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第12册第16、17课导读目标1.了解作品大意,关注人物命运,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通过导读,使学生巩固读整本书的方法,掌握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体会作家的写作风格,学习欣赏,发展想象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课文插图,猜人物,并工整地在“我的园地”写下人物名字。2.观看鲁滨孙制陶罐和汤姆刷墙的视频,猜视频分别与哪部小说有关,并工整地在“我的园地”写下书名及作者名字。3.出示《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两本书。二、汇报预学1.出示判断题,检查学生对两部作品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相机介绍小说的特点。(1)《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歌颂了个人奋斗的精神。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作者笛福本人。(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 )2.按导读单的提示共同梳理两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两部小说的基本要素。(小组内交流讨论)三、现场共学1.共赏精彩句段。(1)赏读《鲁滨孙漂流记》。a.同桌对读课本第84页鲁滨孙列出的“坏处”“好处”。b.同桌共读85页第一段,交流读后感受。(2)赏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幽默、夸张、讽刺的写作手法。2.共猜故事情节(1)汤姆、乔奇、哈克三个孩子为了逃避大人的管教,偷偷地来到了杰克逊岛上当海盗,可后来还是回到了家中。究竟是为什么?请同桌间互相猜测一下。(学生口头描述自己的猜测。)(3)星期五在遇到鲁滨孙之前,不懂文明社会的语言和规矩,把吃人当乐趣,后来他怎样了呢?(师读原著中星期五舍不得离开鲁滨孙的片段。)星期五不但学会了文明社会的语言和生活,还与鲁滨孙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鲁滨孙是怎样教化星期五的呢?请你从“教语言”“教文明饮食”中选一项进行细节描写。(学生写后朗读交流,再出示原著的描述。)四、拓展延伸介绍《老人与海》《格列佛游记》,鼓励学生多读书,认真读书。附1:板书小说 虚构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鲁滨孙漂流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英]笛福 [美]马克·吐温遇险上岛 墓地试胆建房定居 上岛当盗养牧种植 鬼屋寻宝救星期五 山洞迷路回到英国 洞中寻宝
附2:《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单引 子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美]惠特曼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在当天或当天某个时候那个对象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或者继续许多年或一个个世纪连绵不已。早开的丁香成为这个孩子的一部分,青草和红的白的牵牛花,红的白的三叶草,鶲鸟的歌声以及三月的羔羊和母猪的一窝淡红色的小崽,母马的小驹,母牛的黄犊,还有仓前场地或者池边淤泥旁一窝啁啾的雏鸟,还有那巧妙地浮游在下面的鱼,和那美丽而奇怪的液体,还有那些头部扁平而好看的水生植物──所有这些都变为他的成分,在某个部位。四五月间田地里的幼苗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还有冬季谷类作物和浅黄色的玉米苗儿,…………老师寄语:孩子,老师希望看见你一天天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里去,长大后,变得有知识,有技能,有勇气,变得善良、文明、诗意。预 学一、请你认真读导读单后面的资料介绍二、按下面的提示认真读课本的第16 、17课,并做好读书笔记1.按时间顺序梳理《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遇险上岛→( )→( )→( )→( )2.先给《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你喜欢的人物涂上红色,不喜欢的人物涂上蓝色,地点涂上黄色,再把下图补充完整。(根据图标填上地名及在这个地方活动过的人物的名字。)汤姆·索亚历险地图
3.按提示说说汤姆·索亚主要的冒险经历。在美国圣彼得斯堡的一个小镇上,有几个顽童,他们分别是 , 和 “臭味相投”。为了试胆, 和 在半夜到 去,却意外地看见 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乔奇、哈克又来到 当海盗。为了寻找传说中的财宝,汤姆和 到 翻寻,真的遇到了鬼── 。孩子们到山上野营,汤姆和 在 中迷了路。在寻找山洞出口时,汤姆遇到了 。汤姆和贝琪安全回家后,汤姆带上 又来到 中,挖出了很多 。4.把汤姆·索亚冒险的经历用小标题概括出来。墓地试胆→( )→( )→( )→( )共 学一、读精彩句段1.同桌对读课本84页鲁滨孙列出的“坏处”“好处”,共读85页第一段,写下读后感受。2.马克·吐温擅长运用幽默、夸张、讽刺的手法,例如“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请你快速浏览《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画出几处能体现马克·吐温写作风格的句子,大声朗读给同桌听。二、猜故事情节1.汤姆、乔奇、哈克三个孩子为了逃避大人的管教,偷偷地来到了杰克逊岛上当海盗,可后来还是回到了家中。究竟是为什么?用几个词语写下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星期五在遇到鲁滨孙之前,不懂文明社会的语言和规矩,把吃人当乐趣,后来他与鲁滨孙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鲁滨孙是怎样教化星期五的呢?请你从“教语言”“教文明饮食”选一项进行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一、课外阅读整本书:《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老人与海》《格列佛游记》二、用几个词语评价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汤姆·索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后,可以尝试写《星期五踏上文明社会之后》资料链接1.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诞生于商人的家庭,1731年4月26日在穷困中去世。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鲁滨孙漂流记》写于1719年。小说是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两百多年前,有一个苏格兰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因与船长发生冲突,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他在岛上生活4年多,最后被救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没有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鲁滨孙是他那个时代的创业者。作者借此歌颂了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精神。2.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读书卡书 名(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 录页 码 我的园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