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读《鲁滨孙漂流记》同步练习1 语文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1.3读《鲁滨孙漂流记》同步练习1 语文版必修5

ID:1164478

大小:8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语文:1.3读《鲁滨孙漂流记》同步练习1(语文版必修5)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娱乐(  )    ②庇护(  )③炫耀(  )④秩序(  )(2)给多音字注音①朝     ②弄③便④倒2.辨形组词①     ②③④3.词语释义①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驯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同义词辨析(1)混乱·杂乱·紊乱“混乱”“杂乱”和“紊乱”都含有“没有条理,很不整齐”的意思。区别在于:混乱:强调没有条理没有秩序,含有“不同类或不同性质的东西混杂在一起”的意思,是个较常使用的词。杂乱:强调混杂在一起,含有“因多而乱”的意思,使用范围较广。紊乱:强调没有规律,没有条理,除用于局势、思想等之外,还可用于功能、心律,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较少使用。例句:①仓库里________地堆放着废弃的物品。②这篇文章的结构有点________。③教室里一片________。(2)猛烈·激烈“猛烈”和“激烈”都表示“急剧、强烈”的意思,都是形容词。区别在于:猛烈:强调气势大,力量大,多形容事物、动作的规模和状态,也指生活中某种政治力量和形势的不可抗拒。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激烈:强调程度深,幅度大,多指动作快速、迅猛,语言尖锐、犀利。例句:①辩论会上,大家就学历与能力的问题,展开了________的争论。②这里气候寒冷,风势________。(3)恐惧·恐怖“恐惧”和“恐怖”都是由于外来的威胁而引起的害怕。区别在于:恐惧:惧怕的意思,语意较轻。恐怖:往往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恐惧,语意较重。例句:①电视里出现了一个令人__________的杀人画面。②听他讲完鬼故事后,我觉得非常__________。一、整体感知1.你怎样理解“小说家的透视法”?2.本文的题目是“读《鲁滨孙漂流记》”,但作者开篇并没直接写读这篇小说的内容,你认为一、二两个自然段是否多余?二、深层探究1.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2.作者在第一段为什么要我们“牢牢抓住这一点”,这场战斗就会以胜利结束?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3.文中为什么反复提到那只普通的“瓦罐”?三、技法迁移文学评论的结构[文本回顾] 这篇文艺论文先提出论点,然后分析论证,是典型的议论文结构。全文共五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和第二段构成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在探讨小说作品的过程中,读者需掌握这位小说家的透视法;但由于作者把自己的透视法凌驾于读者之上,读者往往感觉受了伤害。第一段提出第一个论点:“我们必须独自爬到这位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第二段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他把自己的透视法那么猛烈地强加于我们,我们往往感受到极大的痛苦。”第三至第五段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深入细致地论述这部分提出的论点:“凭借不偏离地讲述在他看来的真实——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为了使他的主要品质产生效果,即真实感”,笛福从始至终坚持他自己的透视法。为此,他处处使我们受挫、受嘲弄。[技法点拨] 文学评论的结构和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有相似之处,总体来看有以下三种情况: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 —— (分) —— (总)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 —— (分)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 —— (总)[技法运用] 选取一篇文学作品,按以上三种结构中的一种写一篇短评,不少于200字。答案解析基础梳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1)①yú ②bì ③xuàn ④zhì(2)①zhāo cháo ②nònɡ lònɡ ③biàn pián ④dǎo dào2.①赏赐 警惕 ②健康 关键 ③炫耀 箭弦 ④波涛 波浪滔天 3.①十分渺小,不值得一提。②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③以人工方法将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加以驯化教养,使能更好地生长、繁殖,满足人们的需要。④夸耀显示。⑤形容非常高兴,好像要发疯一样。4.(1)①杂乱 ②紊乱 ③混乱 (2)①激烈 ②猛烈(3)①恐怖 ②恐惧文本互动一、整体感知1.小说家把人们常见的个人、人们、大自然以及在这些之上的那种力量描写出超乎常人的视觉和想象,给读者以震撼。无论处理的方式,还是比例感上都超出常人的思维,这就产生了读者的争议、痛苦、快乐等。2.我认为这两个自然段不多余。因为一、二两个自然段是写小说家创作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正是作者分析《鲁滨孙漂流记》的钥匙,也是作者谋篇布局的主线。作者从小说家的透视法入手,以《鲁滨孙漂流记》作为一个例子出现,由面到点,水到渠成。二、深层探究1.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指的是我们必须独自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直到我们也了解他是按什么秩序安排那些庞大的普通的观察对象。这是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都要遇到的,伍尔夫用一种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2.因为只有站在作者的角度,才能理解他安排的一切。3.“瓦罐”是鲁滨孙“原始生活”写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一个大瓦罐摆在我们面前”说明这种生活的现实性。小说中描写鲁滨孙在经历无数次的烧制瓦罐失败后,成功做了两个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所以在他眼里,除了一个大瓦罐,什么都不存在。三、技法迁移人生的胜利——赏沈从文小说《萧萧》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萧萧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她没有强烈的贞洁观。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唤。于是,在花狗的山歌声中,她变成了妇人。变成妇人的萧萧,并不因为失去了贞洁而痛悔,这种抽象的道德观念倒并不使她恐惧,可是她有了孩子,具体的身体变化让她害怕,她也明白这是切实的罪证,于是打算逃走,“收拾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可是没有动身,就被发觉了。萧萧与礼法制度的冲撞,终于因为家人的消极执行,也有惊无险地避了过去。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对于礼法,家人则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隐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沈从文不动声色地搭建的是他心中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