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外国诗二首(二)》课件2

ID:1166571

大小:13.15 MB

页数:82页

时间:2022-06-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汹涌蚕蛹勇敢佣人踊跃B.呼啸萧条潇洒吹箫云霄C.陪伴赔款涪陵培养新醅D.祈求沂水砍斫折断斩断【解析】选D。qí/Yí/zhuó/zhé/zhǎn。A项,yǒnɡ/yǒnɡ/yǒnɡ/yōnɡ/yǒnɡ。B项,xiào/xiāo/xiāo/xiāo/xiāo。C项,péi/péi/Fú/péi/pē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每到经营态势陷入困境或步履艰难之际,许多经营者都会以价格优势来弥补市场销量的不足。B.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打破了海南岛的宁静,车队所到之处十室九空,山坡、路边、房顶站满了观战助威的人们。C.我小时候读《水浒传》不过是囫囵吞枣,所以时常会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真是李代桃僵,贻笑大方。D.语言是思想的工具,一词一句虽然只是细针密缕,但理解稍有偏差,阐发的思想就可能南辕北辙。﹒﹒﹒﹒﹒﹒﹒﹒﹒﹒﹒﹒﹒﹒﹒﹒ 【解析】选A。步履艰难: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B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C项,李代桃僵: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D项,细针密缕:比喻工作细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今社会,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过去有几本书就能自学,但如今这几本书已很难让人了解一个领域的重要知识和最新进展。B.以往查办的高校招生领域职务犯罪基本发生在高考过程中,但随着普通高考招生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发生在普通高考招生中的受贿现象越来越严重。 C.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D.全国中文新闻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15日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文新闻信息技术的两项国家标准将在世界范围内正式大规模推广应用。 【解析】选D。A项,成分赘余。去掉“但如今这几本书”中的“这”。B项,不合逻辑。语句前后矛盾,“透明度高”,犯罪应该越来越少,不是“越来越严重”。C项,句式杂糅,“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和“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杂糅,择其一表达即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波德莱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对中国现代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信天翁》这首诗中,诗人的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波德莱尔的诗歌十分注重想象②鲁迅的代表作《野草》就深受波德莱尔散文诗的影响③他自己也说:想象是诗歌的皇后④早在20世纪20年代⑤李金发、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等著名诗人也十分推崇波德莱尔的诗歌⑥周作人就认识到波德莱尔“外表上的颓废是在只是猛烈的求生意志之表现,与东方式泥醉的消遣生活绝不相同”A.②④⑥③⑤①B.①③④②⑤⑥C.④⑥②⑤①③D.⑥④⑤①②③ 【解析】选C。空格前的语句的意思是波德莱尔对中国现代诗的影响,接下来是举例的内容,列举的内容有周作人、鲁迅以及李金发等人。周作人的话是理论论据应该放在前面,而鲁迅的例子中有“就”,而列举李金发句中有“也”,鲁迅的例子应该放在李金发等人的例子前面。从后文看,《信天翁》一诗诗人的想象发挥重要作用,说明前面的内容是有关想象的,由此可以判断。 二、课内阅读阅读《帆》一诗,回答问题。5.阅读全诗,你觉得帆在远方寻求什么?把什么遗弃在故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第一节写孤帆要到遥远的地方去,后两句用提问的方式点明帆的“追求”和“舍弃”;第二节写帆(船)在浪涛中的艰难,后两句表现帆的追求:不是寻求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只是愿意奔向远方;第三节,写帆不喜欢平静的海面,而是渴求风暴的来临。从诗歌表达的内容可以看出,帆奔向远方的目的是寻求一种自由的生活,它不想过一般人认为的“幸福生活”。答案:寻求自由,追逐理想;把懦弱和平庸遗弃在故乡。 6.“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两句诗描摹了帆怎样的情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第二节中,第一句描写了帆的环境,接着描写桅杆。从“弓起了腰”可以看到帆的抗争力量,从“轧轧地作响”可以感受到帆受到的折磨。但是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但帆还是一如既往地冲击,努力到远方去,去追求理想、光明。答案:两句诗刻画了帆与汹涌的波涛、呼啸的海风抗争的场景。帆在蓝色的大海中游弋,向着遥远的异地前行,但是大海波涛汹涌,夹杂着呼啸的海风,要让这孤独的反叛者葬身在自己威猛的打击中,但是帆仍在狂风骤雨中向着理想和光明顽强前行。 7.诗歌中“故乡”“作响”后面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节最后一句“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从这节诗可以看出,帆不想过平静且碌碌无为的生活,它要到远方去,寻求自由的生活,因此这个省略号主要省略的是帆在故乡的场景。而第二节中,诗人用“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表现帆遭受的苦难,而省略号主要省略了帆与暴风雨对抗的景象。答案:“故乡”后省略了在故乡停泊时的场景,“作响”后省略了与风暴搏斗的具体画面。 8.如何理解“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一句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会遇到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清澄的碧波”和“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伴随。但帆却祈求风暴,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从这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 9.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作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问句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D.末段通过替云回答,使云回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解析】选A。诗歌第一句把“浮云”比喻为“流浪汉”,“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一句中虽然有“珍珠项链”“碧原”,但从“流浪汉”“飘荡”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选取美丽的景物是以乐景写哀情,诗人愁闷的心情并没有被排遣。 10.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浮云”这个形象,抓住浮云与诗人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正比和反衬的手法,寄寓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云”人格化了。移动中的“浮云”尚有自己的自由,可“我”却是缺少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有诗人的存在,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诗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解析】选B。从第三节中“你们……”这几个排比句可以看出,诗人对“浮云”的描写是持有批判态度的,因为“浮云”没有根基,随波逐流;诗人用浮云与自己的命运对比,描写“浮云”的目的是使用反衬的手法,所以没有渴望、向往浮云。 11.从象征手法的角度分析诗歌题目“应和”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象征主义者看来,自然不是一种僵死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了灵性的世界,在万物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在有形与无形之间,都充满了丰富的关联。第一节,诗人想象“自然”的庙堂中每根柱子都是“活的”,用“模糊隐约的语音”相互交流,形成一座“象征的森林”。在这座森林中,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而题目“应和”就是在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万事万物之间都有着和谐的统一。 答案:在诗人看来,自然与人以及自然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息息相关的神秘关联。“大自然”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其中的万事万物都以气息、颜色、声音相互交流,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12.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歌使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嗅觉、视觉、听觉、触觉融合在一起。比如“香味,颜色和声音都互相呼应”,比如把“香味”描写为“新鲜如儿童的肌肤”“柔和有如洞箫”“翠绿有如草场”等。 答案:诗人使用通感的手法,把香味先后比喻为“儿童的肌肤”“洞箫”“翠绿有如草场”等,使视觉、听觉等相互融合,让看不见、摸不到的气味有了鲜明的可感性,表达出“应和”的魅力所在。 四、语言运用13.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出,完成全诗的创作。要求: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处和第③处应保持语意连贯,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 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不管皱纹怎样锁着前额,①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仔细阅读要求,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那么第①处句式应该是“不管……”;第②处和第③处要语意连贯完整;结尾处要加上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答案(示例):①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③这一切岂不随风飘去? 14.阅读下面的诗歌,使用象征的手法,仿写一则诗歌,表达对某种事物的深刻理解。断线的风筝终于挣脱被人主宰的命运可又被风吹得高低飘零落在地上又悔恨谁能送我直上青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使用象征手法,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描写的事物的具体特征。比如“断线的风筝”,诗歌把握住了“断线”这个特点,用“主宰”“飘零”“悔恨”等表现。仿写诗歌的时候,也要注意事物的某种特征。 答案:示例一:选择总是徘徊在心灵的岔路口总是有揪心的痛苦其实选取与舍弃并不重要要害是选择后你要付出 示例二:夜景虹霓闪烁金碧辉煌我好像徜徉在天堂突然停电周围一片黑暗我怀疑我茫然刚才难道是海市蜃楼的幻象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