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与高司谏书(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侃然正色 侃然:刚直的样子B.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决:断定C.便毁其贤,以为当黜黜:贬黜D.乃愚者之不逮逮:抓住解析:选D 逮:及,赶得上。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B.C.D.解析:选B A项,连词,相当于“和”;动词,相当于“给予”。B项,介词,相当于“因为”。C项,介词,相当于“向”;介词,相当于“在”。D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相当于“的”。3.下列“其”的用法与例句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其立朝有本末A.其后更十一年 B.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C.以智文其过D.足下厕其间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人称代词,他。A项,指示代词,那。C项,人称代词,他自己的。D项,人称代词,他们。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A.是聪明有所未尽B.立朝有本末C.足下诋诮希文为人D.此君子之贼也解析:选C C项,古今义均为“做人处世的态度”。A项,古义:听觉、视觉灵敏;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B项,古义:操守;今义:指事情和原委。D项,古义:败坏者,祸害;今义:偷盗别人的财物的人。5.下列句子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B.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C.无妙他人之堪其任者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选A B项,状语后置;C项,定语后置;D项,宾语前置。6.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3分)译文: (2)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3分)译文: (3)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4分)译文: 参考答案:(1)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2)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3)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害能胜任谏官之职的他人。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
。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1.“公生二岁而孤”中“孤”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成为孤儿。2.“再适长山朱氏”中“适”解释为出嫁。3.“论说必本于仁义”是状语后置句,译为谈问题一定把仁义作为根本。4.“而河外果有伏”中“伏”是动词作名词,解释为伏兵。5.“去而人德之”中“德”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受益。6.“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是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译为:(况且要)在长治久安(的情况下)改革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7.“辍朝一日”中“辍”解释为停止;“朝”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上朝。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B.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C.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D.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解析:选B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交代了事件是“元昊反河西”,形势是“延州危”,中间应断开,排除A、D项。“公为将务持重”说明范仲淹作为一名将领的风格,中间可以停顿,另“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中的“于延州”是状语,不能独自断开,所以排除C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就是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如文中“范公讳仲淹”。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军事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范仲淹就曾任过这一官职。D.“薨”指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庶人过世为“死”。解析:选C C项,“军事长官”应为“政务长官”。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为兵部尚书以示哀恤。解析:选C C项,“自作主张”于文无据,“但已不再听信他”与文意不符,原文“不听”是指皇帝不听别人对范仲淹的诬陷。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5分)译文: (2)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5分)译文: 参考答案:(1)他待人接物,都是根据原则,不因为有利害关系而追求或舍弃。(2)又撤回驻扎边地的军队到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夏人供给运输(粮草)的劳苦。参考译文:范公名讳仲淹,字希文。世代居住在苏州。两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又嫁到长山的朱家。先生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哭着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到了南都。进入学堂,自己更加刻苦学习。过了五年,精通了六经的主旨,写文章、谈问题一定把仁义作为根本。祥符八年,考中进士,被礼部选拔为第一,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到长山接来并奉养老母亲。先生年轻的时候就有高尚的节操,对于(个人的)富贵贫贱、诋毁赞誉、欢乐悲伤,一点也不动心,却慷慨激昂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志向,经常自己诵读:“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待人接物,都是根据原则,不因为有利害关系而追求或舍弃。
元昊在河西反叛,延州危急。先生请求亲自镇守,于是主管延州。先生作为将帅,讲究持重,不急功近利。在延州筑起了青涧城,开垦营田。在庆州城大顺占据要害地区,又建立了胡芦城,抢夺敌人的土地来耕种。敌人以三万骑兵来侵犯,先生告诫众位将领:“作战后敌人撤走,不要过河追击。”不久敌人果然退走,追击敌人的部队没有过河,而河那边果然有埋伏。敌人失算以后,就撤走了。于是各个将领都佩服先生。先生对待将领兵士,一定要让他们畏惧法规并且爱护自己。他所得的赏赐,都根据皇上的意思分发给各个将领。先生在这里待了三年,战士勇敢,边境实力强大,和外国的关系非常融洽,于是决定谋取横山,收复灵武,而赵元昊多次派使者来称臣请和,皇上也把先生召了回去。起初,先生得到了熟羌为自己效力,让他们来守卫边境,又撤回驻扎边地的军队到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夏人供给运输(粮草)的劳苦。他所实行的办法,离开后人们依然从中受益。庆历三年春天,朝廷召先生担任枢密副使,他五次推辞都被朝廷拒绝。到任几个月,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每次进宫拜见皇上,一定用(使天下)太平(的重任)来要求他。先生叹息说:“皇上任用我已经到了极致了!但是做事要有先后,(况且要)在长治久安(的情况下)改革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后来皇上又赐给他手诏,让他赶快列举要办的国家大事。他担任参知政事的官职,才一年就结束了,有的部门上奏请求停止先生先前实行的新法,恢复原来的旧法。怂恿此事的人危言耸听地在皇上面前诬陷他,幸亏皇上了解先生的忠心,没有听从(别人的谗言)。先生得病的时候,皇上赏赐药物并慰问病情。先生死后,皇上停止上朝一天。因为先生的遗书没有任何请求,于是皇上派人到先生家问他的家人有什么要求。追赠先生为兵部尚书,用来哀恤先生的物品非常丰厚。先生为人外表和气,实质很讲原则,喜爱善良的人,关心爱护百姓。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家里还很穷,一辈子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但他对财产却还很乐意施舍,一点也不吝啬。三、语言表达专练(16分)11.将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80字左右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形象。(5分)欧阳修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走来。答: 参考答案:身系滁州、扬州百姓的期望,心怀天下苍生的嘱托,带着文章太守的英气,携着谢灵运的才思,在“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洒脱之后,欧阳修高歌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警言,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走来。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①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②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潇枫教授一直鼓励他的学生自己撰写墓志铭,他认为“最好的人生格言就是墓志铭”“墓志铭是人的价值追求最集中的体现”。
③当代新兴的“三行墓志铭”深受大学生热捧。他们或以此寄托理想,或调侃人生,或思考未来,或感恩生命,体现“向死而生”的价值追求,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表达哀思和传递感动。④“三行墓志铭”既可写给自己、亡故亲友,也可写给历史人物及偶像。⑤“三行墓志铭”共三行,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可以是励志体,例如:“这里长眠着/一个普通的人/但他活得像自己——致自己”;可以是调侃体,如“我/从此/不再失眠——致自己”;可以是概括体,如“你走了/却把流浪的一生/烙在了我们深深的回忆中——致三毛”。(1)请给“三行墓志铭”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3分)答: (2)请给自己或某一位逝去的名人写一则“三行墓志铭”,不超过50字。(3分)答: 参考答案:(1)三行墓志铭是当代新兴的用三行文字给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以表达哀思和传递感动的一种悼念性文体。(2)(示例一)哭着来/哭笑不得地长大/笑着走——致自己。(示例二)这个世界让我念念不忘/躺在这里/用余下的时间向记忆倒戈——致自己。(示例三)踏歌而来/大笑而逝/吾魂同山阿——致自己。(示例四)太阳的儿子/乘着梦想之马/以死亡祭奠新生——致海子。(示例五)酒逢千杯知己少/我干了/你随意——致辛弃疾。(示例六)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致聂耳。13.(全国卷Ⅱ)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题干要求指出文段推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时要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切入,要特别注意一些条件或结论过于绝对、武断的推断,如“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中的“严重”,用词程度太深;“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错,“经济腾飞”需要很多条件,不是简单改名就能实现的,原文推理的条件不充足。参考答案:(示例)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