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一)学习要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弄懂每个阅读篇目的思想感情。 2、弄清每个阅读篇目的艺术特点。 二、阅读步骤和内容: 阅读第一首诗《迷娘曲》 1、了解作者简况: ①姓名:歌德 ②生卒:1749~1832年 ③国别:德国 ④基本评价: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⑤主要贡献: A、诗歌:a、著名抒情诗《迷娘曲》b、长篇叙事诗《列那狐》c、抒情诗集《西方与东方合集》 B、小说:a、书信体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b、自传体小说《诗与真》 C、剧作:a、历史剧《葛兹·冯·伯里欣根》b、诗剧《哀格蒙特》c、诗剧代表作《浮士德》 2、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
《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本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青年女演员,后来被主人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性格内向,身体瘦弱,却有着迷人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其妹妹私通生下来的孩子。她很小时候就被人拐卖到德国,过着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他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自从遇上麦斯特,迷娘便过上了最美好的日子。她强烈地爱着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迷娘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 这首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写故乡环境的优美,第二章写故乡住所的华美,第三章写故乡山水的壮美。全诗表达了思念故乡、向往美好事物的主题。 先来看诗的第一章。这章诗描写故乡的优美环境,以表达迷娘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诗中依次写了多个美好的意象:柠檬花儿、香橙、蓝天、微风、桃金娘、月桂等。其中桃金娘、月桂是意大利故乡的典型代表,桃金娘是古罗马神话里爱美女神维纳斯的神树,象征着甜美的爱情;月桂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树,高大茂盛。这几种意象又各有特点:盛开的柠檬花儿外面红色,里面白色;香喷喷的橙子泛着金光;吹着和煦微风的天空,湛蓝湛蓝;桃金娘悄然无语,脉脉含情;月桂高耸,花黄果紫,可真是五彩缤纷,幽香细细。若再把它们集中起来想一想,蓝蓝天空下,绿绿的浓阴里,柠檬花儿粉嘟嘟,香橙果儿黄澄澄,月桂果儿紫薇薇,相互映衬,相互搭配,越发鲜艳,越发可爱无比,不要说迷娘思念向往了,读着这诗,怕是我们这些读者也会忍不住举步前往的。 第二章诗写家乡住所的华美。巍峨的屋顶下排列着有力的圆柱,厅堂灿烂辉煌,房间宽敞明亮。还有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像,好像目不转睛地盯着迷娘,似乎轻声细语:“可爱的姑娘,居住在这里,你还会有什么忧愁悲伤?”这般美好的地方,谁会不爱?
第三章从大的方面写故乡的美,是壮美。故乡有山,山是高山,崇山峻岭;故乡有路,是耸入云端的小径;路上有勤劳的行者,在浓雾中探路踯躅的驮骡就是证明;故乡有洞,洞是幽深的岩洞,早先的古龙出没其中;故乡有崖,崖是望之摇摇欲坠的悬崖;故乡有水,水是飞流直下、砅崖转石的瀑布。这样壮美的故乡,哪个人会不深深思念,衷心向往? 3、弄清《迷娘曲》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这种技巧在我国《诗经》里也较常见。《迷娘曲》的三章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这样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阅读第二首诗《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 1、了解作者简况: ①姓名:华兹华斯 ②国别:英国 ③生卒:1770~1850年 ④基本评价: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代表诗人 ⑤主要贡献:A、长诗《序曲》、《远游》B、组诗《露茜》C、抒情诗《给杜鹃》、《孤独的收割人》等D、诗集《抒情歌谣集》E、诗论《再版序言》 2、理解诗的内容、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华兹华斯写自然的诗中最有名的一
首。诗的叙事线索是当诗人独自漫游时,他忽然看见了一大片金灿灿的水仙。千朵万朵水仙闻风起舞的景象,让诗人看了又看,心有所悟,十分喜悦,但还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喜悦。这中间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后来当诗人在精神世界里漫游,感到精神恍惚或者陷入沉思、感到寂寞时,眼前便会浮现出那些水仙,并且全身心都变得欢愉,像要伴随水仙翩翩起舞一样。 要正确理解这首诗,把握诗中对立的意象的意义是关键。诗中对立的意象:独自漫游——千万朵欢快起舞的水仙;精神上的独自漫游(心神恍惚、深思、寂寞)——(想起)欢乐的水仙。 什么是漫游?漫游有什么特点?“漫游”就是离开家园,没有目的,随机地四处寻找理想中的事物。漫游的特点是:通常为一个人没有稳定感,四处漂泊,风餐露宿,相对于呆在家园中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艰苦、非常孤独、甚至充满危险的事情。漫游者和目标追求者的不同在于:他没有目标,只有连自己也不清楚的理想,因此,他必然会经历许多想象不到的磨难,但还不知道这些磨难能否把自己引向那理想的圣地,因此,漫游者是孤独、无力、空虚的,而那些追求者,虽然也要经受风霜雨雪,但因为目标明确,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因此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充实、乐观的。漫游的人四处流浪,期待自己心中的理想忽然出现,但在这追求过程中,孤独和寂寞则是漫游者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诗人是以一个什么形象出现的呢?从一开始,诗人就是以一个漫游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他在漫游中,忽然发现了“在湖边”“在树荫下”“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的水仙,它们“金黄”“闪烁”“在阵阵微风中起舞翩翩”,“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这一大片美丽的水仙,让诗人欣喜不已。水仙的世界和诗人的漫游形成强烈对比:诗人是独自一人,而水仙却是千万朵;诗人是漫游的,而水仙是“定居”在湖边、树荫下的;诗人是寂寞的,而水仙是欢快得起舞的。水仙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多么充满活力,让诗人感到由衷地向往。但是,诗人并不知道这个水仙世界对自己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追求这个理想世界。可是,时间在流逝着,诗人始终无法忘怀这金灿灿的让他欣喜不已的水仙世界。因此,每当他在精神世界里漫游,心神恍惚,陷入沉思,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些曾点亮他眼睛的水仙,立刻变得欢愉起来。
诗中的水仙还是大自然中的水仙吗?诗中的水仙不仅仅是大自然中的水仙了,还是一种象征物,象征着一种集体的美好东西。至于具体象征着什么,大可不必落得太实,太实了反而限制了诗的想象美和朦胧美。 表面看起来水仙好像与独自漫游的诗人没什么关系,可它却给孤独、寂寞的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当诗人孤独寂寞时,那些“金黄”“闪烁”“连成一大片”“千万朵”“频频点头”的水仙却安慰了他的灵魂,让他暂得休息,暂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以便让他积蓄力量,继续上路,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地方。这不由地使人想起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弄清诗中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对比,是诗人与水仙花的对比:诗人是一个,水仙花是群体,千万朵;诗人是漫游的,行止不定,水仙花是定居的,在湖边、在树荫下;诗人是寂寞、孤独的,水仙花是欢快、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