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祸兮福兮学案语文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祸兮福兮学案语文版必修5

ID:1167466

大小:344.2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3课 祸兮福兮学习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记载,初步了解老子及其辩证思想。2.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和成语。3.结合现实实例,充分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不自矜(  )    (2)大方无隅(  )(3)廉而不刿(  )(4)其脆易泮(  )答案 (1)jīn (2)yú (3)ɡuì (4)pà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敝则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执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自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明道若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质真若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善贷且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廉而不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破旧,坏 (2)坚守 (3)夸耀 (4)暗 (5)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 (6)施与 (7)刺伤,划伤2.通假字(1)高下相盈:通“______”(2)建德若偷:通“______”(3)起于累土:通“______”(4)受国之垢:通“______”答案 (1)呈 (2)健 (3)蔂 (4)诟3.古今异义(1)大方无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象无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笑不足以为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天下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最方正的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2)大的形象 陆地上现存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即象 (3)做事情 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4)把……作为 认为 (5)标准,表率 形式,式样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善(2)亡(3)易(4)盈(5)是答案 (1)与“恶”相对/善于/好,妙/通“缮”,擦拭/与……友善,交好/善于,擅长/爱好,崇尚 (2)失去/逃走/灭亡的/死亡,饿死/通“无”,没有 (3)容易/替代,更换 (4)通“呈”,呈现/充盈 (5)认为正确/指示代词,这/代词,代“受国之垢”者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曲则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枉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敝则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自见,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形容词用作动词,伸直 (3)形容词用作动词,出新 (4)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现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于 (2)为(3)哉(4)其答案 (1)介词,比/介词,从/介词,对/介词,表被动 (2)是/当作,作为/成为/做事 (3)疑问语气词,呢/句中助词 (4)代词,它的/代词,代事物/副词,大概/连词,如果/助词,调节音节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2)能干大事的人才,成就较晚,大音是听不到声音的,大象是没有形迹的。(3)灾祸啊,幸福依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隐伏在它里面。(4)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把多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而人的规律则刚好相反,减少不足的来增加多余的。三、名言警句1.课内名句(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2.课外名句(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一、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间。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掌管史册典籍的官吏,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又名《老子》,但经考证是后人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行编纂的,基本上概述了老子的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生成、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以此来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二、背景展示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尾大不掉,王室难以控制。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相互征伐,其目的就是称霸天下。为了实现目的,他们往往急功近利,但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应当说当时整个社会的心态都是轻浮躁动的。鉴于此,老子提出了“天道无为,顺其自然”的观点,试图扭转异风,改变现实。三、文化常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士:在先秦原为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后来游离出来成为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文白对译(二章,节选) eq\f(则 新, 少  则  得, 多 则 惑。,可得新生,缺乏的便可获得,富有的反而迷惑。)(二十二章) (四十一章)(五十八章,节选)(六十四章,节选) (七十七章,节选)(七十八章)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看过《射雕英雄传》,我们都为郭靖能够习得绝世武功《九阴真经》而兴奋不已,在《九阴真经》这部绝世武功秘诀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没错,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老子,看看他还写了哪些“武功秘籍”。好,接下来我们正式学习今天的课文《祸兮福兮》。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 课文所选择的七节,独立成段,按照一定的论述思路,论证了老子的思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中空缺段节的主要内容。答案 ①解说事物的相对与相生 ②道无所不在,又难以识别 ③福祸相生的关系 ④“天之道”和“人之道”的不同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了老子怎样的观点?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的概念,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显示着这个道理。譬如动与静,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物理学中谈到运动,都会先假定一个相对静止的参照物。假如没有静止,运动也就无从谈起。再推而广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对立面。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道”的三种境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觉得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他能够一眼看穿,发现本质,从而勉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结合这句话解释老子的“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道”在中国最初的解释是道路、坦途,但是在以后逐渐抽象化,引申出法则、规律的意思,上升为哲学的范畴。道,就是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独立存在的规律。“天道”就是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它损有余补不足,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人道”则相反,损不足补有余,违反自然规律,加剧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老子对此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希望有道者改之。对于老子,有人说他是消极的,有人说他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并不消极,你怎么看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老子是消极的。他注重柔弱,反对人的进取,对人的主动性的发挥难免产生消极影响。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大家都过着简单的原始生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企图把历史拉回倒退的想法。(观点二)老子不是消极的。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真正的无为,而是要遵从自然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其自然。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在行动时冷静思考,对问题系统全面考虑,保证事物本身的一种“自然和谐”状态。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实际上是入世的思想,并不消极。对 偶本文的语言精警凝练,言简意赅,处处闪烁着哲人的智慧。本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点是语句多排偶,文多用韵。句式整齐中透着变化,时而层层排比,时而两两相对,有时骈散结合,有时一章一韵,文章显出了一种错落有致的美,对后世各种讲究对偶押韵的文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技巧点拨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③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①②。宽式对偶只要达到严式对偶五项要求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③。3.结构(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2)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作用(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3)表意凝练,抒情酣畅。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上说是对比,就形式上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迁移运用根据下文的提示,在《池州赋》的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句。要求:①~③句与下文的句式一致,第④句与上文的句式一致,文意贯通,运用修辞。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池州境内,山高水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至臻完美。循环经济,初见端倪。建设池州,发展工业,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叹宇宙之源。锦绣池州,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和谐相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蓝图绘就,奋起拼搏。(选自《光明日报·百城赋》之《池州赋》)答案 ①万里长江 ②千帆竞发 ③长吟自然之道 ④古风遗韵和现代文明相得益彰 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 老子认为:水从表面上看来是柔弱的,但它却能穿山透石,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谚语与之不谋而合,殊不知,低头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智慧。运用示例学会低头是人类的一种智慧。卡耐基说,每当我看到天上的星星,看着那些一百万年前射来的光,我就会觉得人类渺小。鲁迅说,尼采说他是太阳,光热无穷,所以他疯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那是自然的恩惠,所以我们的先人早就学会了向天地低头,甚至顶礼膜拜。中国古人追求顺其自然,讲究天人合一,所以华夏子孙繁衍不息。老子主张人处“下位”,真是古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却被一些急功近利者践踏,于是我们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天与地的距离,抑或就是那一低头的高度?二、课外素材谈迁写《国榷》谈迁,明朝浙江海宁人,是一个穷秀才。29岁时开始编史书,因为买不起书,就四处求人,借书抄写。有时为了查阅一点材料,自带干粮行走一百多里。他努力了27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此时谈迁已经56岁了。可是有一天夜里,这部书稿却被人偷走了。谈迁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别人都以为他这下会一蹶不振,不料他第二天便挽起袖子重新写了起来。他又花了整整十年的光景,终于完成第二遍书稿,就是后来问世的《国榷》。此时的谈迁已经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他高兴地对人说:“虽死而瞑目矣。”选材感言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老子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体现了这个道理。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失在他方。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有严重意义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聪明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有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老子的行踪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这令我们悚然。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端里半隐半显。——只是,他现在还在那里么?不过,就算他是飞鸿,偶然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雪泥鸿爪,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怜悯和慈悲。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原属陈,陈又为楚所灭。所以又属楚了。当时南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称的,这和其他诸子著作统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者不同。他著作的名称就叫“道德经”,或者根据《德经》《道经》之先后又叫作“德道经”。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吏,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他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一篇读罢头飞白”?难怪他“生而发白”。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历史之后,如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般。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往往就如同他个人的经历和创痛,人类已往的体验也就是他最个性的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效原血”的历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老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 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地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不过,我们还算幸运。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当时的心情,假托老子的口吻,写过一篇短短的《老子出关》: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我曾预言过劫数的到来。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岚。然而那时你们甜寐于未卜的岁月之梦,白白地错过了时光。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撒幻梦之粒。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珠,愿你们仔细收捡。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珠。那时我正在翻捡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珠的顽童。所不同者,玩弹珠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珠”的我则有些百无聊赖。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渐渐的,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之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读后启悟 这篇文章从老子的“神秘莫测”写起,一步步引领我们理解老子本人。老子博学多才,是一位历史学家,深谙人类已往的历史和经验,想引领世人脱离苦海又感到没有价值,于是弃世而出关。作者读着《道德经》却在思考着人世,最终理清了老子的两条思路——治国与处世。本文想象奇幻,打乱时空顺序,语言老辣,愈读愈觉奇妙无穷。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B.C.D.答案 B解析 “不自伐”的“伐”应解释为“夸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 D.答案 C解析 C项都是不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A项句末语气词,表确定语气/副词,已经。B项介词,比/介词,从。D项动词,好像/连词,如果,假如。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方无隅,大器晚成B.大音希声,大象无形C.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答案 D解析 D项古今义都指“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A项古义:最方正的。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样式、颜色等不俗气。B项古义:大的形象。今义:陆地上现存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即象。C项古义:做事情。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B.不患人之不己知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答案 C解析 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翻译下列句子。(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不自我表现,反而更能显出自己;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反而更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进。(2)因此,圣人方正而不会伤害别人,有棱角而不会划伤人,正直而不冲撞冒犯别人,明亮却不炫耀自己。(3)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在攻击坚强者的东西中没有什么能超过水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活中,福祸往往是相互转换的,如“乐极生悲”“苦尽甘来”。《祸兮福兮》中描述这种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声音太大了就难以听清,形象太大了就看不到什么,《祸兮福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准确地概括了这种现象。(3)老子在《祸兮福兮》中用树木、高台作比喻来强调成功源于点滴积累的重要道理。这两个比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2)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3)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节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十八章)7.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1)其犹张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道则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弱之胜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受国之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通“欤”,疑问语气语 (2)这样 (3)胜过 (4)通“诟”,耻辱8.分别概括这两段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提倡天道,反对人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9.这两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对比的手法,“天之道”与“人之道”的不同。②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③比喻的手法,以“水”来喻人的性格。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谁能把多余的拿出来以奉天下呢?那只有得道的人才能如此。(2)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的人,才称得上是天下的君王。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 适:恰好B.走者可以为罔罔:通“网”C.强为我著书强:勉力D.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去:抛弃答案 A解析 适:到……去。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B.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C.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答案 D解析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意思是“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与“儒学亦绌老子”对应,所以不能断开,故排除A、C两项。“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一个固定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项。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讲了一番道理后,孔子觉得非常高深。B.老子的著作是应关令尹喜的要求写出来的,共五千多字,阐述了道德的本意。C.关于老子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结论。“曾经担任‘周守藏室之史’的李耳就是老子”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D.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的学说。作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评。答案 D解析 作者并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批评。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2)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3)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到周都去,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因为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的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归于“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