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案高三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时训练(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教案高三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时训练(人教版)

ID:1164407

大小:2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6-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案高三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时训练(人教版)谈中国诗钱钟书①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咨询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咨询题。他能区分,他不能如此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别、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防止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确实是傻瓜。”假设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由于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而,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拟文学的。②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开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 ,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满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华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因而,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地,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步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确实技术还未兴旺,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肠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由于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③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明白中文,太惋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所以,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但是,假设鞋子构成了脚,脚也构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能够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阻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④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方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地,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确实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如今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诱惑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咨询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咨询语气做完毕的,比我所明白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非常一般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宽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咨询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皇妃,然后结句道:“但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⑤巧得非常,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够了。不再有了。确实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咨询: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咨询而不答,以咨询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⑥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但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拟薄弱,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况且中国古诗人关于叫嚣和呐喊从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依然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同时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⑦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奇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一般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遨游者的夜歌》:和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类似得令人惊奇。中西诗不但内容常一样,同时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 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⑧因而,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质量,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开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而,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缺乏奇。希腊神奇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排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依然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1.从全文看,“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是什么?作者整体上是运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自然段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看,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的内含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文化建立的角度谈谈你对文中“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一话语的理解与启示。(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22分)1.从文本看,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是:早熟;富于暗示(怀孕的静默);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方诗歌共通。作者是通过中西方诗歌的比拟得出这个相对完满的“中国诗的一般印象”的。(6分,前者4分,后者2分) 2.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中国抒情诗篇幅短小的特点。“闪电战”喻中国诗读得快(由于短)。“樱桃核”则状其短小。(4分,每点2分。)3.外国诗(西洋诗)笔力雄厚,沉重;而中国诗笔轻淡,词气安和。(4分,每点2分)4.这句话从现实的生活例子设喻,说明中西诗在本质上具有暗合(相通)的特点。在加强中国文化建立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弘扬本人的传统文化,把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产生更大的妨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外国文化的研究,把外国文化中有用的积极的元素交融到中国文化里来,在比拟中丰富我们的文化宝库,从而更深入的领会中国与外国文化,为促进世界文化的开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作出我们的积极奉献。(围绕“暗合”来阐述便可)(8分,前者3分,后者5分)高三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时训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协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