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2)谈中国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时,往往仿佛是在鉴赏中国画。例如有人说,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在西洋诗里,最接近韦尔兰。另一人说,中国古诗简约隽永,韦尔兰的《诗法》算得中国文学里传统原则的定义。还有人说,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很少辞藻、形容词和比喻,歌德、海涅、哈代等的小诗偶有中国诗的风味。这些意见出于本世纪前期,然而到现在还似乎代表一般人的看法。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一方面也许证明中国诗的艺术高、活力强,它像人体有“自动免疫性”似的,也具备顽强的免译性或抗译性,经受得起好好歹歹的翻译;一方面更表示这些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养。一个绘画史家也指出,歌德的《峰颠群动息》和海涅的《孤杉孑然立》两首小诗和中国画的情调融合。把中国旧诗和韦尔兰联系,最耐人寻味。韦尔兰宣称:最好是“灰暗的诗歌”,不着彩色,只分深淡。那简直就是南宗画风了:“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董其昌《画眼》)②一句话,在那些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白、思力深刻的杜甫、言论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西方有句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灰色。”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是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正像人黑夜里看猫,猫白天看世界,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诗都成为韦尔兰所向往的“灰暗的诗歌”。这种现象并不稀罕。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概括,有如中国古代隽语所谓“用个带草(怀素)看法,一览而尽”(见董说《西游补》)。譬如在法国文评家眼里,德国文学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它的“古典主义”也是浪漫的、非古典的;而在德国文评家眼里,法国文学作品都只能算古典主义的,它的“浪漫主义”至多是打了对折的浪漫。德、法比邻,又同属于西欧文化大家庭,尚且如此,中国和西洋更不用说了。
③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华够鲜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同样,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味,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这仿佛国际货币有兑换率,甲国的两毛零钱折合乙国的一块大洋。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那可以理解。他们不是个中人,只从外面看个大概,见林而不见树,领略大同而忽视小异。我们中国批评家不会那样,我们知道中国旧诗不单纯是“灰暗诗歌”,不能由“神韵派”来代表。但是,我们也往往不注意一个事实:神韵派在旧诗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不同于南宗在旧画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承认南宗是标准的画风。在“正宗”“正统”这一点上,中国旧“诗、画”不是“一律”的。1.作者引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他们的看法是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答)概括起来,在西洋文评家看来,中国诗的特点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答)2.作者从“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引出了两点看法。这两点看法分别是什么?3.文中作者就西洋评论家对中国诗的评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可用文中的话明确表示,这话是哪一句?据作者分析,西洋文评家把中国旧诗都看成“灰暗的诗歌”,其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顾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水彩画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着新的、更多的选择。中国水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语言内涵,它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流动的水和透明的色相互交融,使水彩画产生种种微妙的效果。这种水色交融的绘画过程使水彩画充满无限生机。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作为“水“的民族,对水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对水彩画中国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国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绘画是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反映,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去表现生活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生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追求水彩艺术的多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源”。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要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等等,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中国水彩的所谓创新发展其实经不起文化的推敲,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罢了。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就不可能产生出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家学说组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释、道混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要真正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它并不是在水彩画中简单地添加水墨画的笔触、线条或在水彩画中表现了民族的风情风貌就是“民族化”了,而应当是内在的结合和很自然的渗透。 中国的绘画艺术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表现形式,有历史形成的占支配地位的理想文化传统。“写意”形态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必然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基础和丰富的理论依据。它在绘画领域中指的是为了表达画家胸中的意象、情感和理想而不被可观物象的具体形体束缚,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笔墨。水彩画的“写意”形态应该就是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激动人心的邂逅, 是创作主体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在诉说画家的心灵。它目的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之外的某种情趣、意趣,不以再现具体物象为己任。水彩画的“写意”形态提倡任意的自发行为,以非描述性的方式,或是流淌的,或是挥洒的,或是徜徉的,以此来充分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中国水彩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一方面表现技法上汲取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因素,同时又在画面意境的营造上受到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选自2016年5月《文化月刊》,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会有更多的选择,具体到水彩画,创新在所难免。B.由于水彩画是水与色相互交融,非常独特,所以他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C.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对水彩画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D.现代绘画注重画家的个性和创造性,作为现代绘画的一种,现代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下中国,水彩艺术的多样性需要追求,但更需要寻源,寻源就是寻找水彩世界的源头和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源头。B.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罢了。C.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D.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的形成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结合、自然渗透,才能够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简单地表现民族风情风貌。B.写意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其本质是让画家的意象、情感和理想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笔墨。C.水彩画的“写意”形态不必以再现具体物象为己任,它着重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之外的某种情趣、意趣。D.中国水彩既汲取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因素,又受中国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它呈现出写意和写实矛盾的状态。1.《谈中国诗》一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并且意蕴丰厚。请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再仿造两组句子。
生命是一支箭,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怎样运弓,这样才能把弓拉满,把箭射出去;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喜欢用典。用典包括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成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两种形式。为何诗人们青睐典故呢?因为用一个典故,①__________,是符合诗歌的精练原则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句从字面上看是很浅显的,②__________: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廉颇面对赵王派来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表明他宝刀未老、希冀报国的愿望。懂得了这一点,③__________。3.钱钟书被誉为中国“文化昆仑”,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确立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300字左右。4.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精髓(suǐ) 纯粹(cuì) 譬如(pì) 数见不鲜(shù)B.停泊(bó) 撩人(liáo) 羡妒(dù) 鲜为人知(xiān)C.槛外(jiàn) 饶恕(ráo) 涕泪(dì) 一蹴而就(cù)D.叫嚣(xiāo) 犬吠(fèi) 颦蹙(cù) 轻鸢剪掠(yuān)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篇幅 押韵 一傅众咻 居高临远B.寥落 辩别 词气安和 流毒无穷C.静默 亵渎 吞言咽礼 拔木转石D.腐化 震憾 迥乎不同 空中楼阁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中国融入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价值目标多元化,使得中国社会仰视政治人物的传统文化心理正在发生改变。B.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C.科学家破解了雾霾中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是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D.过去,农作物秸杆的用途主要用于取暖、做饭和喂牛。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失去了用武之地。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B.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C.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下的观点。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____。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2)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____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___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3)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____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A.暗合 忽略 差异 除非B.契合 忽略 差别 除非C.契合 忽视 差异 因为D.暗合 忽视 差别 因为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①_____。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②_____,足使黑格尔羡妒。A.①在中国文化里这种现象数见不鲜 ②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
B.①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②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周到的辩证法C.①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②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D.①在中国文化里这种现象数见不鲜 ②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周到的辩证法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__________。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①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②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③中国没有史诗④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⑤中国最好的戏剧诗⑥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A.⑥⑤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⑥⑤C.③⑥⑤②④① D.⑤④①②③⑥
参考答案1.答案:1.简约隽永、抒情;神韵淡远;2.一是中国诗艺术高、活力强;二是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养。3.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概括。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形象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一空的答题区间是第1段,抓住关键语句“另一人说,中国古诗简约隽永”“还有人说,中国古请抒情”不难概括出来;第二空的解答方法同上一空。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区间是第1段,抓住“一方面也许证明中国诗的艺术高、活力强”“一方面更表示这些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养”整合归纳即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一问,题干要求“用文中的话明确表示”,在文中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即可;第二问,先在文中找到“灰暗的诗歌”这句话,然后在其上下文找原因。2.答案:1.B;2.A;3.D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项,“截然不同”错,原文第2段首句说的是“有所不同”。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就是寻找水彩世界的源头”错。原文第3段说的是“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不是……而是……”属对照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肯定后者。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呈现出写意和写实的矛盾状态”属强加因果且于文无据。3.答案:生命是一艘航船,你必须弄清目的地和航行路线,这样才能把握好船舵,不迷失方向;生命是一张网页,你必须知道书写的内容和如何安排版面,这样才能编辑自如,展现自己的才华。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时,注意与例句的句式保持一致,并且恰当使用比喻修辞手法。
4.答案: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但其中就有典故;才能领略到诗句的更深沉的意蕴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根据横线后“符合诗歌的精练原则”可知,此处应针对“精练”,填写“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橫线后的冒号和冒号后对典故的解释,可知此处应填“但其中就有典故”之类的语句。③处,根据前文“从字面上看是很浅显的”可知,此处在解释完典故后,应填对诗句的“深层次”的理解,故可填“才能领略到诗句的更深沉的意蕴”之类的语句,5.答案:登高才能望远,博学才有卓识 钱钟书是现代文化大家,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他在《谈中国诗》中论中国诗的特点及其与外国诗的异同,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提出了一系列高明的见解。他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能够“‘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还因为他学问通古今、贯中西。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借用宋代词人晏殊《蝶恋花》中的名句,形象地说明了“登高才能望远,博学才有卓识”的道理。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博览群书,励志广学,为未来的事业奠定厚实的基础。解析:6.答案:D解析:A项,“数”应读“shuò”;B项,“鲜”应读“xiǎn”;C项,“涕”应读“tì”。7.答案:A解析:B项,“辩”应为“辨”;C项,“礼”应为“理”;D项,“憾”应为“撼”。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介词滥用导致成分残缺,应删去“随着”或“使得”。C项,搭配不当,应在“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后面加“化学反应”,D项,结构混乱,“用途主要用于”杂糅,应把“的用途”去掉,或把“用于”改为“是”。9.答案:C解析:居高临下:站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此处应用“居高临远”。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暗合: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契合:投合,意气相投。根据内容,中西诗不仅内容相同,作风也会巧合,所以选择“暗合”。忽略: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忽视:不重视;不注意。句意中说明是有意不讲,所以选择“忽略”合适。“差异”“差别”都是表征二事物差异的意思相近的词。差别:重点在于同种事物量级的差异。差异:表征事物相互区别和自身区别的哲学范畴。中国诗和西洋诗属于两种事物,所以用“差异”。(3)中不是表示因果关系,所以排除“因为”。11.答案:C解析:第①个横线前论述中心是“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一文化现象,而非“在中国文化里”;第②个横线后黑格尔羡妒的是“而辩证法的周到”而非“辩证法”,要结合语境判断强调的重点。12.答案:C解析:空格前的内容说中国诗“不然”,就是指中国诗不是按照“史诗一戏剧诗一抒情诗”的顺序发展的。从后文的“中国诗是早熟的”可以推知,中国诗是从“抒情诗”开始的。再分析六句话可以看出,六句话的顺序应该是从分析“史诗一戏剧诗一抒情诗”的顺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