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滨孙漂流记》本课话题——敢于尝试一、从课本中积累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为了使他的主要品质产生效果,即真实感,就要有所放弃,有所冒险,敢于尝试——他终于使普通劳作变得高贵,普通工具变得很美。挖掘、烘烤、种植、建造——这些简单工作有多么严肃;小斧头、剪刀、大斧头——这些简单工具变得多美。二、从现实中积累“憨豆先生”罗温·伯特金森,用他无声的滑稽表演给千家万户带来过多少欢乐,却鲜有人知道他小时严重口吃甚至患有面部畸形。小伙伴的嘲笑与疏远并没使他消沉,反而促使他做出了大胆尝试的选择——演哑剧!不需说话,只需丰富的面部表情,他的表演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次尝试便改变了他的一生。先有尝试,而后才知道这一条道路是否走得正确,才使你得以窥见那个未知的自我。三、从自然中积累在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唯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终于幸运地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另一条生路,那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他的鳄鱼,如果它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会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结局!四、从历史中积累凡有成者,他们无不具有勇于尝试的精神。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竟不屈不挠地进行了8000多次尝试。试验初期,他找了1600种耐热材料,反复试验了近2000次,结果发现只有白金较为合适,但白金比黄金还贵重些,这就是说实验失败了。面对这样的失败,一般的人肯定会选择放弃,然而他没有,而是继续尝试着从植物中发掘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又尝试了6000多种植物。通过不断地尝试,爱迪生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这“光明”之光,与其说是电之光,还不如说是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光。一、作者简介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伍尔夫1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英国小说理论家、批评家和意识流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188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她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虽然因健康原因从未上过正规学校,却从父亲的藏书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04年她父亲去世之后,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她在1905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她运用“意识流”技巧探索文学表现的新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41年3月,投水自尽。作品:《达洛维夫人》《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墙上的斑点》,文学批评集《普通读者》等。二、背景回放《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主人公鲁滨孙有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三、相关知识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鲁滨孙瞒着父亲,三次出海航行的经历。第一次他几乎被海浪淹死,第二次在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被摩尔人俘获,成为奴隶,后来被前往巴西的一艘葡萄牙商船救起,在巴西买了一个种植园。第二部分,即小说的主体,描写鲁滨孙在南美洲一个荒岛上独自生活28年的经历。在巴西做了庄园主的鲁滨孙不甘现状,再次出海航行,不料遭遇飓风,商船触礁沉没,除鲁滨孙外无一人生还。鲁滨孙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解决了生存问题。第三部分叙述鲁滨孙离开荒岛以后的经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记述相对简略,而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精华,因为鲁滨孙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和刻画都是在这一部分完成的。小说以极大的篇幅描绘了鲁滨孙落难荒岛,不畏艰难,自耕自力,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歌颂了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美好品德。鲁滨孙这一形象其实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中的先进、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典型形象的代表。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渺.小(miǎo)(2)搅.乱(jiǎo)(3)侮.辱(wǔ)(4)秩.序(zhì)(5)萎缩(wěi)(6)告诫(jiè)..2
(7)庇护(bì)(8)驯养(xùn)..(9)炫耀(xuà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nònɡ(1)行hénɡ(2)弄lònɡ2.语境辨析法(3)为了不让独裁者出现,以确保社会的安宁.(níng)与人的自由,我们宁.(nìng)可把“主义”关在学术的笼子里,即使再好的主义也不能让它成为权力野心家手中的工具。(4)有些家长见孩子要哭要闹,或者淘气调皮不听话,就用大灰狼、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兽进行恐吓.(hè),想以此来吓.(xià)唬住孩子。这种做法对制止孩子一时的哭闹,会有一些作用,但它也会给孩子带来长时间的心理创伤。二、写准字形渺小侮(1)缈(2)晦蜡诞生(3)月(4)三尺起(5)强(6)楣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2)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3)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4)心神不宁:宁,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5)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辨析正误]见到我,沈刚欣.喜.若.狂.,一路领着我回了他的住处,那是一处布置得特别温馨的小屋,物件摆放井.井.有.条.,精心保养过的木地板泛着光,铺着素色方巾的沙发和床干净得让我心.神.不.宁.,不敢落座。辨析:“心神不宁”使用对象错误。经常用于一些不好的事情或现象,引起人们“心神不宁”,不能说“沙发和床干净”得让人“心神不宁”。(二)易混辨析1.探讨vs探究马家窑文化研究院将从马家窑文化彩陶研究入手,在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和填一填艺术学方面进行探究,在民族学和人类学范畴对马家窑文化族属古羌人进行深入研究,并从艺术学角度,探讨其对中华民族艺术形式及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辨一辨都有“探索”的意思。3
探讨:侧重于讨论。探究:侧重于研究。2.秩序vs次序一大早,福田区八卦路上深圳社保个人服务中心人头攒动,大批外来工等待退保,填一填该中心被迫派号按次序办理手续,福田警方出动百余特勤人员驻场维持秩序。都有“顺序”的意思。辨一辨“秩序”主要指有条理,不混乱,符合社会规范化状态。“次序”主要指事物的先后顺序。3.荒凉vs荒芜公元四至五世纪,罗马帝国社会经济日趋崩溃,尤其是西部,很多城填一填市工商业衰败,农村荒芜,人口剧减,一片荒凉破败景象。都有“冷清、废弃”的意思。辨一辨“荒凉”是指人烟稀少。“荒芜”主要指田地等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明大意]作者通过自己在读《鲁滨孙漂流记》时产生的感受,对广大读者进行了一次关于读书的方法和情感上的教育。在文章开头,作者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比喻,形容了优秀的作品给人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往往是痛苦的,因为作家的正确的先进的思想对我们的狭隘的偏见造成了冲击。然后作者以读《鲁滨孙漂流记》为例,通过对小说的独到见解和叙事写人的技巧,从中发掘出了深刻的道理,包括人生、审美、价值等,明确地指出“小说家透视法”在写作和评价鉴赏中的意义,给我们指明了解读名作的方法和技巧。[理脉络]4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开头说“末了总有一场孤独的战斗在等待我们”,这场“孤独的战斗”指什么?怎样才能打赢这场“战斗”?[对应考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孤独的战斗”指的是“我们必须独自爬到这位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也就是我们要通过作品的语言了解作品的内容,独自对作品进行感悟、体会。由于不同的作家采用的表现手法不同,即使同一时代的作家和读者之间也不可能完全沟通,再加上我们固有的偏见和经验,就非常容易在这场战斗中被打败。所以要打赢这场战斗,即真正了解作品的内容,体会作家通过作品要告诉我们的生活“本质”,只有放弃我们固有的偏见和经验。2.“作家们可以生活在同一时代,看见的东西却不一样大”有何含意?[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这是在前文分析基础上的一个结论句。表明即使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作家,由于修养、水平特别是采用的表现手法不同,表现的内容也会有差异。3.文中“我们往往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一句中“痛苦”的含义是什么?[对应考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作家与读者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作家使读者从一个崭新的思想中获得持久的愉快,而这种愉快诞生于读者的愤怒、恐惧、厌烦。4.作者列举哈代和普鲁斯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应考点:列举事例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引出透视法。在伍尔夫看来,无论是小说家还是读者,都有着自己的透视法。②引出下文对《鲁滨孙漂流记》的论述。《鲁滨孙漂流记》就使用了小说家自己独特的透视法。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5.“普通的瓦罐”这一意象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物象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文章中多次使用“普通的瓦罐”这一意象有助于阐释观点,有助于读者的理解,起到了形象、直观、易懂等作用。反复出现意在强化务实意识,它既是小说主人公的落脚点——不虚无地奋斗,也是作家的创作理念——写实,让事实产生美,所以“瓦罐”既是作者对小说解读的主线,也是表达观点的媒介。6.作者认为笛福在小说的叙述方式上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对应考点:赏析表达技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小说家笛福在用世界上最平淡的叙事方式向我们展示故事情节,文中详细列举了这种写法对小说产生的影响,比如中产阶级的鲁滨孙来到岛上透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他在小岛上所创造的每一天生活等等,就连描述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小说中用“灰蒙蒙的早上”就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有风的黎明,传达出一种荒凉和许多人死亡的感觉。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小说家叙述方式的高超。1.以创作理论为骨干,以评论文本为血肉在本文中,评论家首先提出“小说家透视法”是成就小说家观察自然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方法,也是使观察的对象井然有序的重要方法。基于这一“透视法”,评论家以《鲁滨孙漂6
流记》中的主题、人物、情节安排为例,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评价。文中自始至终都以“小说家透视法”为写作评论的主线,创造的文本例子都是为这一主线服务的。2.将概述性评价和具体式举证结为一体《鲁滨孙漂流记》是一篇长篇小说,课文仅仅几千字,要全面而准确地评论看似艰难,但是伍尔夫高度概括了小说中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特征性,具体地举证了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道具”——一只瓦罐。这样剪裁,是为了服务“小说家透视法”这一文艺理论的。其实,评论家也是运用“透视法”透视“小说家透视法”而写下这一著名的评论的。3.语言生动,表达含蓄作者在解释“小说家的透视法”时,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大多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的。比如作者用“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无论怎样扭动身子绕来绕去,悠悠闲闲随意赏玩,末了总有一场孤独的战斗在等待我们”这句形象化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就是:无论怎样,我们最后总要用“小说家的透视法”来阅读、理解小说的内容。[写法指导]如何使议论文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文的语言除了要做到准确和连贯,还应该做到鲜明和生动。而议论文语言的形象生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以形象地再现生活为目的,而是为了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何使议论文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富有文采,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1.以实喻虚法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概念的含义。注意:喻体能够表示出抽象概念的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忌空洞无物,忌勉强凑合。如:诚信,是一月的飘雪、三月的春风、五月的花海、七月的骄阳、九月的红枫,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理智的社会人应该接受和珍惜的,感恩诚信,尊重诚信。2.形象阐释法借用修辞手法,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一个抽象概念的内涵或者基本规律。注意:一、要扣住概念或规律的本质特征;二、要阐释语要精当简洁。如:抓不住的岁月的鸟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一次转折,都形成一道深深的掌纹,比羽毛还要清晰。我多希望,在我们走到长路尽头的时候,那每一道掌纹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一个转折的路口,都留下我们顽强的身影和从容不迫的笑容。7
3.排比例说法此法重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例去使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注意:围绕概念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在事例后要加上适当的必要的论说。如: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真理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4.引言论证法引用名人名言、名诗、名歌、名词、名曲,来论证或者总结观点。它们往往有警策人心的作用,用在文章中往往使文章富含哲理。在引用名言时别忘了加上自己对名言的阐释语句,可以用在引言前,也可以写在引言后,目的是加强说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例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针对练笔]请以“选择”为话题,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要求:200字左右。参考答案: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魄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8
考点对接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技巧概括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恰当地概括文章要点,需要阅读者具有较强的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必须总览全文,把握整个文章,而不可拘泥于某些词语,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指示句、过渡句、总结句,把握全文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筛选进去。[考题印证](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罗丹的雕刻熊秉明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他所做的不是凯旋门,而是“地狱之门”。这是一大转变。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人间之门”,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和悲痛,奋起和陨落。罗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语言。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现代雕刻从此可9
能。说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为雕刻本身取得意义;说他的雕刻破坏雕刻的定义,已经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为雕刻不仅具有坚实的三度实体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诗,侵入哲学。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现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壳又一次诞生。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生命的窗子”。(有删改)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通读全文,找出体现“根本性的变革”的关键语句,然后整合答案。第二段“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觉作为创造的出发点”。第三段“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都写在肉体上”。第四段“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分别从雕刻的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体现了罗丹为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分析概括这些句子,用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参考答案: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技法汇总]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3个注意点1.直接提取要点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自己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如怕遗漏,可先分部分、分层次,将其脉络把握,再概括层意。10
3.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在判断时切记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断,也不可只抓只言片语,要结合作者写作意图,避免以偏概全和随意拔高。[美文评点]听人议论贾平凹《怀念狼》时把“星期五”先生说成为杰克·伦敦笔下的人物,我想文章开篇到的却是鲁滨孙。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在读者的心目中已经化为蛮荒体验的由人们议论著代名词。在中国读者心中,“鲁滨孙”的海上奇遇,也是完全与己无关的“山海经”。鲁名作家贾平凹滨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他就在海上与岛上生活,后来回国,后来又到巴西去发财,中的作品把《鲁国不在鲁滨孙的视野之内,我们看鲁滨孙时就可以得到超然而纯粹的阅读享受了。滨孙漂流记》鲁滨孙先生游历过中国,这一情况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肯定不是没有原因的。以中的人物“星游历言,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的中国行,无人不知。以议论言,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期五”当作杰人的中国赞美词,也是无人不晓。拿破仑的“睡狮论”,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当然,“鲁克·伦敦笔下滨孙”是文学,但《四川一好人》《图兰朵》等文学作品不也名传中国吗?的人物引出,鲁滨孙“游历”中国,是在18世纪初。1719年,就在《鲁滨孙漂流记》出版后,它讨论中国读者的续篇出版了。在续篇中,鲁滨孙先生来到中国,由南而北,也是奇遇无穷。此时,离马对鲁滨孙的了戛尔尼目睹处于盛世中的天朝大国还有70多年,距中英第一次交战还有120年。马戛尔解。接着介绍尼看到了天朝盛世下面的虚弱,笛福先生的纸上神游写道:“三万名德国或英国步兵,加了鲁滨孙先生上一万名骑兵,只要指挥得当,就能打败中国的全部军队”,而事实是鸦片战争中英方所还游历过中投入的兵力从来没有超过三万人。国,但这个情鲁滨孙也登上了长城。对这伟大的防御工程,笛福先生让他的主人翁评价道:“这道城况很少有国人墙只能抵御鞑靼人,除此之外就一无是处。”他竟然设想两连英国工兵十天内能否“弄垮知道,然后介该城墙,让我们的大部队开过去”。鲁滨孙果然是“亡我之心不死”,意图“毁我长城”。绍了来到中国然而,长城在今日代表着伟大的文明,在17世纪的中国人眼中,被当作“攻不破的防线”,的鲁滨孙看到11
但在鲁滨孙眼中,其防御能力还不敌两连工兵,如此而已。和想到的:一我们固然很难考证笛福根据哪些材料,把鲁滨孙的中国行写成这样,但完全可以推知是鲁滨孙看到当时的西方,已经不再像启蒙运动时代一样将中国作为效法的样板,西方人找到了新的文中国军队的弱明发展方向,而且已经确立了自信,正在走向将这种文明推向全球的道路。也许鲁滨孙身小,二是认为上有着对中国实行帝国主义的最早欲念,然而却不能不说其“实力判断”的准确。长城的防御能鲁滨孙游历了中国,但对中国并没有什么赞颂,这是否成了他的这次历险并不被中国力不敌两连工人传播的原因呢?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里,杨周翰先生所写的“笛福”这兵。一条目,插图就有三幅,算是重点条目了,也只是写到鲁滨孙“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以上介绍的目国和马来西亚”。至于鲁滨孙在中国有何见闻,是没有一字交待的。的是为了引出没有了中国行的鲁滨孙,不是完整的鲁滨孙。然而偏偏在中国,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鲁中国人对鲁滨滨孙与中国并无联系。我们知道罗素对中国尤其老庄文化的极度赞美,但不知道罗素在私孙到中国的游信里评价:“中国人没有心肠、懒惰、不诚实。……他们的政府极端腐败,……我并不真历不熟悉的原的认为我在此间所做的一切有什么价值。杜威夫妇在此间呆了一年,他们已完全失望。”因,然后得出我们知道孔多塞、亚当·斯密、黑格尔等人的文化贡献,却不知道他们对中国的那些看法:结论:我们不“人民只有微不足道的自尊心,认为生下来就是给皇帝拉车的。”当然我们也会批判“中能通过过滤得国威胁论”和“黄祸论”等论调,但并不知道这些论调到底是怎么说的。到世界,我们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眼中的世界经过了严格的过滤,针对我们的各种观点,不管看待世界要客有理无理,只要不合口味,都不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在大多数人看来,鲁滨孙没有在中国观、实际,因历险,就毫不奇怪了。这并不影响笛福和鲁滨孙,也并不影响世上其他人的健全认识,蒙为通过过滤的在鼓里的只是我们自己。世界是不真实的世界,危害的只有我们自己。(时间:40分钟满分:49分)一、语言文字专练(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真相大白之前,所有的猜测都有可能,所有的求证都值得尊敬,因而,真相越不明,我们就越焦灼,就越心.神.不.宁.。B.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丁氏父子因故意伤害罪受罚,在服刑期间却我.行.我.素.,殴打他人并致人轻伤,近日,被五河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C.在这个大趋势下,也伴随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比较明显的包括进口葡萄酒价格管控上的混乱、产品质量上的参差不齐等。D.开学了,黔江区黎水镇中心学校的师生欣.喜.若.狂.——这里的山里娃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奔跑在塑胶操场上了。解析:选BA项,心神不宁:形容心情不平静。B项,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程度比较轻,可改为“不思悔改”等词语。C项,显而易见:12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D项,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对于土地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被称为“春祈”。B.一些年轻人花很多钱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去,即使有让老人更专业地被照顾的考虑,那么不能排除他们不肯花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的可能性。C.我国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不断充实和完善,部分具有文化产品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这已经成为共识。D.舞蹈夏令营里,有来自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等9国的舞蹈教师9人,舞蹈专业学生13人,以及国内舞蹈专业师生38人。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被称为”前面缺少主语,可加上“这”。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将“那么”改为“也”。C项,语序不当,应将“随着”提至“我国”之前。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________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解析:选C由横线前面的“无巧不成书”和后面的“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可知横线内容应与其后面内容一样,是阐释“无巧不成书”的。“无巧不成书”即人们喜欢“巧”,在此基础上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即可得出结论。4.阅读下面一段话,解析笛福的透视性,用平实的语言表达。(6分)如果你是笛福,的确,描写事实就够了;因为事实是恰当的事实。凭借这种求实的天才,笛福取得的效果,除了伟大的小说大师,谁也达不到。他只消用一两个词“灰蒙蒙的早上”,就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有风的黎明。用世界上最平淡的说法,就传达出一种荒凉和许多人死亡的感觉,“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们,连影子也没有见过,除了三顶帽子,一顶便帽,两只不是一对的鞋”。当他终于叫道,“瞧我多像一位国王,一个人用餐,有仆人侍候”——他的鹦鹉,他的狗,他的两只猫,这时,我们不能不感到,全人类都在一个荒岛上——尽管笛福马上告诉我们,这些猫不是原来船上的猫,他往往让我们扫兴。原来那两只猫都死了;这些猫是新来的,其实,这些猫因为多产,不久就变得非常讨厌了,而那些狗,很奇怪,竟一直没生育。1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笛福在他的作品中以客观的视角观察世界,描写事实,追求真实感。5.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仿照示例的样式,用对联的形式对名著中的人物作简要概括或评价。(4分)示例:名著《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笑傲三界无生无灭;睥睨万世有勇有谋。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人物: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弃富贵,赴深海,斗海盗,做陶器,三番出海为哪般?搭房屋,种稻谷,驯山羊,育仆人,一拼世上无难事。6.将下面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要语言简明连贯。可以适当添加、改动个别词语。(5分)我最喜欢那部弗吉尼亚·伍尔芙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从头至尾使用“意识流”手法的叫作《雅格布的房间》的小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我最喜欢那部叫作《雅格布的房间》的小说。②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该书中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③该书从头至尾使用“意识流”手法。二、阅读能力专练(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孤岛如何成长——读麦珂尔斯《漂泊手记》周春梅文字与文字是不一样的。有些文字密度很小,即使占有庞大的体积,依然轻盈、轻巧。有些则在很小的体积内积聚了很大的质量,拿在手里,放在心中,都如此沉重。很难以此去区分文字的高下。如同天地间不同密度的物质组成了如此辽阔的宇宙,不同密度的文字,使文学世界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层次、形态。但个人的写作和阅读是可以有偏好的。比如落叶,有人偏爱其在空中轻盈的旋转,有人则喜欢看它在泥土中逐渐湿重,清晰的叶脉逐渐模糊。它将一生中所有的阳光、风霜、雨露,14
与湿润温暖的泥土糅合,经历漫长的发酵酝酿,化成来年枝头的无数新碧。《漂泊手记》的作者和读者,无疑属于后者。没有机会读到麦珂尔斯的诗,不过不必过于遗憾。《漂泊手记》,就是一部出色的长诗。用情节和人物支撑起的,是诗,而非小说。这是诗人和小说家的区别:诗人用一切文体写诗。小说的结尾讲述了一个故事:当你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你有过一个心爱的小碗,碗心印着花。你一心想吃完所有的东西,好看到空碗里盛满了花朵。前一句是小说,后一句则是诗。小说的叙述是为了引出诗。我们阅读这部小说,也如同一个稚气的孩子,急匆匆地咽下纷繁的情节和人物,只为看到那空碗里无比美丽的花。其实那花始终都在,作为纷繁而乏味的日常生活的背景。背景往往比前景更重要。一层层地去除无关紧要的前景,也是在一层层地深入生活的内核。许多艺术家的一生就是如此:远离无关紧要的世俗生活,深入生命的内核——深邃而广阔的内心。留给我们的,只有无比孤独又无比沉静的背影。那背影,渐渐融入背景。“仔细观察,记下你所看到的一切,设法把美变成需要,设法使需要变成美。”无法远离世俗的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寻求到一种生活准则。在没有尽头的漂泊中,美如同一个小小的花碗,盛起深沉的安宁。但花碗是易碎的。何处可以放置这如此美丽又如此脆弱的花碗呢?答案如此简单:爱。“如果你学会了去爱一个地方,那么有时你也能学会去爱另一个地方。”原来的地方消失了,我们对它的爱却还在;这种爱是最强的黏合剂,它粘连生活的碎片,重建一个牢固的家园。某种深挚的爱,是我们通往世界的入口,是我们观察和思考的方式,是我们生活的方式。我们漫长而复杂的一生,通往的是生命的来路——孕育生命的爱。正如最复杂的问题,通向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答案。想想吧,坚硬的岩石像开锅一样咕咕冒泡,整座高山突然间化成一片火海,或是慢慢地被雨水吞噬得像咬得一块一块的苹果……想想最早的向光性植物,每个动物的第一口呼吸,第一批结合在一起没有分裂再生的细胞,人类的第一例生殖……最初的武器是手、指甲和牙齿,接着是石头和从树上折下的树枝,然后是火和火焰……一座岛屿的存在,不是表明一种成功,就是表明一次失败。要么是岛屿自己扯断同大陆的联系,获得自由,要么就是扯的时候用力过猛,把自己弄得孤零零的。后来,岛屿逐渐成长起来,它们将自己的不幸化成德行,学会了忍受和宽容同大陆分离时留下的不规则的海岸线和崎岖的礁岩。终于,它们获得了上天的恩典,有了自己的风采:岛上有了青草,有了被15
潮水爱抚着的海滩。还有什么诗能比这更有诗意?整个宇宙是一首恢弘的诗,用最神秘的语言写成。只有那些最幸运的人,才能读懂它们。如果他们愿意费点心力替我们作些翻译,则是我们莫大的幸运了。或许整部小说所做的,也就是替我们翻译了一首诗:一首关于孤岛如何成长的诗。爱和美孕育出丰盈的诗意,化成随风轻轻摇曳的青草,还有可以抚平一切漂泊印记的潮水。(选自《名作欣赏》,2010年7月,有删改)7.文章第一段中“密度”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探讨《漂泊手记》的作者对人类内心世界的关注以及诗意的表达等。开篇用“密度”比喻文字,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看法:篇幅大的文章也有十分轻盈、灵巧的,篇幅小的文章因为密度大也有显得十分沉重的,不同“密度”的文字形成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这样写一方面表达出作者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看法,另一方面引出《漂泊手记》这篇小说。参考答案:用“密度”体现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一种比喻的手法,表现文学作品反映的人生、社会的深度和广度等。开篇使用“密度”一词,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看法,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漂泊手记》的论述。8.“它将一生中所有的阳光、风霜、雨露,与湿润温暖的泥土糅合,经历漫长的发酵酝酿,化成来年枝头的无数新碧”一句的含意是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句话是在文章指出写作和阅读都有着个人的偏好后说的,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结合前后文可以看出:这里的“阳光、风霜、雨露”指代的是作者、读者人生经历的各种情况,而“泥土”应该是作者、读者对人生、社会的理解等,“新碧”指代的是对世界的重新认识。理解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之后,就能很容易把握整句话的意思。参考答案: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写作和阅读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个人感悟等进行深入思考,使自己对生活的世界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9.作者说“《漂泊手记》,就是一部出色的长诗”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者在讨论了小说对人的影响之后,又亮出一个观点“《漂泊手记》,就是一部出色的长诗”,接着解释了《漂泊手记》是诗的原因。先说《漂泊手记》用情节和人物支撑的是诗,然后举例说明它是诗的原因;接着从关注人类内心的角度证明小说是诗的原因;最后用形象化的笔法表明,小说体现了爱、美,所以是诗。参考答案:①小说使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现作者对世界的深刻理解。②表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性。③体现了人类成长的过程。④表现了人类的爱和美好。10.“一座岛屿的存在”一段(文章的倒数第四段),有人认为是游离于整篇文章之外的,也有人认为是文章比较重要的一段。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观点。(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章的题目是“孤岛如何成长”,从全文看,“孤岛”除了指自然中的“孤岛”外,还指代人类成长过程中的某种状态。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猜测《漂泊手记》应该是叙述主人公成长过程的一部小说。“孤岛”这个意象,可以看成一个人或许多人的某种“不幸”,这段文字就是从“不幸”写起,写造成不幸的原因,然后写人的成长过程,最后表现战胜不幸的人,有了忍受、宽容的心,经历了人生的蜕变,成为幸福的人。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段文字的主要作用是概括了《漂泊手记》表达的主题,照应了文章的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小说反映思想的深刻理解。参考答案:这段文字是文章比较重要的一个段落。这段话用形象化的语言概括了小说《漂泊手记》体现的情感和主题,表现了所有的不幸虽然有着不同的原因,但是只要不幸的人们能够战胜自己,拥有忍受、宽容的心,就会最终拥有幸福。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所有的人都会经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