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学习目标:一、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2、初步了解诗歌的意象3、学习毛泽东的伟大胸襟和豪情壮志。二、背诵全词。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学习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一生最有作为的年龄。诗人身处险境而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足见其胸襟气度。
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听录音---随读---对照注释疏通字句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2、研讨: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立、看、怅、问、忆沁园春·长沙.wav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百舸怅方遒岁月稠寥廓浪遏飞舟峥嵘gěchóUèchàngliáokuòzhēngróngqiú
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词的上阕你最欣赏那些精妙的词句?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前三句——“起句”: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时间:深秋;地点:橘子洲头;游者:独。前三句的词序和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独立寒秋图:点明时间、地点、环境
3“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不行。表明一个人,突出诗人卓然而立、深沉思索的形象,也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毛泽东“独立寒秋”柳宗元“独钓寒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但二者不可同日而语的。独立寒秋图: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情景交融,统领全词“独立”与“百侣”形成鲜明对照,为追忆伏笔
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领字”的常识领字又叫“一字逗”。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常用的如“惜”“看”“恰”“怅”等。4、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5、“看”字统领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上阕“看”字;领起七句。下阕“忆”字;领起八句。遍:红得广染:红得深透透:强调水的清澈争:渲染了热闹气氛击:突出雄鹰的矫健 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6、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注意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鹰击长空
为何诗人却与众不同?这和诗人的哪些方面有关?《诗经》:“诗言志。”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诗人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蓬勃,充满生机。古人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如“自古逢秋多寂寥”“万里悲秋常客”“秋风秋雨愁煞人”,
8、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景象,想到了什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阕: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主沉浮”是什么意思?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上阙通过“写景”,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归纳小结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俯察)“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上阕写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抒情方式)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也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恰抒情回答慷慨激昂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那些内容作了回答?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下阕“忆”字;领起八句一个“恰”字,统领七句注意“峥嵘”、“风华”、“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
10、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11、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12、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3、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
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下阕:抒情回答 慷慨激昂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上阕: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远眺 远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 近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 高景-鹰击长空俯瞰 低景 鱼翔浅底下阕:抒情回答 慷慨激昂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总结写壮景,抒豪情;语言极富表现力;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主题:写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意象赏析“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课堂练习:联系词作,品味下列红色词的意味: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粪土当年万户侯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怅:写出了诗人的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粪土: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
课后作业1、感情背诵全诗。3、写一幅春景图,要求模仿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写出你的情感,不超过200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