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优质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优质教案

ID:1166433

大小:48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6-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外国诗二首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内容。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并理解其现实意义。3.比较两首诗写法的异同。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19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了解作者普希金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本诗。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3.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导入新课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困境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看看他是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欺骗”的。(板书文题)【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让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学展示1.字词正音。(《》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作者介绍。(《》本课“作者名片”栏目)普希金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俄统治者的极度不满,他曾两度被流放,却始终不肯屈服,最终死于沙皇政府的阴谋之下。3.写作背景。(《》本课“背景链接”栏目)三、朗读诗歌,感受节奏由于诗歌体裁的特殊性,学习诗歌时,应先从诵读入手,感受其节奏美。1.学生自读,标出停顿。(1)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认为需要重读和停顿的部分。(2)小组内朗读,交流讨论。2.教师范读,指导节奏。师朗诵诗歌(可配乐),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现在却/常是/忧郁: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3.学生齐读,体会节奏。生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一起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品读诗歌的方法,学会从题目、关键语句入手,理解诗歌的内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诗意。【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四、品读诗歌,领悟诗意本诗是一首哲理诗,从日常生活中总结人生智慧,表达生命感悟。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看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设问1:本诗的两个部分各表达了怎样的内容?预设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设问2:本诗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欺骗”的含义是什么?预设欺骗”泛指生活中所有的磨难、挫折、困境、不幸。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所以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正是生活的一种“欺骗”。另外,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抱着太理想的态度,所以在碰到事情不如想象中美好时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被生活“欺骗”,所以此处的“欺骗”也可理解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差距,以及这种差距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设问3: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预设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设问4: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预设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心要永远向着未来,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师小结: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诗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思考、感悟人生,告诫人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气馁,不要绝望,要坚信快乐美好的日子终会到来。【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指导学品读诗歌的方法,学会从题目、关键语句入手,理解诗歌的内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诗意。五、细读诗歌,明确写法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细读全诗,品味语言,想想原因何在。(生细读诗歌,思考后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预设诗人以劝告的口吻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通篇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以平等的语气娓娓道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这是诗人对人生体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所以尽管诗歌没什么形象可言,完全在说理,运用了一般诗歌创作所极力避免的形式,却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为无数读者所喜爱,并成为无数读者生活的座右铭。师小结:诗人直抒胸臆式的劝告,让人觉得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我们面对面交谈,给人以无限鼓舞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前进。六、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2.以“假如生活成就了你”为题,仿照本诗的句式独立创作一首诗,并说说你创作这首诗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2课时未选择的路1.了解作者弗罗斯特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本诗。2.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3.感悟作者对路的选择的思考,讨论该如何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应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板书文题)【设计意图】与前一首诗进行关联,既可以巩固前面所学,也可以通过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哲理诗的兴趣。二、预学展示1.字词正音。(《》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作者介绍。(《》本课“作者简介”栏目)3.写作背景。(《》本课“背景链接”栏目)。三、朗读诗歌,感受节奏1.学生自读。(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自己认为需要重读和停顿的部分。(2)小组内朗读,交流讨论。2.教师范读。教师朗诵诗歌,学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那天清晨/落叶满地,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虽然/在这条小路上,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3.学生齐读。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四、品读诗歌,领悟诗意本诗是一首哲理诗,是对人生之路的选择发出感慨,表达人生感悟。反复朗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看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设问1:全诗共4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预设第1节:伫立(思索)第2节:决定(选择)第3节:选择之后的怅惘第4节:多年后的回顾、叹息。设问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预设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写人生之路并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设问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预设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设问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预设哲理: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已做的选择不满,总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悔意由此而生,忧郁由此而起,于是对未选择的路产生怀恋向往,这也是对创造美好人生的期盼。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独立自主做出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师小结: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面对人生选择时,我们应该慎重,三思而后行,不要随波逐流,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既然选择了,就勇往直前,不再犹豫后悔。【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品读诗歌内容,让学生逐步深入地领悟诗歌的内涵,感悟哲理,同时也为后面写法的分析奠定基础。五、细读诗歌,明确写法1.明确文章写法。这首诗中诗人描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是同时又暗含着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首诗中的这种写法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写法一样吗?为什么?预设不一样。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形象阐释哲理,运用了许多咏物诗、哲理诗采用的象征手法,耐人寻味。对诗歌创作,弗罗斯特有独具一格的方法与原则,他认为诗歌应“始于愉悦,终于智慧”,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弗罗斯特用简单的语言、丰富的象征,巧妙地将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了解和思考融入丰富的诗歌形象之中,运用人们熟悉又带有神秘色彩的自然场景,向人们阐释人生哲理,向人们展示他理解的人生,以及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探索。2.了解象征手法。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诗歌一般都会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地将主题含蓄地表达出来。(1)什么是象征呢?象征: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象征比喻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要统摄全篇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与所象征的事物有内在联系与本体有相似性3.寻找象征形象。本诗中有许多常见的景物,作者就是借助它们的象征含义来阐释哲理的。(生阅读诗歌,圈点勾画出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预设树林——优美而宁静,且充满未知数,是自然世界的象征。它的宁静深邃、广阔无际,恰如广博的人生。路——不可知其源,茫然不知尽头的选择的象征。作者在人生岔路艰难抉择着,不愿从俗的心理让他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的路。尽管他有过踌躇和犹豫,但这一切并非担心自己的选择是个错误,而是对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的遗憾。荒草,落叶——人生中艰难困苦的象征。作者选择“荒草萋萋”的道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进一步强调了人生选择的偶然性与神秘性,提醒我们人生本来就有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师小结: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全诗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设计意图】 本环节在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与本课前一首诗的写法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再通过寻找并理解本诗的意象,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景物的内涵,加深学生对这一手法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六、布置作业1.朗读并背诵诗歌。2.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课外搜集、整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并尝试理解名家对“路”的思考。未选择的路本课是自读课文,包含两首富有哲理性的现代诗歌,值得学生咀嚼与品味。因此,本教学设计中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品析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哲理上。此外,诗歌的学习应重视朗读,所以从多种形式的朗读入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后通过设置问题深入品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深切地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最后再比较两首诗歌,让学生明确两首诗歌不同的写作手法,并初步了解象征手法。整个教学过程逐层深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操作性强。文学知识哲理诗哲理诗是表现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它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深刻体察和睿智思考的结果,往往用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议论、鲜明的形象等,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种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一般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含蓄隽永,意境深远。疑难探究《未选择的路》中,关于“选择”这个主题,有怎样的内涵?诗人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选择”的画面,黄色的树丛中分出两条路,一条路蜿蜒地进入丛林深处;一条路长满荒草。作为过客的“我” 在岔路前犹豫、徘徊,因为两条路虽然风格不同,但都美丽、平坦、覆满落叶,都吸引着“我”,等待着“我”,而“我”只能选择其一。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无须踌躇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他难以举足。因为一旦选择了,就无法回头。这首诗揭示了人生的一个根本问题——选择。诗人并没有直言两条路代表什么,他所阐明的是“选择”本身。诗歌描绘的是一个面临抉择的人和他进行抉择时的心态。诗人所选择的是一条人迹更少的路,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魅力。诗人也许并不十分懊悔选择了这一条路,但却分明在惋惜没有选择另一条路。当一种选择成为现实,人们必然会放弃另外一条路,而且只能走下去,不能返回选择的起点。这就是人生无法解决的困境。以后回忆起来,留下的也只能是一声轻轻的叹息,一丝淡淡的哀愁罢了。文化常识古人有关“路”的诗文佳句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19 外国诗二首第1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2.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其对生活的现实意义。一、导入新课“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 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你是如何面对这些事的呢?就让我们一起从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获得启示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1.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②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读音。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1.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逆境也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明确: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哲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1.请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背诵诗歌。2.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板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面对挫折勿悲伤:劝告永远向往美好未来:希望正确面对挫折坚信未来光明 第2课时 《未选择的路》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写“路”的诗,看看能获得什么启迪。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研讨诗意1.背景资料。1912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2.全诗共四小节,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请同学们谈谈本诗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诗句或词。学生自由发言。目标导学二:分析学习象征手法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这是为什么呢?明确: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却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目标导学三:对比分析,获得启发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具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 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要注重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三、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伫立——决定——怅惘——回顾、叹息 (思索)  (选择) (选择之后) (多年之后)可取之处1.能紧扣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体会诗歌意义。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分节朗读、对比分析等形式,理解诗歌的主旨及写法,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不足之处1.分析诗歌语句时,对学生不同的理解没有及时肯定,挫伤了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2.新知识的介绍及了解方面,最好在课堂上能够深入讲解及拓展,由于时间关系,象征手法没有拓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