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锦屏小学刘兴权《鲁滨孙漂流记》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要与精读课文区别开来,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带而过。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阅读实践过程,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本文属历险小说类,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段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默读,个别读等,以读代讲,从读中感悟,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后,学生不满足于这些只字片语,会找来原著进行阅读。这些都无形之中扩大了学生阅读的范围,增加了阅读兴趣。2、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让学生以新的角度去赏析、理解文本,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3、能给学生适度的空间自由发挥,但又不会不着边际。最后两个问题设计,就是让学生临场发挥,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问题都没有脱离文本而漫无边际,而是根据文本内容设计,这个环节能听到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他们自我个性的展现。
《鲁滨孙漂流记》说课材料刘兴权《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最关键的是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与文本有充分的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交流。一、说设计理念 让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语文知识与经验的理性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充分体现出“大语文观”和“大作文观”。二、说设计思路 书贵于读,作为阅读训练课文,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各段落的意思。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再要求学生用四字词语来概括刚才的每一段落的意思。通过逐渐加深难度,达到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也更易掌握知识要点。三、说教材 《鲁滨孙漂流记》是第四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外国名著或以外国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反映的是人类战胜自然、战胜困难的精神,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这些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课文按照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成功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探险家形象。(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2.能力训练点:通过有步骤、有坡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3.德育、美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学法: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2.学生学法: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2.解决办法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并加以点拨进行解决。
(四)学生活动设计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3.进行概括。四、说教学安排(一)揭示课题1.激情,由“马航失联”引入,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2.检查自学情况。(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1.让学生概括出几个方面的大意。2.学生互动,讨论如何将每个方面的大意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抽学生进行板书。3.学生再次互动,讨论如何在刚才的基础上,将鲁滨孙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的办法进行概(四)总结、扩展进行情感体验。由学生逐步完成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也应该像鲁滨孙一样在遇到困难时,只要多思考、多动脑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五)布置作业1.在网络中查找并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2.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