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外国诗二首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译文】忧患使人谋求生存,安逸享乐却使人衰亡。【感悟】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yùmiánqīyòushùnzhùshè寂染嘱尴叹
2.选词填空。(1)心儿永远____(A.渴望 B.向往 C.憧憬)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A.留恋 B.怀念 C.怀恋)。(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A.行人 B.人们 C.旅人)的足迹。BCC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C.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B
4.整体感知。(1)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意?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当你经历磨难之后回想起来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这里诗人也是在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从诗的内容与结构看,诗中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从感情基础上看,诗人是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从主旨上看,诗人的写作意图是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索,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慎重的。
同学误解了你心急生气被误会的日子里水落石出的一天终会来临
6.班级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朗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沈卓尔星空,流下了眼泪,灌溉了我的荒野,野地里,开满了玫瑰;大地,洒下了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星空,我的大地,
都承载着我的梦想,我的大地,我的星空,都张开翅膀,准备起飞!梦想,长出了翅膀,在我的星空上翱翔,翅膀上,闪烁着星光。(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都承载着我的梦想(2)在抄写的过程中,某同学故意空缺了两句,请你充分展开想象,仿照画线句子将它补写完整。滋润了我的心田田埂间满载着春天/
(3)婷婷同学一直想当一名诗人,可投稿遭遇几次失败之后,就打算放弃这个梦想。请你结合诗意,写几句话,鼓励她执着地把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婷婷同学,有了梦想要为之奋斗并且执着地坚持下去,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梦想,既然长出了翅膀,就让它在你的星空上翱翔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风暴普希金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相关链接】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7.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抓住了风暴中的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8.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9.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以狂暴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10.“风暴”和“少女”各象征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阅读范题】见第60页,第10题【技法点拨】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象征手法。解答诗歌中某物的象征意义,一定要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相关链接”中交待了作者和“十二月党人”成了朋友,“十二月革命”党人的思想震撼了作者。在这种背景下,“风暴”和“少女”的象征意义就比较明显了,从诗中“少女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来看,显然对“少女”的感情是歌颂和赞扬。
【智慧锦囊】象征是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②分析象征手法的作用。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通读全文,从整体着眼,进行把握;②联系写作背景,深入分析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及艺术构思;③找准具体形象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相似点。象征手法的作用:可以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