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5.外国诗二首(一)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5.外国诗二首(一)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5

ID:1166523

大小:3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5外国诗二首(一)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迷娘曲》的作者歌德是一位文化巨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又是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人”。他从事诗歌创作70多年,总数达两千五百篇以上。其中的珠玉之作不仅是德国诗歌中的瑰宝,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这首诗作于1783年11月以前。迷娘是一个意大利的孤儿,被麦斯特从一个杂技团赎买出来,作为自己的女儿收养在身边。后来麦斯特又收容了一个弹竖琴的老人,即迷娘的生父。歌德在小说中通过迷娘和竖琴老人唱出了一些动人的歌曲。本诗是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曾被赖夏特、采尔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著名音乐家谱曲达75次以上,其中舒伯特的作曲最为著名。《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华兹华斯的作品。华兹华斯酷爱大自然,并从中汲取营养,他善用通俗的语言描写寻常的事物,在寻常的事物中见到不寻常的意义。这首诗写于诗人从法国回来不久。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参加一些革命活动。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遭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在他的朋友和妹妹的帮助下,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追述的是两年前途经乌尔华特湖畔时所见的景色。诗人独自闲步,看到湖边一丛丛的水仙随风摆动,由此联想到天上闪烁的星光和湖中荡漾的水波。诗人在孤独中接触到翩跹起舞的自然界景物,像得到心灵的伴侣,内心深感欢悦;诗人和自然界刹那间的精神交流是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完成的,最终变为鼓舞诗人的永久的精神力量。这首诗是以象征手法借景说理的诗作典范。字词梳理1.字音柠檬(níngméng)一瞥(piē)和煦(xù)翩然(piān)频频(pín)恍惚(huǎnghū)连绵(mián)骡子(luó)香橙(chéng)绿荫(yīn)2.词义漫游:随意游玩。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喧腾:喧闹沸腾。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频频:连续不断地。瞥:很快地看一下。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形容举止洒脱(多指青年男子)。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你可知道那地方,柠檬花儿盛开,/香橙在绿荫深处闪着金光……剖析:这是诗的开头两行,第二人称和对话形式的成功运用,一下将读者的感情距离拉近了许多,显得亲切自然,既像面对面式的交流,又像家珍一样数点,流露出迷娘对美丽的故土无比向往,也透着些甜甜的自豪。下面两句分别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描写,渲染了诗歌特有的典型意境:柠檬花盛开、香橙闪金光,这分明是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面对此景,迷娘强烈的思乡之情怎能按捺得住,这就自然引起下文:“走呵!走呵!”真正收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为全诗奠定抒情的基调。 2.桃金娘悄然无语,月桂高耸,/……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剖析:桃金娘是维纳斯的神树,象征爱情;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这里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既表达诗人对意大利这神奇的国度的深情迷恋与无限向往,流露出隐隐的神秘之美,给人以辽远而朦胧的美好遐想;也表达了迷娘复杂情感中的对恩人威廉的真切爱慕之情,赋予“桃金娘”“月桂”以象征意义,既有那种抑制不住的迫切倾诉,又有含蓄羞涩的流露。从全诗看,这是迷娘情感的一处高峰,直截了当地呼唤自己的恩人、父亲(养父)为“亲爱的人”,已经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亲情关系,多少感恩、报答之意都蕴涵其中。为什么迷娘如此感情激动呢?一个流浪的孤儿面对收养自己的恩人,多少辛酸、多少漂泊、多少凄凉的经历怎能不在她的心中激荡?正是这种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表达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经过这一情感高峰的处理,下文迷娘的情感就渐渐趋于理性化了。3.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屋顶下排列着圆柱,/……你有什么忧伤?剖析:带圆柱的房子是迷娘幼年时居住过的一座乡间别墅。宽敞、高大的屋宇,凝视着多思而忧伤的小姑娘的大理石像,迷娘再次深情地呼唤:“走呵!走呵!”拟人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大理石像是诗人借用的一个抒情意象,“他”既高贵典雅,又敦厚可人,仿佛是一个善良的长者形象;“他”一眼看透了迷娘的满腹心思,深情的询问从侧面衬托出迷娘复杂的内心世界,更强化了迷娘迫切回到故乡的心理。4.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高高地飞越峡谷和山峦;剖析:首行以流云作譬,“独自”“漫游”“高高”“飞越”等词语的选用,把一个有着孤独感、人生的飘忽感、超尘之想的清高孤傲的形象一下子摆在了读者的眼前。“漫游”就是离开家园,没有目的地、随机地四处寻找理想中的事物。漫游的人通常是一个人,没有稳定感,风餐露宿,相对于呆在家里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艰苦、非常孤独的状态。而且,漫游的人没有目标,只有连自己也不清楚的理想,他必然会经历许多磨难,但是却不知道这些磨难是否会把他引向理想圣地,不像那些虽然也要经受风霜雨雪,但是因为目标明确、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追求者。漫游是孤独的、无力的和空虚的,而有目标的追求者则是充实的、乐观的。漫游的人往往在“漫游”中期待心中的理想之地忽然出现。而孤独和寂寞,则是漫游中最难忍受的事情。这种特定心理的交代为下文千万朵水仙花的突然出现作了情感理解上的注释,这特定心境中的水仙花就具备了非常美好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之处。5.我看了又看,却并未领悟/这景象给我带来了怎样的财富。剖析:一大片美丽的水仙让诗人感到欣喜,水仙的世界和诗人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是“独自”,而水仙是“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诗人是“漫游”,而水仙是定居;诗人是“寂寞”的,而水仙是“起舞翩翩”的。水仙的世界固然美好、充满活力,让诗人由衷地向往,但是诗人却并不清楚这个水仙世界对自己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自己要追求的世界。正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写的情境:“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又为下文写诗人在精神漫游中水仙花给他带来安慰作了铺垫,这两行诗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折射出诗人心灵漫游的一个重要过程。二、重点语段1.你可知道那地方,那高山?那云径?/骡子在浓雾中觅路前行,/岩洞里出没着早先的古龙,/悬崖欲坠,瀑布飞泻,/你可知道那地方?/走呵!走呵!/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剖析:这是《迷娘曲》的最后一个诗节。“高山”指的是阿尔卑斯山,迷娘从意大利来到德国时,曾经过这里,这是她记忆中一座神秘的山脉。“云径”指的是云气弥漫的山路,也有解作“悬桥”(指恶魔桥),这段艰难的路程和神秘的高山给童年的迷娘留下多少朦胧而又忧伤的回忆:浓雾中的骡子、岩洞里出没的古龙、欲坠的悬崖、飞泻的瀑布等典型意象的组合,既形象地勾勒出意大利粗犷、神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又生动地衬托出迷娘离开家园时的忧伤、悲凉的心境;同时,也烘托出迷娘急于回到家园的迫切心情。“ 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这是迷娘感情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如果把第一次呼唤看作是迷娘时情感冲动,那么,第二次呼唤时情感就开始趋于理性,这第三次呼唤就将情感与理性统一起来,由实到虚,由祈求到近乎命令,可以看出,迷娘思乡和回归故乡的感情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事实上,故乡对于历经坎坷的迷娘来说,已经成为一个美好的理想之地,所以她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也是对美好世界的强烈追求。2.经常地,当我心神恍惚/或是躺在床上陷入沉思,/水仙就会映现在我的内心——/给寂寞中的我带来安慰;/于是我的灵魂满怀欢愉,/伴随着水仙翩然起舞。剖析:这是《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中的最后一个诗节。对于这个诗节,郭沫若先生曾评价过:“这诗也不高明,只要一、二两段就够了。后两段(特别是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板起一个面孔说教总是讨厌的。”(郭沫若《英诗译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25页)如果只从写景效果来看,这看法固然有道理,但华兹华斯历来强调诗的教化作用,主张用自然美来陶冶人们的精神,如果只写到前面一、二节就结尾,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情绪长度不够,便如虎头蛇尾般不够味儿。况且,这首诗重在说理,是在表达孤独沉思的精神境界,即寓议论于写景之中,诗人主要描写的不是当前之景,而是心中之景,因此,诗人所宣示的道理,这种从再现的景物中萌发的意念,如不明白说出,就很难传达给读者。结构简析《迷娘曲》全诗共有三个诗节组成,每一诗节都由正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正歌着重描写景物;副歌不断反复,着重抒发迷娘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乡、归乡的感情。第一诗节:描写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表达迷娘对故国的强烈思念。副歌的呼唤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迷娘对恩人威廉·麦斯特的爱慕之情。第二诗节:描写故园的美好景物,重点描写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感情趋于理性,但思乡之情更加强烈。副歌的呼唤突出了迷娘对恩人威廉·麦斯特的无限感激之情。第三诗节:描写回故乡的道路(幼年离开故乡时走过的道路)。突出描述的是迷娘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群山、栈道、岩石和洞穴,这条路是她离开祖国和故乡的道路,也是她回归故园的道路。副歌的呼唤突出了迷娘对恩人威廉·麦斯特的深深爱戴之情,思乡和回归故乡的感情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全诗共有四个诗节组成。第一诗节:首先以流云作譬,措词雅致地把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一下就勾勒出来了。接着成簇的水仙展现在眼底之后,诗人一下从高空降到地上,象征着傲气突消,诗心、诗情全为美丽的水仙占有了。诗中的水仙完全赋予人的形象,美丽而快乐。第二诗节:先以银河的繁星比喻水仙的众多,将人间与天上联成一片,暗衬第一诗节中“独自”孤飞的“一朵云”的情状。接下来重墨写水仙千万朵颔首嬉戏的情景,诗人已完全化进这个曼舞欢歌的世界。第三诗节:先巧妙地以波浪的喧腾衬托对比,突出水仙的欢乐情景。正当写景收笔之际,诗人笔锋一转,由景及情,虽然感到“欣喜”,“却并未领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悦,这中间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这就自然引起下一诗节的生发。第四诗节:紧扣第一诗节的“漫游”,突出的是精神世界的“漫游”,水仙给诗人心灵的安慰,诗人的心灵伴随水仙翩翩起舞。卒章显志,篇末点题。主旨浅探1.《迷娘曲》的主旨: 从情节上看这首诗是身为意大利孤儿的迷娘对家乡的怀念,但实际上却道出了歌德对这块土地的迷恋。因为自从歌德到魏马宫廷任职以来,他被封闭在封建贵族中间,作为诗人的歌德感到极大的苦闷,终于在1786年毅然不告而别,出走意大利。在意大利这块国土上,他领悟到古代艺术的纯朴、宁静、和谐的理想境界,从而重新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因而,歌德对这块土地抱有深厚的感情。对此,我们可以从《迷娘曲》一诗中看到。(《外国抒情诗赏析辞典》,张玉书主编,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如果我们把诗的倾诉者就看作是迷娘,三个被倾诉者是同一个人(威廉·麦斯特),那么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转而称呼他为“亲爱的人”“我的保护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麦斯特怀有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有既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教师用书》语文出版社2005年版)2.《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的主旨: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可以说,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托。而那平静、欢欣的水仙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在诗中,诗人的心灵和水仙的景象融合了。这首诗虽然是在咏水仙,但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抒发和感情的外化。这首诗从描写水仙入手,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舞蹈”的自然意象,引出诗人的一种哲理认识:即大自然是人类欢乐的源泉。文法览胜意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意象的“象”是基础,即视觉形象;“意”,即人的主观色彩。有视觉形象,又有人的主观色彩,才能构成所谓“意象”。在文学作品里面,对任何景物或事物的描写,都不可能不含人的情绪或意象。因此,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加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它是诗人力求创构的诗歌的精华,也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内核,是鉴赏活动中最重要的审美环节。如果诗篇像神秘的夜幕,那么其中的意象就是闪烁的星星,给平静的夜空增添无尽的美丽、魅力和活力。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只有捕捉到这些闪烁的星星,感悟到魅力无比的夜空,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诉说,对接诗人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享受最具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美趣。《迷娘曲》中诗人用“柠檬花”、绿荫深处的“香橙”“蓝天”“和煦的微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月桂”等物象组成了一组意象群。这些意象的选择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特征,诗人在这里融进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使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对故国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诗歌运用音乐的反复艺术——“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就把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而又强烈难抑。《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一诗与《迷娘曲》不同,诗人选择了几组对立的意象,如“我”与“峡谷和山峦”、“高高地飞越”与“湖边”“树荫下”、“独自”与“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我”的“漫游”与水仙的定居、我的“寂寞”与水仙的“欢乐”等。是长时间的酝酿,使诗人感悟出某种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契机,用诗人特有的情感粘合剂将这些对立的意象粘合起来。物我的交感,情景的交融,言外之意与象外之境,突然贯通而使诗人的心胸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没有星星的夜空是遗憾的黑幕,欣赏诗意的夜空就必须读懂闪烁的星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