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三)《豹——在巴黎植物园》《蛇》一、语言文字专练(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奥利弗反对诗歌中的形式主义,主张诗人应________生命本身,诗作的语言应质朴、清新。②在自己的周围,有那么一群人,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总能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不论世上风云如何________,他们依然能过着得意的生活。③我用青草________一个故事,却发现里面深藏着一匹马。A.关注 变幻 编造 B.关心 变幻 编制C.关注 变换 编制D.关心 变换 编造解析:选A “关注”指关心重视。“关心”指(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或爱护。二者意思相近,但前者的程度比后者重。“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前者多指抽象事物,后者多指具体的事物。“编造”有三个义项: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空想象,创造(故事);③捏造。“编制”也有三个义项:①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②根据资料做出(规程、方案、计划等);③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明年上海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但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B.“一号文件”再次吹响了集结号,让我们举全国之力富裕农民、惠及农村、强化农业,坚持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顿,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C.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D.针对近期多地城市污水无法全部处理的现状,不少行业专家建议,应从加快处理规模扩建、提升排放标准、完善监测惩处等采取有效措施,为城市地表水质“减负”。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可在“招生”后加“模式”。B项,语序不当,应为“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D项,成分残缺,可在“等”后面加上“方面”。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上下文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叙事性诗歌中,________但因为自己的胸中积郁着浓郁、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就自然地流向笔端。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觉真诚。A.作者往往不将自己的情感直接显示于读者,而是将事情朴素地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B.作者往往将萦绕心头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特定的环境中酣畅淋漓地倾诉而出。
C.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从作者心中冲出,一泻千里。D.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都渗透在作者所描写的大自然风光中。解析:选A 根据后文,横线处应填的内容是不流露感情,B、C、D三项显然违背这一要求。4.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四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4分)征稿启事《泮湖》杂志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文学刊物。多年来,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下列栏目:“心花一束”“新秀推介”“泮湖论坛”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字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泮湖》编辑部邮箱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李老师处。《泮湖》编辑部2016年9月1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诚邀”,诚挚地邀请,不合语境。“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辞,多用于对别人表示感谢。“敬谢不敏”,表示能力不够,难以胜任而恭敬地予以辞谢,也表示辞谢对方的邀约,不能从命。多用作自谦。应改为“错失良机”。“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所用的敬辞。参考答案:(1)“诚邀”改为“真诚欢迎”。(2)“鼎力”改为“竭力”“尽力”。(3)“敬谢不敏”改为“错失良机”。(4)“斧正”改为“誊清”“誊正”“打印好”等,或删去“斧正后”。5.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出,完成全诗的创作。要求: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处和第③处应保持语意连贯;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6分)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不管皱纹怎样锁着前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
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③这一切岂不随风飘去?6.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5分)青年购买服装鞋帽时的影响源与他们对怪异装扮的态度的关系对怪异装扮持不同态度的人群购买服装鞋帽时的影响源自己家长同学广告流行的潮流看不惯很想模仿无所谓商品化40.543.84.74.86.337.218.27.04.133.546.831.36.13.412.444.633.55.83.812.2[注] 表中数字为百分比。根据图表可知,流行的潮流对青少年服装鞋帽的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比广告的作用大,尤其对于那些①________________的青少年来说,流行的趋势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然而,就整个青少年群体来看,他们对于服装鞋帽的接受程度主要影响源是②________________,其次是③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青少年群体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解析:根据语段中第①空前的“流行的潮流……”,可知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图表的最后一列,在这一列中,百分比最高的是“很想模仿”的青少年群体,所以第①空可知。根据第②空前的“整个青少年群体”可知,我们应该观察图表的最后一行,或总体看各种人群,可得出第②③两个空的答案。最后,由“这体现了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可知,需要根据以上数据来进行总体概括。参考答案:①“很想模仿”怪异装扮 ②自己的看法(自己) ③家长的意见(家长) ④自主性越来越强(个人主义倾向加强),但也并未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二、阅读能力达标(27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7~9题。(8分)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7.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点的词。(2分)(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2)形容草木长得旺盛的样子。8.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象征人生的选择。9.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8分)蝈蝈和蛐蛐[英]济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在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草丛中间。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10.读了这首诗后,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中的意象“蝈蝈和蛐蛐”,看它们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其次要找到作者直接评价或抒情的句子。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答案。参考答案: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11.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参考答案: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11分)鹦 鹉白居易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12.诗歌中的鹦鹉的遭遇怎样?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意图?(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远离故土,遭受禁锢。作者借此表达了希望统治者尊重人的自由天性,不要以爱惜的名义摧残人才的思想。13.简析诗歌颈联所用的表现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运用了对仗的手法,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人对鸟的百般宠爱与鸟儿想要高飞的意趣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对人际交往中相互隔阂的现象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