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2.实词“传、师、从”,虚词“以、其、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三、学习难点:1、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2、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二、解题。《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三、初读课文: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四、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1、原句: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2、原句: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总是各有长短,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体现了以有道者为师的观点,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3、原句: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习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习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五、研读第1段。重点理解:(1)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学者古:今:-5-用心爱心专心
所以古:今:从……而……古:今:(2)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吾师道也 师,词用作词即“”吾从而师者 师,词用作词即“”3、分析层意:教师的作用和任务——、、(前两句)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中间三句)择师的标准——“”在即师在(最后一句)。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4、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5、做《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研读第2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中心句:(分论点)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2、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这段文字通过论证,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今之众人 古之圣人 圣益圣,愚益愚 疑问语气为子择师 自身耻师 小学而大遗 肯定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讽刺语气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主要的批判对象是。理由有:第一,第二,4、辨析词句表达的思想内容。师道者不传也久矣 (风尚)吾师道也 (道理)师道之不复 (风尚)惑而不从师 (老师)吾师道也 (学习)师道之不复 (从师)不耻相师 (学习)5、古今异义词辨析。众人古:今:小学-5-用心爱心专心
古:今:6、句子解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译文:7.做《课时作业》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学习过程 一、研读第3段。1、提示如下:中心句:(分论点)2、讨论:有人说,这一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二、研读第4段: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这一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三、读第3、4段。讨论: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写《师说》,跟古文运动有没有关系?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表示?六、根据以上问题进一步归结本文的写作目的:七、本文的写作特点1、整句散句结合。2、《师说》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师说》练习1、从下列各题的加点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①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从华容道步走 D. 道中迷雾冰滑答:〔〕与〔〕②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用心爱心专心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此世所以不传也答:〔〕与〔〕③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圣益圣,愚益愚 C.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答:〔〕与〔〕2、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这叫做“意动用法”。说说下边句子里加点的词用作什么词类,作何解释。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羞: ④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 ⑤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 宾客:⑥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①古之学者 古: ;今: ②句读之不知 古: ;今: ③小学而大遗 古: ;今:4、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 ②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译文:5、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明确: 6、与《捕蛇者说》比较,指出它们运用的对比手法有什么不同?从上文分析,本文是,而《捕蛇者说》是用一种情况反复对比: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5题。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②”。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③-5-用心爱心专心
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④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⑤。二年⑥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⑦者早暮咈⑧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⑨,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⑩,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 ①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柳宗元又有《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称“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试其艺益工,久与居,益见其贤,然而进三年连不胜”。后于元和十四年(819)中进士第。 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语见《孟子,离娄上》。 ③挈(qiè切)挈:急切貌。 ④屈子赋:指《九章·怀沙》。 ⑤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又贬为永州司马,故说来南。 ⑥二年: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⑦呶(náo挠)呶:哗闹貌。 ⑧咈:乖戾。 ⑨冠礼:周代二十岁行冠礼。 ⑩荐笏:古代作官者,插笏于绅带。荐,插。7.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注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辱书云欲相师 相:xiāng,互相B.好为人师 好:hǎo,美好C.虽常好言论,为文章 为:wéi,写作D.如是者数矣 数:shù,几次8、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独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B、而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世果群怪聚骂……,而增与为言辞C、以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余……作《师说》以贻之 D、则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下列词语的语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C、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0、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主要是()①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③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④增脚气病,渐不喜闹 ⑤今之世,不闻有师 ⑥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11、翻译下列语句。 ①辱书云,欲相师。 译文:②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译文:-5-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