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3.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某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诞生于商人的家庭,1731年4月26日在穷困中去世。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他小说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罗克查娜》《一个骑士的回忆》等,均受读者欢迎。二、整体感知1.学习字词畜养:饲养动物。圈养:放在圈里饲养。本文指鲁滨孙把山羊放在圈里饲养。教化:用伦理道德等约束和引导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本文指鲁滨孙教“星期五”说英语和学习文明人的生活习惯等,试图把“星期五”从野人变成文明人。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2.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小说讲了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风,船翻了,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3.鲁滨孙漂流到岛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想方设法克服了那些困难。具体地说有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首先就是没有住的地方。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还有吃的困难,因为从破船上搬下来的东西很快就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从船上搬下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到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麦种反复种和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还有一点,就是“孤独”,幸亏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跟他做伴。后来,鲁滨孙救了一个被同伴追杀的野人,给他取名叫“星期五”,经过教化,这个野人成了他的好帮手。最大的困难是“恐惧”。有一天,他发现了野人的脚印,担心野人会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后来,他再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他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三、精读课文小声读读精彩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鲁滨孙在困难面前,态度乐观,能战胜自己。那个“好处坏处对照表”就很精彩。这个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勇气,他发现情况虽然很糟糕,但是自己还是幸运的,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这也使鲁滨孙能够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现实,一心想着往前走。他通过对照也得到了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四、课堂小结《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名言:
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