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届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ID:1162968

大小:6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劝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通假字。2、理解文意,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3、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应持有的态度。二、【资料链接】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三、【自主学习】1、第一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有几层意思?2、找出第二段最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作者是从哪几种生活现象进行设喻来说明君子“善假于物”的?3、课文的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论点的?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论证的?四、【合作探究】1、《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2、本文是说理主要是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的,那么,文章在设喻方面有什么特点?-2-用心爱心专心 五、【巩固练习】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绳(zhòng)       槁暴(pù)          须臾(yú)          闻者彰(zhāng) B. 靛青(dìng)         舟楫(jí)           蛟龙(jiāo)        跂而望(qì) C. 跬步(kuī)          蚯蚓(yǐn)         蛇鳝(shàn)       驽马(nù) D. 可镂(loù)           骐骥(jì)           爪牙(zhǎo)       锲而不舍(qiè) 2、. 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六、【拓展阅读与识记】文段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文段二: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①涅:黑泥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两段文字的基本观点。文段一:环境对人的影响文段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七、作业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向老师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心里话。-2-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