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鲁滨孙在荒岛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学习他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顽强精神与毅力,感悟他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故事的写作方法,熟悉鲁滨孙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真正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概括总结及口语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故事内容,能够有感情地复述这个故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受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顽强精神与毅力。这是本课的难点。3.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知识点讲解☜16 《鲁滨孙漂流记》梗(ɡěnɡ)概?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wèi)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①交代了人物和人物个性,为下文做铺垫。[①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鲁滨孙很喜欢航海和冒险。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wéi)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 ②说明鲁滨孙今后的生活是孤独无助的,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②作者描写这样一个荒岛,说明了什么?]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③引起下文,交代故事的起因。[③介绍鲁滨孙处境的作用是什么?]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乘船遇险,流落荒岛。?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
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④说明鲁滨孙有了一条狗和两只猫的陪伴,他孤独单调的生活有了一丝生气。[④“一丝安慰”说明了什么?]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在遇险的船上找到了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 ⑤搭帐篷说明鲁滨孙解决了生存的重要条件——居所。从中可以看出他遇事冷静,考虑周到,表现出了他的机智坚强和聪明能干。?现在首先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lòu)的帐篷。[⑤从搭帐篷可以看出鲁滨孙什么性格特点?]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⑥“希望”一词表达了什么?] ⑥“希望”瞧见过往的船表达了鲁滨孙对回到家乡的一种企盼。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在荒岛上搭起了简陋的帐篷。?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在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到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⑦“养羊种麦”说明鲁滨孙解决了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从中反映出他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展示了主人公丰富的生活经验。[⑦“养羊种麦”表现了鲁滨孙的什么特点?]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在荒岛上养羊种麦。?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孙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 ⑧不是。“恐惧万分”和“不安的心情”不是说鲁滨孙胆小,而是突出他担心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惧。[⑧“恐惧万分”“不安的心情”是说鲁滨孙胆子小吗?]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孙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 ⑨宰杀同伴深刻地反映了野人的那种毫无人性的野蛮行为,从而也说明鲁滨孙遇到了更大的困难,那就是生命安全问题。[⑨野人宰杀同伴说明了什么?]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孙住所的方向。鲁滨孙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并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⑩“淡忘”的原因是他在荒岛上衣食无忧,生活得很愉快;更主要的是鲁滨孙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感到绝望了。[⑩“淡忘”的原因是什么?]
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救下了“星期五”,并教化他,使他成为自己的好帮手。 第二段(第2~7自然段):讲鲁滨孙流落荒岛,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一天清晨,鲁滨孙被“星期五”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正在附近停泊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 “半年后”“终于”说明荒岛距离英国特别遥远,所以这么多年来没有遇到过往的船只,这也是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二十多年的客观原因。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鲁滨孙乘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半年后”和“终于”说明了什么?] 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鲁滨孙重返英国。 精彩片段作者:笛福 译者:徐霞村 ①这句话正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还有孤寂和绝望。?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①“忧郁而寂寞”说明了什么?]依我的计算,我来到这个可怕的海岛上,是在9月30日。当时,那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我的头顶;所以依我的观测,我是在北纬(wěi)9度22分。·鲁滨孙和星期五·?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水,我一定会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为了防止这样,我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上刻上这几个字:“我于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我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zhuó)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痕。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年月日了。段导读:第1、2自然段写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在柱子上记录时间。?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的许多东西中间,我还弄到了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 ②“价值不大”是说不值钱,对荒岛生存没有多大意义。“用处却不小”是指在精神上能够得到慰藉,并能记录岛上的重要事件。③可以看出鲁滨孙是一个很仔细、有远见的人。[②“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
是什么意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笔、墨水、纸,船主、大副、炮手和木匠的几包东西,三四个罗盘,一些数学仪器,日晷(ɡuǐ)、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之类。[③从鲁滨孙具体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东西,我当时也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同时,我又找到了三本很好的《圣经》,它们是随着我的英国货物一起运来的;在我上船的时候,我曾把它们装在我的行李里面。此外,还有几本葡萄牙文图书,其中有两三本祈祷书和几本别的书,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同时还有一件不应该忘记的事情,·圣经·就是我们船上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关于它们的历史,我下面还要谈到。我把两只猫都带到岸上;至于那条狗,它是在我第一次搬东西上岸的第二天自动跳下船,泅(qiú)到岸上来找我的,后来做了我多年的忠仆。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它却办不到。 ④说明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极度寂寞,他渴望与这条狗交流,但是做不到。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强烈,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孙的孤寂和无奈。[④“并不想……也不想……只想……”说明了什么?]自从我找到笔、墨水和纸以后,我用得非常节省。事实证明,如果有墨水,我就可以把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如果墨水用完了,我就记不成了,因为我想不出任何方法制造墨水。?这使我想到,虽然我收集了这么多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还很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种。 ⑤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文要围绕“缺少的东西还很多”来写。[⑤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余像挖土或搬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有。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我不久便习惯了。段导读:第3、4自然段写从船上虽然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乏的东西还不少。?这些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 ⑥一整年的工夫才做完木栅栏围墙,可以看出在缺乏工具的情况下,劳作起来十分困难,也说明了鲁滨孙具有顽强的毅力。[⑥费了一整年的工夫说明了什么?]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容易搬动,我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回来,
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作为打桩的工具,我起初找了一块很重的木头,后来才想到用一根起货用的铁棒。可是,用虽用了,打木桩的工作还是非常辛苦,非常麻烦。段导读:本段写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 ⑦这是一个反问句,是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也的确如此,在荒岛上要是没有什么事情做,那就会更加无聊。[⑦这句话表现了鲁滨孙什么样的心理?]况且,如果这件工作做完了,我一时还看不出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做,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这是我每天都要做的。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把我每天的经历一一用笔记下来。我这样做,为的不是留给后来的人看(因为我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岛上来),只不过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儿心中的苦闷罢了。 ⑧这句话说明鲁滨孙对自己目前的情形的认识是很理性的。[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因此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并按照商业簿(bù)记上“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 ⑨这五个“没有”罗列了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痛苦生活,用绝望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 ⑩突出了鲁滨孙不幸中的万幸,表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坏处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我现在被剔出来,与世隔绝,困苦万状。我与人类隔绝,仿佛一个隐士。我没有衣服穿。我没有抵御野人和野兽袭击的防御力和手段。我没有人可以说话,也没有人来解除我的愁闷。好处但我还活着,没有像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但我也从全体船员中被剔出来,独免一死;上帝既然用神力把我从死亡里救出来,一定也会救我脱离这个境地。但我并未因为没有粮食,饿死在这不毛之地。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种野兽。假使我在那里覆了舟,我又将怎样?但上帝却不可思议地把船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面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终身用之不尽。[⑨“坏处”中的五个“没有”表明了什么?][⑩“好处”中的这些“但”字突出了什么?]
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这句话是鲁滨孙“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段导读:本部分写鲁滨孙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这句话表现了鲁滨孙当时什么样的心态?]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鲁滨孙的生活态度对于处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有什么启示?]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段导读:本段写鲁滨孙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第二段(第7~9自然段):写鲁滨孙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探究鲁滨孙能在困难重重的荒岛上生活下来并且生活得非常精彩的原因,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时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积极地向命运抗争,向命运挑战的顽强精神与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并能够从中感悟人生的真理。作者简介录音,故事梗概录音,《鲁滨孙漂流记》电影片段。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鲁滨孙漂流记
同学们,你们看过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吗?你们谁能告诉老师小说的作者是谁吗?(板书:英 笛福)这部长篇小说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故事的情节生动曲折,细节逼真,塑造了鲁滨孙这位不畏艰险、机智顽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由该书的缩写和精彩片段组成的。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说的作者。2.播放作者简介录音。 笛福(约1660~1731),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他早年经商,破产后,开始从事写作,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当时,有一则新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笛福感到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同年又写了续篇,借以歌颂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勇于冒险的个人奋斗精神,肯定了劳动的伟大价值。《鲁滨孙漂流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以第一人称和日记、回忆等形式,真实地描写了人物的行动、环境和细节,突破了当时文学规范的束缚,创造了新文学体裁,开创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笛福在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其中有《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二 教学设计1.播放故事梗概录音。(让学生随录音浏览故事梗概内容,自主清除阅读障碍。)2.自读梗概,感知大意。(让学生认真地自读梗概内容,边读边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3.质疑解疑,深入理解。(在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随老师的质疑思路回答问题。)(1)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标画句子并指名朗读。)(2)鲁滨孙是怎样在这个小岛上活下去的?(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的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3)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板书:居所 食物 安全 孤独(4)他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板书:搭帐篷 打猎捕鱼 养羊种麦 插树桩 羊群分养 救“星期五”(5)概括一下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学生甲:我认为鲁滨孙具有坚定的生存信念和生存勇气,他机智勇敢,无所畏惧,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学生乙:鲁滨孙敢于冒险,不怕困难,面对厄运,他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学生丙:鲁滨孙在荒岛创造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以顽强的精神与毅力积极地与命运抗争,向命运挑战。(6)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故事的大意。学生丁: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到大风,船翻了,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独自一人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后,他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个故事。学生戊:本文讲述的是鲁滨孙流落荒岛之后,为了战胜死亡,同大自然展开顽强斗争的故事。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艰苦的劳动,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随之改变,最终返回了故乡。老师小结:鲁滨孙独自一人流落到荒岛,要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呀!他所遇到的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所经历的艰难和惊险,是“难”中还处处透着“险”,但是鲁滨孙面对困难,不畏惧,他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
勇敢地活着,并且是二十八年之久。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能不佩服吗?4.再读梗概,分析结构。(1)故事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学生甲:课文是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的,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着“险”,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2)依据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梗概部分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英国人鲁滨孙喜欢冒险。第二段(第2~7自然段):写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定居下来。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鲁滨孙和“星期五”救了船长,船长带他们回到了英国。精彩片段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第二段(第7~9自然段):写鲁滨孙针对自己的目前形势和环境的理性思考。5.重点研读,感悟精神。(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体会形象,感受精神。)(1)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学生甲: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丰富的知识技能。板书:坚韧不拔的意志 丰富的知识技能(2)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①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②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终于吃到自己种的粮食。③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这些都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创造条件,走出困难。(3)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①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②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有自我保护意识,有建筑的知识和能力。)老师小结:鲁滨孙在荒岛上为生存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是解决食物、居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一个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鲁滨孙面对厄运,他没有屈服,而是积极地改善生存环境。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强,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4)精彩片段中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乙:写的是鲁滨孙初到荒岛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他在岛上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后半部分是他对目前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的理性思考。从而使他知足安命,这也是他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5)想想“好处与坏处”的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学生丙:这个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生活的勇气,他发现虽然情况很糟糕,但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使他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让他理智地接受现实,顽强地向前走。老师小结:鲁滨孙冷静地分析了自己到孤岛上的具体情况,他按照商业簿记上“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他的幸与不幸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使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战胜了自己,使他能够理智地去面对现实,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使他开始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神奇的命运,去主宰命运。这就是他最终赢得生命丰碑的心灵支柱!板书: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6.句段赏析。 (1)“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学生甲:当他看到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时,做了木筏划到船边,结果收获甚大,可以看出他很聪明,哪怕一丝希望也不放过,结果找到了许多吃的、用的。“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是指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能带回一条狗、两只猫与自己做伴,那是令人欣慰的! (2)“他差不多淡忘了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学生乙: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孙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荒岛上的辛勤耕耘,他已衣食无忧,并且有野人“星期五”陪伴,生活得很愉快。他已不再把心思整天放在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之中去了,而是知足安命地过好现在的每一天。 (3)“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学生丙:这句话是鲁滨孙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够孤身荒岛生活二十八年之久,跟他的这种生活态度有极大的关系。他把好处与坏处对照后,使自己能冷静理智地面对现实,从而得到内心安慰,获得生活的勇气与信心。7.观看录像,畅谈体会。让学生分组,以“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巡视,参与讨论。8.联系实际,感悟哲理。课文写了鲁滨孙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克服种种困难生存下来,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在厄运面前,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要有生存的勇气,要积极地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并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去战胜困难,去主宰命运。我们就应该倍加珍惜现在在校学习的这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只有这样,在将来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靠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靠我们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靠我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困难,去解决困难,去迎接生活的挑战!9.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同学们,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启发着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建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读一读原著,你们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还能发现更多值得珍藏的精彩语句,相信同学们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1.在教学时,教师要主要围绕“难和险”展开教学。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用不同的符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让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句子,自读自悟,在读中体会,并让学生动笔在相应的句子下方做上旁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着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品词品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从中体会到鲁滨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这些困难关系到生死存亡,“难”中处处透着“险”。鲁滨孙在荒岛上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孤身一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教师逐步地让学生体会到鲁滨孙是个机智坚强、不畏艰险、聪明能干、善于思考、积极面对生活的人,这样就轻易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2.为了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教师应首先组织学生谈谈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最后总结出遇到困难应该毫不畏惧,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想办法去克服它,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战胜困难。 鲁滨孙漂流记居所 食物 安全 孤独搭帐篷 打猎捕鱼 养羊种麦 插树桩 羊群分养 救“星期五”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简陋—(粗陋) 畏惧—(惧怕)反义词:凄凉—(繁荣) 野蛮—(文明)2.解释下列词语。(1)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2)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3)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4)郑重其事:形容对待某事态度十分严肃认真。(5)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没听过的事。形容非常新奇稀罕。3.鲁滨孙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去体会)1.《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名言*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会吓得胆战心惊。*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2.关于制罐子的精彩片段我早就想用什么办法制造一些陶器,我急需这类东西,可就是不知怎么做。这里气候炎热,因此,我敢肯定,只要能找到陶土,就能做一些钵子或罐子,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炎热的太阳一定能把陶土晒得既坚硬又结实,并能经久耐用,可以用来装一些需要保存的干东西。要加工粮食,制造面粉等工作,就必须要有盛器贮藏。所以,我决定尽量把容器做大一些,可以着地放,里面就可以装东西。要是读者知道我怎样制造这些陶器,一定会为我感到又可怜又可笑。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做缸。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来装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虽然铅我还是有一些的。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看到陶器烧得红透后,又继续保留了五六个小时的热度。后来,我看见其中一只虽然没有破裂,但已开始熔化了,这是因为掺在陶土里的沙土被火烧熔了,假如再烧下去,就要成为玻璃了。于是我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退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这次实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