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二)》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①通过场景及意象的把握感受诗作的主题意识。②借助抒情形象的把握来体会象征、托物言志手法在诗作中的表达作用。2、过程方法:阅读感受诗作的大致情意,分析思辨诗作的深层意蕴及表现艺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诗作感受诗人借助抒情意象所抒发的伟大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②对诗人所谴责的社会现象形成自己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学习重点】全面正确理解帆所象征的人文含义。【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孤傲的个性以及不屈不挠的追求自由,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学习方法】阅读感受→讨论思辨→体会感悟【学习时数】一课时预习导读单一、导入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今天,我们一同走近俄国19世纪的诗人莱蒙托夫欣赏作者质朴、明快富有意蕴的诗句,理解作者孤傲的个性以及不屈不挠的追求自由,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出生在贵族家庭,曾进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禁卫军军官学校学习。1834年入军队服役。早在中学时期,诗人就开始写诗,受普希金和拜伦的诗影响颇大。青年时代的诗人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很多对当时腐朽社会不满的诗歌。1837年,诗人写下著名的《诗人之死》一诗,悼念普希金,触怒了沙皇政府,被流放到高加索地区。流放期间是诗人创作的高峰期,诗人写下了著有《浮云》《祖国》《当代英雄》等四百多首抒情诗,《恶魔》等著名长诗二十余部。1840年,诗人遭到沙皇政府的谋杀,身受重伤。1841年7月15日,诗人在决斗中被杀害。2、题解写于18岁的《帆》是莱蒙托夫一首有名的咏物抒情诗,也是西方咏物诗中的名篇。莱蒙托夫是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热情地憧憬着法国启蒙思想所描绘的社会蓝图,十二月党人的行动又让他看到了在俄国实现这些理想的希望,他满怀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改变俄罗斯沙皇专制下黑暗的现实。他厌恶自己周围那些贵族纨袴子弟所过的空虚和懒散的生活,追求一种活跃的创造,渴望看到生活的暴风雨去经受考验,以激发出自己更大的人生热情和力量。在碌碌无为、苟且偷安而不求上进的贵族纨袴子弟中间,他感到孤独,但他的贵族教养和习惯使他很难冲破周围庸俗的环境。想完成一番事业的心情,在《帆》中作者以明快、质朴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蕴表达了这种矛盾的心情。
三、文本导读《帆》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诗人莱蒙托夫早年抒情诗中的名篇,它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帆》是一首杰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景哲理抒情诗。它既有风景画面的精彩描绘,又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意蕴。整首诗有节奏地交替着两组镜头:一会儿是带有帆船的大海的画面;一会儿是站在岸边的诗人看到上述画面后的沉思。这首诗描写大海上的一叶“不安分”的孤帆对风暴的向往。全诗共三节。第一节写一叶帆儿在雾霭茫茫的大海上漂浮,这一景象浩瀚、平静而令人迷茫,突出表现了帆儿的孤独,由此生出“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的疑问。第二节写帆儿遭遇风暴的景象,表现帆儿与狂风巨浪的顽强搏斗。“唉!它不是在寻找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前一句是说它与风暴艰苦地搏斗,当然不是追求所谓世俗的幸福,但为什么这“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呢?联系下一节就可以得知答案。第三节写风暴过后大海恢复平静,碧流清澈,水波荡漾,艳阳高照,金光灿烂,一派令人陶醉的美好景象。可是,“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这最后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帆儿所要寻找的就是风暴,投入风暴并与之抗争才有“安详”,这正是诗人追求的幸福。诗中“帆儿”的形象,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倔强高傲、不图安逸、不甘平庸、奋勇进取的品格的象征,是诗人渴望自由、渴望斗争的精神的象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当年的风采:面对那黑暗的俄国社会的姿态,在风起云涌的民众追求民主、自由的斗争浪潮中的精神情态。品析这首诗,理解作者在诗中通过了“大海”“风暴”“帆”等意象,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帆》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境、物、我三者融为一体,境中有我,物中有我,我融于境,情寄于物。诗的结构极为严谨。全诗三节,每节一个画面。每节一、二行写景,三、四行抒情。诗的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和浪漫色彩。孤傲不群的性格在相互反衬的物象中显现出来:大海与孤帆,异地与故乡,寻找与逃离,红日与碧流,风暴与宁静……根据想象的逻辑,由三个蒙太奇镜头(一个诗节包含一个镜头)组接而成。这三个镜头摄白天气不同的海空,彼此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跳跃,但正是由不同的拍摄角度组接成一个完整的帆的形象。第一个镜头是一幅“雾海孤帆”图,传达的是天涯游子的迷惘感,他在这茫茫海面之上,想追求,但不知该追求什么,欲回望,但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呢?第二个镜头是一张“怒海风帆”画,传达的是顶风冒浪的紧迫感,汹涌的波涛反衬着起伏的心潮,但是帆儿令人不解的是既不在寻找幸福,也没有逃离幸福,它一定是在寻找别的什么吧,但到底是什么呢?第三个镜头则描绘了“晴海怪帆”的情景,传达的是一种逆反感。风平浪静,丽日碧流,可是帆儿却在祈求风暴。噢!原来,只有在风暴里他才寻找得到宁静之邦。丽日碧流、风平浪静的宁静不过是虚假的宁静,正如尼古拉一世专制统治下上流社会的歌舞升平,必须用风暴打破这个假象,才能真正找到自然界和心灵世界的安谧境界。这就是《帆》的象征意蕴。四、研读文本,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2、阅读全诗,你觉得“帆”在远方寻求什么?把什么遗弃在故乡?答:3、“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3.诗歌中“故乡”“作响”后面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答:
4.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