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 长沙(46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 长沙(46张ppt)

ID:1167681

大小:923.5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导入·自古以来,不同的人对秋有着不同的感受:·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1920年,领导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以湖南省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共一大。·1925年1月,毛泽东回到老家韶山,组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同年秋,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去广州。路过长沙,漫步湘江,游橘子洲,满目秋景,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文思泉涌,吟成此篇。 二十年代的毛泽东不止有一个毛泽东。——梁漱溟 一、作者和写作背景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1913——1918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常常呼朋引伴到橘子洲头和南湖港一带游泳。1917年,主持一师校友会,与蔡和森等常在一起谈古论今,抒发壮志。 ·1918年4月,与何叔衡一起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毛泽东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三十年代的毛泽东 四十年代的毛泽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 二、篇名解释《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沁园春·长沙》意为:一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长沙的词。 思考:课文标题为什么是长沙?题目能不能改为《沁园春·湛江》或者《沁园春·二中》? 明确: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工作13年之久,长沙记忆了毛泽东青春飞扬的峥嵘岁月。文章内容写长沙之景,忆长沙之人,有着深深的长沙印迹。标题改动,内容必须改变。如《沁园春·雪》。 三、课文鉴赏(一)感知课文1、观视频,听朗诵,赏美景,感节奏。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诵的节奏、朗诵者的情感。2、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鉴赏课文1、上阕鉴赏: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问:这三句话包含什么信息?朗读时该注意什么? 明确: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独”字说明无人做伴;“寒秋”说明已是深秋;“橘子洲”是“立”的地点,立于洲头视野开阔,放眼望去,美景尽收眼底。“湘江北去”是作者眼前之景,说明作者向北而立。朗诵时声音要深沉、有力、稳健,读出诗人卓然傲立,一览群芳的风范。 4——10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集体朗读并讨论:读七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调?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领,这个字是哪个字?这七句话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调激昂,抑扬顿挫,读出景物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层次感;“看”字;描述了一幅上天下地山水相映、立体交错、绚丽多姿、雄伟壮阔,生机勃勃的长沙秋景图;这些景象都意兴盎然,极富生命力,为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努力拼搏斗志昂扬。讨论:这几句话中,是如何描述湘江秋景的?有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是哪几个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远)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近)仰视:鹰击长空(动、高、远)俯瞰:鱼翔浅底(动、低、近)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字,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翔”字,而不用“游”,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 11——13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朗读并回答:“怅”是失意伤感的意思吗?朗读时要注意什么?“寥廓”指什么?“谁主沉浮”该如何理解? 明确:并非失意伤感,而是久经熟虑和由眼前之景引发的感慨之词。朗读时不要读出失意的伤感,而是要读出胸怀壮志的底气。“寥廓”指浩瀚无边的宇宙。“怅寥廓”写出了作者仰观宇宙,俯视万物,思考人生的复杂心情。“谁主沉浮”本来是对万物盛衰荣辱由谁决定的疑问。这里意为“由谁来主宰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前途”。 上阕小结眼前景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万红遍,层尽染;漫碧透,百争流。击长空,翔浅底,竞自由。秋景生机勃勃的心中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壮志胸怀博大的时间地点环境立看问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2、下阕欣赏:上阕最后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诗人有没有做出回答呢?我们先来看下阕的开头两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朗读并回答:朗读时要注意什么?“百侣”指什么?“峥嵘岁月”指什么?这两句话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语速缓慢,感情欢快;“百侣”和下文的“同学少年”都指作者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好友。“百侣”、“万山”、“百舸”都是概数。“峥嵘岁月”指毛泽东求学和革命中的不寻常的斗争岁月;开头两句总写往事,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9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集体朗读并讨论:读七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节奏?这七句话由一个字引领,这个字是哪个字?这七句话描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要热情洋溢、慷慨激昂,音调铿锵,节奏短促明快,感情越来越激烈,气势越来越磅礴;“恰”字;描述了毛泽东和他的好友们德才兼备、奋发有为、壮志凌云、无私无畏、敢于斗争、气势不凡、胆略超群的热血青年形象。 10——12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朗读并回答:读这三句话要有什么样的感觉?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要有豪迈、自信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和同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气概,也是对一切有志献身革命的志士仁人的号召。同时,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小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壮志凌云风华正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乘风破浪奋然前行过渡携恰记 3、全词总结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有感而发,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全词思路:立→看→问记→恰→忆 ·下阕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上下阕情景交融,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毛主席手迹 咏蛙1910年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谢谢,再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