D享国之日浅。4.上题中“知明”的意义:()A预知明天B知道得很明白C知识明瞭D智慧明达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9题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後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於贤者乎?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为不可不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大辩也,教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於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节选自《吕氏春秋•用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必食其跖数千而後足。跖:脚掌B.丑不能,恶不知,病矣。病:困窘C.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尚:高尚D.天下无粹白之狐。粹:纯粹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B.不恶不知C.是教大辩也,教大议也D.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是故燕虽小国而后王。B.假人之长以补短。思试斗之以觇之。C.戎人生乎戎。生乎吾前。D.辩议而不可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8.下列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A.虽不足,犹若有跖。(即使吃不够,也仍然像还有鸡跖可吃一样。)B.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不要以自己不能为可耻,以自己不知为过时。)C.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我不知道亡国的君主不可以变成贤明的君主。)
D.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所以,对于所生长的环境不能不留意呀。)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A.文中说“假人之长以补短”“无丑不能,无恶不知”“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这些话的意思是说,不要怕自己有短处,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B.对于学士所说“辩议不可为不可不为”的观点,因为前后矛盾,所以作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C.文中所说的“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的意思,与荀子《劝学》中所说的“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的看法相一致,都是说明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应当重视,择善而从。D.所谓“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也是说,一切纯粹的东西,都是从不纯粹的东西中汲取其精粹而来的。这对我们学习者颇有启发意义。[参考答案]1(略)2、(1)輮通煣,使弯曲(2)生通性,资质、禀赋(3)知通智,智慧(4)有通又;暴通曝,晒
3、(1)墨线,泛指所有绳索;扩大(2)金属制品,黄金;缩小(3)借,虚伪的,不真实的;转移(4)蟹腿,跪下;转移(5)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感情色彩变化
4、(1)符合,动词(2)游泳,名词用作动词;横渡,动词(3)便捷;形容词(使动用法)(4)向上;向下;名词作状语5、C答案:1.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2.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3.B4.D5.C6.B
7.D8.C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