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5与高司谏书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15与高司谏书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

ID:1163536

大小:7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5 与高司谏书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欧阳修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文体多样,有各种类型的政论文,叙事、抒情散文,还有大量应用文,这些都为世人所称颂;二是兼采“古文”与骈文之长,熔铸于不同内容的作品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散文风格;三是平易流畅,纡徐舒缓,用简练的语言抒发似淡实深的感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诗歌创作上,抒情风格逼似李白,直抒胸臆,平实畅达;在思想内蕴上又深得韩愈“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之关节;将写实、抒情、议论相交融,进一步扩大了诗歌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欧阳修的政论文既有韩愈式的充沛气势、逻辑力量,又有一种曲折动人、富于文采、婉转多致的韵味,即使是“急言竭论”也显得从容不迫、不疾不徐。《与高司谏书》是欧阳修的政论文之一,形式上虽为书信,内容上虽只谴责高若讷对范仲淹的个人迫害,实际上却是一封对旧党迫害新政行为的“发于极愤而切责之”(《与尹师鲁书》)的政治宣言书。信中既斥其“君子之贼”,复骂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但文章先从与高若讷交往的三个过程谈起,欲擒反纵,蓄足语势,再转入正面谴责。在正面谴责中仍一波三折,委婉深曲。基础梳理一、字音诋诮(qiào)   一忤(wǔ)   闵(mǐn)侃然(kǎn)班行(háng)当黜(chù)其后更十一年(gēng)二、词义接:交往。得人:录取了人才。厕其间:名次列在他们中间。卓卓:突出的表现。更:经过。俯仰默默:随人俯仰,沉默不言。侃然:刚直的样子。是:这样,这么说来。实迹:指实际表现。一忤:违背一下。闵:怜悯。庶:希望。逮:达到,赶得上。贼:败坏者,祸害。班行:同班朝官。骤:急骤。直:仅仅。被罪:遭受罪罚。去之:离开职位。堪:受得了,能胜任。区区:谦称自己的心意。以谓:以为。 不宣:言不尽意。三、词类活用家随州:家,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家住”。四、一词多义五、特殊句式1.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判断句)2.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介宾短语后置)3.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省略句)六、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著作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文集》等。2.这封信写于北宋景祐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了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了此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七、名篇名句1.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2.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3.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剖析:此句是紧接着前句“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而来,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人,既要正直又要能够明辨是非才称得上一个贤能的人。作为贤人,既然不容易为权势所屈服,又懂得明辨是非,知道谁好谁坏,谁对谁错,那么高若讷又怎么会不知道范仲淹是对的呢?又怎么会屈服在丞相的权威下,不为范仲淹说点好话呢?而高若讷和一般庸人一样,不敢向皇帝进谏,那么又有什么资格当谏官呢?欧阳修从此推理,故而怀疑高若讷不是一个贤能的人。2.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剖析:侃然,刚直的样子。这句是说欧阳修与高若讷接触后,发现这个人总能够一脸正气地谈论前朝的事情,对谁是谁非说得很分明。欧阳修说此话的目的是想证明高若讷不可能是一个糊涂虫,他既然能够对前朝的事情做很分明的评断,那么他应该也能对今朝的事情做一个公正的评断。3.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剖析:这里进一步说就算是朝廷上那些真正称得上君子的人,也只会对高若讷的无能表示同情怜悯,而不会苛刻地要求他必须做一个庸人不能做的事情。此处,欧阳修简直把高若讷的踩在了脚下,表面上好像是说对高若讷的同情和体谅,实际上是以退为进,让高若讷对自己的无能表示汗颜。4.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剖析:夫,发语词。此处,欧阳修步步紧逼,说高若讷,如果你真是没有力量而不敢去做,那么最多算是一个愚蠢的人,别人也会对你的不足之处表示宽容。但是高若讷不仅不知错,反而在背后为自己辩解,明知道范仲淹的为人很好,却为了掩饰自己不为他说话的过错而诋毁他的人品,简直是卑鄙无耻,是混在君子中的败类。5.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剖析:宰相吕夷简诬陷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从朝廷的职务来讲,作为一个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事的范仲淹,本来没有资格向皇帝进谏选贤任能和宰相败坏宋朝的法规制度的事情,所以吕夷简向皇帝说范仲淹这样说不仅是越职,而且用心歹毒,想要离间自己和皇帝的关系,挣个好名声来吸引一批人跟随他),为此皇帝大怒,颁发了榜文,不允许朝廷官员越职言事,因此就只剩下谏官可以向皇帝进谏了。二、重点语段“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至“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剖析:这个部分是本文的重心所在,先以事实为据,把高若讷的虚伪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然后分四个方面对他狠狠鞭挞,义正辞严,锐不可当,句句合理,笔笔入木三分。欧阳修首先揭出高若讷对范仲淹被贬一事的态度,用自己亲耳听他说范仲淹的坏话,以及从尹师鲁处听说这两件事来证明高若讷的确对范仲淹一事不仅不仗义执言,反而在背后诋毁他。然后用世人都知道范仲淹的为人刚正、品德高尚有学问来说明高若讷对范仲淹的诽谤,同时紧接着说明他是因为范仲淹触怒了宰相,故而对他作出不公平的评价。欧阳修又指责高若讷为人懦弱,缺乏正气,只是一介平庸之人,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谏官,那么别人也会因为对他无能的同情而不会对他有过高的要求,但是高若讷不仅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反而洋洋得意,对范仲淹大加诋毁,简直是混在君子中的败类。谏官的任务是要向皇帝规谏朝政的弊端,对大臣及百官的任用和政府各部门的措施提出意见。欧阳修说如果范仲淹果然是不贤,那作为谏官的高若讷为何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向朝廷告知处置呢?如果范仲淹是贤能的,那么为何作为谏官的高若讷在他被贬时仍旧默默不言,不为他说一句话呢?欧阳修在范仲淹“贤”与“不贤”两个方面发议论,让高若讷无法为自己辩解,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高若讷都不仅失职,而且人格卑下。 而后欧阳修以古论今,一方面揭露出高若讷等人颠倒黑白的事实,一方面又告诫他是骗不了明眼人的,斥责高若讷如果没有当一个谏官的素质,就该知情识趣让别人来当,不要光占着位子不做事而令人耻笑。结构图解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达:1.这封信写于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因宰相吕夷简在位,政事积弊过多,又任用私人。范仲淹上书主张任用贤能,并指出吕夷简败坏国家纲纪,为此吕夷简反诬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皇帝听信吕夷简之言,把范仲淹贬到饶州。欧阳修等人为之不平,而谏官高若讷非但不仗义执言,反而在背后说范仲淹的坏话,引起了欧阳修的愤慨之情,故写此书信对高若讷的趋炎附势加以斥责。2.文章立论鲜明,析离透彻,言辞锋利,然而行文从容自如,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文章反复论述、以理服人的风格特点。《与高司谏书》充分体现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政治家的斗争精神,尖锐犀利,充满了嫉恶如仇的愤慨之情。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美鉴赏《与高司谏书》鉴赏作者满腔愤怒,却偏从遥远的过去说起,追根溯源,而且说得从容自如,条理顺畅。开头一段便先说了一个“疑”字,引导读者思考,让读者也对高若讷是否是君子质疑。他从自己少年时得知高若讷的姓名开始,引出了对高若讷的“三疑”:一疑高若讷未必是个人才,二疑高若讷未必正直有学问,三疑高若讷未必是个真君子。文中通过将高若讷与以文学著称于世的宋祁兄弟、叶道卿与郑天休数人比较,认为高若讷与其齐名,但却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所以值得怀疑。欧阳修听尹师鲁说高若讷正直有学问,但是他认为为人正直就不会卑躬屈膝,有学问的人一定能明辨是非。拥有不可屈辱的气节和能明辨是非的才干才能当谏官,但是在范仲淹一事中,高若讷随人上下,沉默不言,其行为简直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怀疑人们对他正直有学问的评价。最后,欧阳修根据自己与高若讷共处后,见高若讷谈起以前各朝代的事情也还在情在理,但论及当朝的事情则糊里糊涂,所以对高若讷是否是真君子表示出怀疑。这三疑,先从名字说起,然后又从友人的口中论及,最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层层深入,然后作出高若讷不是真君子的结论,引出后面对他的正面驳斥,使全文首尾贯通,一气呵成。作者这种迂回曲折的战法,正如刘勰所说“穷于有数,究于无穷,钻坚求通,钩深取极”(《文心雕龙·论说》)。他一旦抓住关键,就开始就这一点层层深入,下了一番“钩深取极”的功夫,必欲大获全胜而后止。这篇文章层层递进,把高的卑劣人品一点点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说理透彻,用词简练,秉承了其写作的一贯风格。问题探究问题: 《与高司谏书》一文中欧阳修慷慨陈词对高司谏大加指责,有的人并未完全被欧阳修的情绪所左右,而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高司谏的行为,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仔细读文后,请陈述一下你的观点。导思: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说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怀疑精神,不要对书里的话全盘接收,应该进行思索后再下定论,这就要求我们做结论前先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针对此文,我们应从客观实际出发,重新评判一下高司谏的行为。探究:第一步,品读课文,辩证地品评文章内涵。第二步,相互交流,整合信息,就你不认同的地方或有新见解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观点展示出来。1.欧阳修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对高司谏进行指责。作者认为范仲淹是对的,难道高司谏就一定认为范仲淹是对的吗?作为一个谏官,他的进谏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的话会充分引起皇帝的重视,往往是他说什么,皇帝一般就会相信,所以他对自己的话应该多加考虑,要有充分的证据才能向皇帝进谏。就因为高司谏没有为范仲淹说好话就对他大加指责实在是不公正的2.文章中通过作者“三疑”,充分地说明了高司谏是个碌碌无为的人,而且还为这掩饰自己的错误故意对范仲淹作出不好的评价。历史上,高若讷曾与宋祁等人齐名。试想,如果高若讷真的没有才能,他怎么会名列宋祁等人当中呢?第三步,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判断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并与同学交流。第四步,拓展探究:充分利用网络或阅览室的有效资源,较全面、充分地了解《与高司谏书》内容及观点。然后,选择角度,客观评价,以“__________,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价性文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