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愈的《师说》分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加入VIP免费下载

从韩愈的《师说》分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ID:1163161

大小:1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韩愈的《师说》分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摘要: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而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的灵魂历来被社会各界关注。韩愈的《师说》指出了从师学习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教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教师所应该秉持的教师价值观以及相互交流的师生价值观,这些教育思想在当前教育学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教学目的观;师说;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212-03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点,是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社会精神文明不断发达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如何在教育之中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观、师生观、学习观以及人才观等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韩愈在其所著的《师说》中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下积极倡导有效的教学目的观、方法论、师生观以及教师观等各类教学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革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性意义和重大参考价值。  一、韩愈《师说》中的教学目的观分析  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总是围绕着教学目的出发的,那么什么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呢?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9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传道,将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相关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儒家之道是贯通天人的精神信仰,是普行人世的公共法则,是修养人身的美善德行,是遏恶扬善的正道义理和顺时应事的权变思维,也就是恒常真理与权宜变化相辅相成的信仰体系、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这是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优化行为方式的根本。因此道的传承决定着儒家价值延伸的持久性和社会秩序、人文精神指向的明确性。韩愈在这里把传道放在教师教学3个目的的首位便是肯定了儒家之道在传教中的重要性;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二在于授业,将儒家的一些经典比如四书五经等传授给学生。其实从一定层面来看,这也是对传道的一个方式补充。作为儒家向学生传授儒家思想和文化知识,必须从最基本层面着手。要循循善诱,要由简易至繁复,由基础儒家典籍直到登堂入室。学生跟着先生的讲解说教,在学习儒家经典的同时,也会逐步接纳儒家思想,从而用儒家思想作为言行标尺,不断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受教者,也在极大程度上会慢慢转变为下一代传教者;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三在于解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教学学生所提出的相关问题等。不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在传授和学习中,总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疑惑。作为施教者,相对受教者拥有更多判别资格和知识积累,应当积极主动的用己知达到众解。让受教者在消除疑惑的同时,萌发对典籍的进一步学习的渴望。这3个教学目的之间的重要性在《师说》中也体现得十分清楚,作者不厌其烦,旁征博引,反复阐述这3个教学目的的重要性。从韩愈的教学思想来看,不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解决疑难问题,还是给学生讲述相关的儒家经典,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教学的核心目的――9 传道所服务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儒家经典理论知识,在基本文化知识的支撑之下不断习得相应的读写、生存能力等,同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和分析使得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悟道能力,从而最终实现我国传统文化以及道德的世代相传[1]。  需要明确的是,韩愈在《师说》中所强调的教学核心目的在于传道,而“授业解惑”这些次级教学目的最终是为了教学的核心目的――传道所服务的。《师说》认为只有同时完成这3个教学目的的时候,教师才算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从现代教学思想的角度来看,韩愈《师说》中关于教学目的的理论,我们可以结合当下,得出结论,即教师应当在要求学生在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前提之下,通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及时化解学生的心中疑惑和问题,最后实现学生综合智力的提升。但不论是作为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韩愈的教学理论还是当今教学的核心目标,以智力为本和以人文本的教学思想是亘古不变的。  二、韩愈《师说》中的教学方法论分析9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了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思想的提出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思想解放。教师对于学生疑难问题的解惑不仅仅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提问能力以及综合知识水平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教学课堂学习中不断地积极思考,同时要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死板地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作为真理,而应该有思考性的对教师的知识进行领悟和有效吸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当遇到不知道的断句就应该及时请教老师,如果对相关知识有疑问也应该及时向老师求教,韩愈极力反对盲目被动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主张学生应该在“有所思”的模式之下进行学习。从韩愈的《师说》中可以看出,韩愈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前人成功的教学实践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教学方法[2]:  一是在教学和学习中关键在于勤学深思。韩愈在教学思想方面曾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需要在刻苦勤奋的精神之下学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只管游手好闲就会使得学生学业荒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加强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才不至于“力不从心”,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蜻蜓点水”;其次,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在进行深刻的思考之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只是因循守旧、苟且了事,那么必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韩愈指出“勤”要实现“口勤、手勤、脑勤”3种勤奋的有机结合,他认为任何一个成功之士知识能力的形成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些成功的获取均是他们通过刻苦勤奋的学习习得的。《荀子?劝学》上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才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作为《师说》作者的韩愈用自身行迹做了极其恰当的诠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他在勤奋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之下不断努力形成的。9   二是重视博学求精在学习中的应用。韩愈在教学方法论方面非常强调博学,认为博学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充分具备的,同时也是每一个学生应该积极学习和向往的;韩愈在另一个方面也时刻要求学生和教师能够在博学的基础之上实现知识等各个方面的精益求精。与此同时,韩愈非常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抓住重点和关键,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求知识的精髓所在,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形成自我领悟和融会贯通的学习本领。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博学与精益二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没有博学的知识就难以形成精益求精的学习之道,没有精益求精的学习方法就只能是大杂烩类型的博学。与此同时,韩愈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抓住要领,进行系统性和精要性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读书质量。  三是要重视具有独创性的学习能力培养。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之中应该好好学习古人的知识,但是同时要有质疑的学习态度,切不可尽信书,要学习古人思想和方法的前提之下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培养成独立创新的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可持续吸收和升华[3]。知识在传承中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主客观因素的改变,而变得陈腐、走样甚至于错误。这就需要学习者加强自身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树立自身独创性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泥沙俱下”、蒙混不清的学习困境,也能从一定层面上完善自身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和价值衡量体系。  三、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分析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任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要任务,教师的重大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有着崇高的精神、博学的知识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等,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强调的教学核心目的在于传道,而“授业解惑”这些次级教学目的最终是为了教学的核心目的――9 传道所服务的。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的,韩愈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思”地进行学习并提出疑问等,不断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承担这些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认识到教师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观,怎么来评价教师等,对此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强调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在于是否是具备一个“道”字,如果这个教师有“道”,那么他基本具备了作为教师的能力和职责,因此不管这个教师的年龄、身份、地位如何,只要有“道”便可以作为一个教师。从韩愈对教师的衡量标准来看,其选择教师的价值取向是非常纯净且没有功利性的,他极力反对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教师,其选择教师往往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服务于学生[4]。  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合格的任职条件呢?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只教学生基本知识(比如读书断句等),而没有对学生传授道理的教师,难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相应的质疑等,这样的教师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韩愈指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体系,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各类疑难问题等,还应当能够传授学生内在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性思维等,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学习技巧以及创新思维等。可见韩愈的教师观极其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同时韩愈也非常重视学生能够有所思地进行学习并提出相关问题,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再次,韩愈也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和思维的传授,否定基本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最后,他强调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传道者,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文明不断发展的贡献者。9   四、韩愈《师说》中的师生观分析  韩愈指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绝对的定义之分,谁有“道”和渊博的知识就可以成为一个教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很好地强调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知识和道的造诣可以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教师,不需要拘泥于特定的环境。从学生发展的长期过程来看,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可能会在某一个知识领域不断超越自己的老师,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有自卑的心态,而是要虚心学习知识,但也不可盲目、没有主见的学习,而应该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并要发愤图强、勇于从自己擅长的知识领域超越老师;与此同时,做老师的也应该清晰地明确自己所擅长的知识领域,意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而不应该带着“学阀”思想压制学生知识潜能的充分发挥,而是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开创自己的学习生涯,同时以“教学相长”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成长。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意义上,二者之间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韩愈也强调了“术业有专攻”,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的擅长领域,并不鼓励教师一定要擅长所有的领域,这种专攻的教师观与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是非常契合的[5]。9   首先,教师与学习的关系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来确定,教学需要在具体情况之下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同时需要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看作正常的交往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教师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知识的储备和智慧的生发不是等同的,同一知识的早晚获取不会决定认识的高低。教师掌握的知识当然比学生获取的早,但当学生获得后,也会发挥其认识层面优越性,激发广阔的想象空间,整合原有知识,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平。而学生也要意识到,知识累积的深度和广度会决定主观判断的合理性和参照比例,这也就决定了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学习的持续性决定了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积累,多交流、多思考,只有获得更多的正确的、有价值的、系统的知识储备,才能实现自身认知层面的进一步飞跃。从生活的角度来看,韩愈认为教学应该不断走向开放融合的体系,促进师生关系不断融入开放时代的潮流。开放是学习的一种必要形式,也是心胸、眼界起到升华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外在学习方式。只有抱着开放、交流、互助、完善的学习态度,才能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完善自身的行为方式。  其次,突破对立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韩愈在《师说》中便指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性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地单向知识传播,二是双向交互作用的交流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突破对立的桎梏,构建和谐统一、相互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形成师生情感的基础之上共同探索未知的知识。良好的学习环境必然是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从而碰撞出知识认知的新火花,激发思辨的新亮点,从而使双方都能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固定的知识也能在不同场合交流下获得新的生机和延续发展。历史证明,只有能够激发更多人进行参与探讨完善的知识才能具备永恒魅力,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延续可能。最后,要从发展的角度处理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形成[6]。  五、《师说》中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9   韩愈在《师说》中始终都在强调一个核心的教育思想:从师学习在教学领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韩愈在《师说》写作时存在一定的政治目的,但其核心教学思想却是不可置否的。与此同时,韩愈指出了从师学习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教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教师所应该秉持的教师价值观以及相互交流的师生价值观,这些教育思想在当前教育学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当前我国盛行的教育教学风气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教学糟粕思想,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师的职责所在,没有将和谐的师生关系落实到位,韩愈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应该从教育思想的改革出发不断促进我国教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伟,阎志英.从“天人合一”观透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9):53-54.  〔2〕沈?v.师道与师德合一:构建教师专业伦理制度的理性探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李秀兰.韩愈的教育思想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4〕罗靖.儒学的嬗变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变迁[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1):88-89.  〔5〕郭欣.滨海公交公司运营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  〔6〕韩懿.中国古代教育理念对中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启发[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1):19-20.  (责任编辑姜黎梅)9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