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身》课件1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修身》课件1

ID:1167287

大小:1.9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哲思短章特立独行生活中,从众效应比比皆是,但当众人行为有悖于道德之时,我们就要坚守准则,不盲从于众人;在众人皆庸庸之时,我们亦要特立独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从众效应”多数情况下是对人的一种误导。如一人闯红灯,所有人都跟着违规;如一人偷窃而未被抓,许多人都以为这有利可图……因此,不盲目随大流,面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是特立独行,才容易为生活添彩!当众人皆为利奔波之时,我独寄情于书,收获一份宁静闲适;当众人皆悲秋伤春之时,我独赞秋高气爽,春满乾坤;当众人皆感慨时运不济之时,我独叹一声“阳光总在风雨后”;当众人皆言人心不古时,我独吟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生活的疲累麻木了世人的神经,噬碎了对美的憧憬。而特立独行,似一声春雷,将光明的种子播下,为生活添彩!特立独行的人,是对生命负责的人。 在众人皆苟且偷生的时候,偏有一个叫岳飞的汉子特立独行,想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为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之时,偏要有个神智清醒的鲁迅,以笔为剑,直指旧社会的愚昧与腐朽,将中华这条沉睡的巨龙从梦中唤醒……他们都处在混乱的年代,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为信念而奋斗不息。特立独行的他们,怎能不被世人谨记? 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中国的文人中,向来便有许多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他们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们热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憩淡,他们衷情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他们倾心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净……纵然身处污泥,他们也愿开出高洁独放的花!特立独行的文人们,怎能不在文学的殿堂中馨香百年?不盲从于大众,摒弃从众心理。以道德准则为基本,特立独行为信念,以鲜洁的思想开道,那么,成功的花将为你而绚丽地开放! 赏读:(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赏读:孔子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事情就办不成……” 赏读: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赏读:孔子说:“治理国家大事,首先要得到人才,选拔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这个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取决于他有没有仁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写作背景《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稳定。 3.审美视窗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要仰视才见。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jǔyùnrǎnɡjìnɡzǎiqǐnnìwūdí“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孙”通“逊”,顺从长辈;“弟”通“悌”,尊敬兄长 早晨朝见朝廷困窘,走投无路不得志,不显贵穷尽,完结穷究,追究到底兼词,相当于“之于”众,各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 动词,到……去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此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舒缓语气忧患,灾祸担忧,忧虑 6.特殊句式(1)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以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何以行之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近义辨析(1)大快人心·拍手称快 两者都含有高兴的意思。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用于表达群众的感情,可以做谓语、宾语、定语。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含褒义。作谓语、补语、宾语。例句1:那个横行乡里的村长今天被县公安局带走了,乡亲们感到________。例句2:群众见民警当街英勇擒拿吸毒人员,无不________。大快人心拍手称快 (2)震动·振动 二者都有颤动之意。震动:既指物体的颤动,又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来回往复运动。例句1:雷曼与全球金融体系牵连甚广,这家拥有158年历史的公司的清算过程势必________全球市场。例句2:据了解,公路无损检测技术,是通过________、电磁等快速检测方法来分析评价路基路面结构特性或诊断病害,对路面没有任何破坏性。震动振动 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对孔子有关修身言论的记述,表现了孔子严于约束自己、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作风,反映了他遵守礼仪、加强修养、质朴平和、仁恕待人的修身观点及立身处世的态度。 重点突破什么是“求诸己”?什么是“内省”?请结合孔子思想谈谈。提示什么是“求诸己”?当发现自己不为人所知时,首先不是埋怨他人,而是反省自问自己是否做出了让别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便是“求诸己”。什么是“内省”呢?就是当面临着外在的否定力量时,要先反思自己是否有过错,如无过错,不论外在的否定力量多么强大,也不要有什么恐惧。这便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提示这是孔子“仁”的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忠”就是忠于原则,“恕”就是以宽容的心态待人。正直而宽容,就是“忠恕”之道。关于“恕”,传统解释有“如心”之说,即“他人之心如己之心”的意思,实际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讲“忠恕”之道,自然反对“巧言令色”。此外,篇中还涉及“信”,这也是孔子十分重视的德性范畴。《论语》中有所谓“民无信不立”之说等。讲“忠恕”的孔子并不是主张一味忍让,他很讲究“直”道。“以德报怨”是老子的观点,道家尚柔弱,故有这样的主张。孔子则不同,孔子的态度是,如果“以德报怨”即以德对待那些亏负于自己的人,那么又拿什么回报那些对自己有德的人呢?所以他讲一个“直”道,就是以公正、公平之道来对待他人。“以德报德”实际也是一个公平之道。 提示孔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①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他。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还向鲁哀公推举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称颜回是最好学的人。当然也是修养最好的人。 ②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的传授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性。③孔子说的修身是以仁为本。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最高原则。孔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孔子说,“其本乱,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说,人们不修身,就是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全社会都要重视道德教育,以修身为教育之本,来达到国家的治安和强盛。 1.文本审美(1)言简意赅,精辟深刻。如:“君子不忧不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善用比喻说明深刻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朽木不可雕也”等。(3)运用对比,使语意更加鲜明。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4)运用对偶、并列、排比的句式,使语言整饬,朗朗上口。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 2.写作迁移【角度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示例】独立地站立,那可以称为是自己独立生存的基点。生命中的过程也莫过如此。靠别人恩典自己,只能是一个存在物,没有了自己的生存理念,甚至于自己是个行尸走肉。“人生失意无南北”,失意不失志的君子,尽管他也许很贫困,但是,他的经历却又是那么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君子当自强,不甘自弃!对于一个个体的生命而言,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命运的塑造者,依靠他人的结果终究会自己垮掉。参天古树下的藤蔓,没有了大树的依托,末日也就来临了。任何的生命对你的宽慰都是暂时的。自己学着战胜烦恼,这才是生命制胜的唯一渠道。 【角度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示例】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一定会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漫漫古典情】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 殊 此词为抒写闺情念远之作,整首词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秋夜无眠,清晨触景伤怀、愁苦不堪的情状。上阕以菊愁、兰泣的景物起首,化情入景,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并且暗示出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在她看来,轻烟薄雾笼罩的菊花也在发愁,沾着滴滴露珠的兰花也在哭泣。开篇绘出一个凄清的环境,表现女主人公的愁闷和伤感。下阕写主人公情至深处,登楼远眺,却只见寒风萧瑟,树叶落尽,天际茫茫,目之所及尽是凄凉残败的景象。此时,看不到心上人的踪影,其心情也就不仅仅是失望,其伤感也比“断肠”更深更重。全词风格凄婉,境界阔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在晏殊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 陶渊明:归去来兮(节选)鲍鹏山陶渊明曾如一只失群独飞的鸟,现在终于找到了庇荫之地:田园。在诗歌中,在散文、辞赋中,他不厌其详地津津乐道自己田园生活的乐趣与称意,他对他的生活给予了由衷的赞美。荒谬的人生一变而为圆满的人生,这是田园的赐予,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他心灵孕育的成果。他认识到了,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只有与自然一体,过自然的生活(人之本性亦自然之物),才能超越荒谬性而返璞归真。 陶渊明显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隐士,但他是第一个把隐居生活写得如此美好、如此充满魅力的人。他以前的隐士们似乎在追求艰苦的生活,并乐于向人们展示他们的艰苦生活,以便显示自己道德的崇高。陶渊明不想向人们做任何展示,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只求自己满意。实际上,我们过分的、矫情的、违背人性的苦行,对道德而言,实在是不必要的。我们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地活着,有什么不对吗?陶渊明就这样给我们活出一个样儿。 他是能在生活之中而又能使生活回归人性,从而可以避开荒谬的大智者。他使生活即是人心、人心即是生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不仅在理论的层面上,而且真正从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合二为一了。当他回归田园时,田园不仅是他的生活环境、作诗写文的“语境”,还是他“委心任去留”的“心境”。生活能得此大境界、大圆满,追观中国古人,靖节先生一人而已! 是的,他最先影响我们民族的,是他的这种生活方式、生活姿态,以及他乐观而从容的心态,然后才是他的诗艺。而他诗的魅力则可能正是得之于他生活的魅力与心灵的魅力,他的人格魅力确实在他的诗歌魅力之先。他作品中的很多精彩篇章,可以看成是田园生活的广告。田园生活之乐趣,经他阐发,更是深入人心。虽然同时代的人都为人生的病态的华艳所障目而不能追随他,但时至唐、宋,尤其是宋代,在那样一种沉静的文化氛围中,苏东坡等人确实是从陶渊明那里得到一种眼光与视角,得到一种灵感与境界,然后再去寻觅自然之美,体味平淡生活的真味。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与田园,就是陶渊明式的。陶渊明以他的心灵之光照亮了田园,而田园即着陶之色彩。 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在一个权力肆虐而秩序混乱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正派地生活确实是比较艰难的,他真的必须有陶渊明式的坚定、坚忍及对苦难的容忍。他到田园中找他的归宿,找符合他本性的自然纯真的生活。当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农夫。回归田园在陶渊明看来,实际上是从官场体制中赎回了自己,使自己重获自由。那些能拥有自己的人有福了。陶渊明就是这么一个有福的人。幸福不是取决于一个人有什么,而是往往取决于一个人没有什么。如果从“有什么”的角度来看陶渊明,那陶渊明所拥有的太少了:名誉、地位、财富,他都缺乏。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令后人无限羡慕的幸福的人。因为他“没有”我们一般人所不能摒弃的庸俗之心、趋利之心、得失之心、荣辱之心。一句话,那一切使我们“大”不起来的“小”人之心,他都没有。他告诉我们“心远地自偏”的道理,他说他“心念山泽居”,他还自得地说“虚室有余闲”。什么叫“虚室”呢?庄子有言,“虚室生白”,意思是说,清空而无世俗欲念的心灵才能充满阳光。心灵充满阳光,可不就得大从容大安宁大幸福?可不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幸福的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