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件(精心制作)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沁园春长沙课件(精心制作)

ID:1167599

大小:650.5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教学导入在这首词作中,作者大笔挥洒,纵横议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奇伟丽的全景式的北国风光,抒发了一代人的豪迈伟情怀。在毛泽东的作品中,象这样写景抒情的篇章还有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词的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沁园春词牌的由来"沁园",本是园林的名称,原为东汉明帝之女沁水公主所有.在明帝第五子章帝时代,外戚大将窦宪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窦宪便仗势横行霸道,大肆兼并土地,甚至看上了沁水公主的沁园,要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强买。沁水公主慑于窦宪的威势,不敢抗拒,于是沁园就归了窦宪。 一天汉章帝出行时,路过沁园,才发现换了主人,问 身边的窦宪:“这不是沁水公主家的园林吗?”窦宪心虚,支支吾吾的说:“是,是。”后来,章帝得知窦宪夺园之事,十分恼怒,严厉斥责了窦宪。事后,章帝说:“公主的园林尚且被兼并,百姓的田产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国家诛弃窦宪,就如同除去一只雏鸟和老鼠一样容易。”遂勒令窦宪把园林 归还沁水公主。此后,外戚兼并土地之风有所收敛。后来有人作诗讽其事,乐工据诗创制“沁园春”调。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农民运动蓬勃开展。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游岳麓山。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追怀曾经的学习斗争生活,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毛泽东曾于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求学和进行革命斗争,并经常与同学战友游览岳麓山,在湘江游泳。1957年1月第一次发表这首诗时,毛泽东做了这样的注释:“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另注:这两句诗是毛泽东1917年冬天游衡山时所作)”。 诵读入境:1.请根据课下注释,正确诵读并理解这首词。2.诵读是学好诗歌的重要学习方法,请有感情的诵读,注意把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检测:字音、词义沁园春()橘子洲()漫江()百舸():怅寥廓():峥嵘():恰同学():挥斥方遒():浪遏():qìnjúmànɡěliáokuòzhēngróngqiàqiúè大船,这里泛指船只指宇宙的广阔不平凡,不平常正当,正值强劲有力阻止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把“独立”放在最前面?2、这几句是由哪个字领起的?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4、诗人在描绘湘江美丽壮观的秋景时,用了许多传神的词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品味语言万山:写出山之多层林:写出林之密红遍:写出红之广尽染:写出染之透漫江:写出水之盛鹰击:写出鹰飞得矫健鱼翔:写出鱼游得轻快万类:可见诗人视野得开阔竞:有力的突出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 1、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诗人想到了什么?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读下面两组描写秋景的诗句,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3、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意象”简释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课文讲解4.5课文赏析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沁园春长沙》的意象课文讲解5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课文赏析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事物动态的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竟”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课文赏析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课文讲解6《沁园春长沙》的意象 课文讲解7看:山、林、江、舸、鹰、鱼忆:指点、激扬、击水、浪遏飞舟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辐射式诗人(我)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看忆万类同学少年各种并置景物各种并置活动《沁园春长沙》的意象课文赏析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并置式 总结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上下阕的联系: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结构示意图沁上阕远眺万山红遍(远)层林尽染静景园看近观漫江碧透问:谁中(写景)百舸争流主寓春仰视鹰击长空对沉情俯瞰鱼翔浅底照动(近)浮前下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后情长……..粪土万户侯答:同呼中沙(抒情)学应显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少志年 赏鉴诗词的方法1、诵读领会,感知内容2、知人论世,体味意境3、运用联想,借助想象4、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入境------审美感知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同学们注意把握诗歌情感和节奏,再次诵读——《沁园春长沙》!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寒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