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课件

ID:1167660

大小:13.13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树底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沁园春长沙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词,又称_______。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______,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一.预习检测:关于词的常识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词的流派可以分为_____派和_____派。“沁园春”是_________,“长沙”是_______。《沁园春》词牌特点:分为上下两阙,属双调上阙13句56字,押四平韵(头、流、由、浮)下阙12句58字,押五平韵(游、稠、遒、侯、舟)属长调。 1.请一位同学朗读。2.听朗读带,注意停顿、语气。3.齐读,并概括上、下阙的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 听读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豪迈大气 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伤感的情调,而是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作者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1925年10月,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写作背景1925年的毛泽东*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齐读,并概括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上片:主要是写景,描绘了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下片:主要是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三、赏析上片 “独立寒秋图”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自由朗读上阕,找出上阕中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层漫百争流红遍击长空碧透尽染翔浅底 “湘江秋景图”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脚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提示*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型的题目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揭示技巧)。(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意境生机勃勃壮阔绚丽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小结 鉴赏诗歌的情景交融手法*指津:找出诗歌中景(意象)→分析景(意象)本身特点→知人论世,把握诗歌情感。 分析上阕的情景交融提示:1.词的上阕,这秋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等(找出诗中景(意象))。2.这些景物营造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生机勃发的场面(分析景(意象)的特点)。3.正因为诗人要抒发的是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这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本诗就是这样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知人论世,把握诗歌情感)。 *小组任务:合作探究词的上片描写了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提示:从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的角度来分析)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山上江中天空水底远眺近观仰视俯视静景静景动景远近相间;动静、点面结合;对比鲜明面点对比 A.景物描写的角度:(1)观察环境的视角,如远眺、近观、仰视、俯察等。(2)运用色彩的角度:明暗对比、红绿搭配、冷暖色调等。 ①以动(声)衬静,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②动静结合,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③以静写动,如: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④化静为动,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动静的描写方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鱼翔浅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探究: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请谈谈你的理解。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表现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情景交融。 男女同学交替朗读下阙,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案是什么?领字同学少年五.鉴赏下阕 小组成员合作,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词的下阙突出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2、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三句有什么作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词的下阙突出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国家责任感。蔑视功名利禄的豪迈气慨。“峥嵘岁月图”早期的革命青年 “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三句有什么作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当年曾经与同学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层层波浪,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只的情形。“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抒发了作者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 独湘橘看层漫百鹰鱼万怅问谁携忆恰风书挥指激粪曾到浪背诵 六.写法技巧总结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主人公:立--看--问--忆(景)心情:昂扬之情--忧思之情--意气风发(情)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2、对比手法颜色对比:“万山红遍”——“漫江碧透”动作对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明比:“同学少年”——“万户侯”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国现状”3、远近相间;俯仰变化;点面、动静结合 造像写意,游人;借景抒情,诗人;深沉发问,哲人;怀人忆事,一群斗士。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藐视困难、敢于斗争、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再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