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高中语文)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汉家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张承志的一篇散文《汉家寨》,下面我就教材、教法、教学程序和板书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想:一.说教材1、说课文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汉家寨》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对存在进行深思”。本单元的主题是:漫议社会、人生与文化。《汉家寨》选自张承志的作品集《清洁的精神》,文章追忆途径汉家寨的情景,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的生存条件下,作者仿佛找到了人生答案,懂得了坚守的可贵。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语言形式还是写作观念,都呈现出与其他作家完全不同的立场,以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展示一个特殊地域、特殊社会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特殊的民族的精神文化。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结构层次,概括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学会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抒情的。了解张承志散文独特的写作风格。(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充分探讨“坚守”精神对人生的意义,从而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重点: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其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体悟“坚守”对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4、难点: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可能不会深刻领会文中的“坚守”的主题。二.说教法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理念,我安排“读——品——悟——究——写”五个环节,遵循“文以载道”的原理,引导学生从文入手,缘文释道,因道悟文,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感悟和思考。三.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张承志的资料以及有关“汉家寨”的图片、历史、地理资料,了解汉家寨。老师准备汉家寨的图片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放映出来。这一环节使学生对汉家寨这里地貌有初步的感知。2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课前导语是这样的:有人说“他是自鲁迅以来鲜见的愤世嫉俗的血性作家”;也有人说:“他有狂热的宗教鼓吹倾向”;他自己声称他远远地离开了“中国文人”
的团伙。他----就是张承志,“他们在跳舞,我们在上坟”张承志用这样的语言断绝了他与文坛的关系,成为一名边缘性的民间知识分子。他关注北方雄浑的高原,粗粝的沙漠,伟岸的天山,广阔的草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张承志,走进《汉家寨》。这一导语不仅使学生了解作者,而且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速读全文,整体把握(1)文中生僻的字词通过投影展示出来。(2)了解隔行分层的知识,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确定层次内容。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行文思路:走近汉家寨、走进汉家寨、离开汉家寨(2)初读课文之后,大家对汉家寨的初步印象如何?初读过的人都会被张承志散文风格所折服。会被汉家寨的空寂、苍凉、荒芜、残酷的环境和生存在汉家寨的人们所震撼。怎样才能更深刻感知本文的风格,就需要我们再次细读课文。4、细读全文,感知风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每一层中景物、人物描写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这一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1):第一部分写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用词语概括这个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的特点。(2):第二部分写作者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作者通过哪些表现手法来写这一老一少的呢?并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里的人物描写和上面所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3):文章很清楚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我们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学生以同桌或小组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小结:文章在描写汉家寨周围恶劣环境的时候是用墨如泼,对汉家寨中的人物描写却惜墨如金。大量恶劣环境的描写,使“一老一少“的出现显得那么让人震撼,和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物虽然没有语言,没有期待的热情,但让人看到汉家寨有一种不为任何事物所撼动的坚忍和冷峻。这是人与自然斗争的见证,是人坚守住生存位置永不放弃的见证,是苦难的土壤里生长出伟岸灵魂的见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教师总结张承志散文风格的特点:张承志的散文写得纵横、恣肆,他不对文字着颜色,完全靠一腔热血的铺洒来支撑,所以他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呐喊都灼人。这样的文字,如在厚实的木板上钉粗长的铁钉,穿透力凝聚在每一次对心灵的捶击之中。读张承志的文字所受到的痛彻灵魂的震撼,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体验。他的散文,尤其是独行者的夜语或独白,更直接地触及到生命的本质,触及到灵魂的骨头。读张承志,心不易平静,人不易昏噩,所以要读!激发起学生对张承志散文的兴趣,赏析本文的语言。5、赏读课文,体悟内涵
鉴赏课文从三条思路理解:一、坚守的背景二、坚守的人物三、坚守的信念我是这样指导学生:(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默读、齐读来赏析。(2)赏析写景、写人的语言,从各个内容中找出各自最欣赏的句子,说说它们好在哪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边读边品。(3)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不易理解的语句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讨。A、句子赏析:(课件展示)示例:文中写道:“一旦你被它收容,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这句话中“收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旦被收容过,在有生残年再也无法离开它”?提示:“联系上下文来看,意思是说自己被四野的宁静包裹着,完全融入到周围的宁静之中,这种感受给作者的震撼是刻骨铭心的,因此他在有生之年再也无法忘记。学生可根据示例对自己欣赏的句子加以鉴赏。如“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用单调的颜色来写出环境的苍凉、荒芜)如“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向不毛之地的一步步一分分的憔悴衰老”,(认为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写出了万年地表的变化,富有动感)B、采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课件展示)如:①文中作者在走进汉家寨写到“……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在这里,作者“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呢?(他意识到自己在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②作者反复写那位穿红色破棉袄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小女孩又是代表什么?(作者用红色给文章悲凉深沉氛围营造一点亮色,使全文格调慷慨悲壮但不至于伤感。让人在空寂中不至于落寞)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问题,老师同学共同讨论解决。6合作探究,感悟提升经过学生的速读、细读、赏读之后,组织学生探究两个问题:(课件展示)(1)老人和小女孩在坚守什么?他们的坚守与作者内心深处的坚守有何不同?(2)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这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得出A、一老一少:可能在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家园,坚守汉家寨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也可能不知道在坚守什么,但作者却被震撼了。他们身上千百年来的生存
之谜作者无法揣测,只是隐隐地感到了人的坚守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汉家寨,支撑着我们的民族,支撑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作者:坚守做一个“思想自由”的作家,“以笔为旗,独自为战”,用自己的笔为底层民众写作。在时下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文坛里,张承志力主散文回归心灵,艺术的展示心灵的每一丝颤动。他相信“人的热力能点燃世界任何冰冷角落的生命”。 B、对于当今的时代,坚守的价值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信心百倍地奔向现代化;同时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人崇尚拜金主义,有的人拼命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理想主义失落,沦为“迷惘的一代”,有的人媚权媚俗,艳羡西方,自轻自薄。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中,需要一种在物欲横流中坚守清贫,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全盘西化”中坚守民族气节的人文主义精神。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提倡的“坚守”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意义,它与“发展”的观念并不矛盾,而是当今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就是我们当今高速发展中所要坚守的“信条”。也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7、理解主旨,写作实践合作探究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可能还有很多疑问:如汉家寨的人靠什么生存?为什么他们不迁到天山北麓?汉家寨还有其他人吗?课文把很多个为什么留给了读者。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学习课文后感受到坚守精神超越了生存本身!作者从渐行渐近汉家寨到零距离接触汉家寨,一路走来,满眼看到的是大地从繁盛到荒芜,写的是荒凉的景,抒的是寂寥的情;再到渐行渐远地离开汉家寨,却再也无法忘记汉家寨。永别了汉家寨悲凉冷峻的风景,却深味了汉家寨人坚守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哺育了我们的民族,乃至于整个人类。(2)布置作业(课件展示)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寒窗苦读的你是否也在坚守,结合本篇文章,写写你内心最真实的体会。四.说板书(课件展示)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空寂苍凉荒芜汉家寨(老人、小女孩)汉家寨 残酷 神秘隔绝坚守精神超越了生存本身笔法:洒脱、冷峻、沉郁、凝重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既体现课文主题,又体现课文重点内容和写作特点,利于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