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编号—1泰安三中学案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日期201&9一课题名称:《沁园春•长沙》编制赵庆顺审定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2.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聘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课前预习【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词的基本知识⑴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⑵词牌:原是词的音斥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3)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4)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5)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二)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著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三)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百舸()怅寥廓()峥嫌()()••••
挥斥()方遒()••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漫江:寥廓:峥睞:遒:激扬文字:••击水:浪遏飞舟()舸:沉浮:挥斥: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遏:课内探究(一)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1.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意象:2.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3.试概扌舌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4.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人与古人有何不同。5.上阙最后三句,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试析。(二)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
1.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蝶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忆”的是(用原文),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毛泽东的精神。2.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答案参考:(-)1.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1.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壳亮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2.生机勃勃、色彩绚丽3.“自古逢秋悲寂寞”、“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秋思》。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4.“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
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二)1.(1)承上启下(2)“忆”的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由哪个字统领恰,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2.“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屮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课后巩固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浪遏飞舟(阻止)••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蝶岁月。••••B.王厂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纷纷提出了许多抓产品质••••量的好建议。C.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D.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社会群体,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4.下面是元曲作家白朴写的一首关于“秋”的小令,请选出最能体现秋景的一组词()••••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山水,草叶花。A.青绿白红黃B.远近黄红兰C.残剩枯黄落D.寒瘦败枫残二、默写全词
三、课外阅读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年10月)1.本词的词牌是,词题是o依长短来看,属于o2.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1.B(怅:惆怅°)2.D3.B(“抛砖引玉”是谦词,不能用于别人)4.A5.略1.本词的词牌是采桑子,词题是重阳。依长短来看,属于小令。2.B【毛主席诗词名句选】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肖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9.牢骚A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0・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1.一年-•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12.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1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14.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15.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6.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7.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卜算子•咏梅》1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2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2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2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1936年2月)2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忆是县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毛主席年轻时经历】求学时代在县城里读书的比毛泽东大9岁的表哥文运昌,借给了他一本郑光应1894年创作的《醒世良言》。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政治军事先进。毛泽东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他才意识自己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需要新的人才,决心为国奋起。三十年后,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他回忆当时场景,还能清晰的背诵出书上开头的句子:“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毛泽东说:“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10年,毛泽东16岁时请亲戚说动父亲允许他去“洋学堂”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上学,在那里他熟读梁启超刊登于日本报纸上的唤醒中国青年人文章,接触了改造社会的思想。1911年,毛泽东考入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毛泽东在革命党报纸上读到黄花岗起义的新闻后,在学校张贴文章支持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并带头剪掉辫子。武昌起义爆发后,长沙革命党起义响应,毛泽东投入革命军,成为湖南新军的一名士兵。1912年2月清帝退位,毛泽东认为其参军目的己实现,退伍回长沙继续求学。3月,毛泽东考取湖南公立高等商业学校,但一个月后因为英文跟不上教学而退学。随即毛以第一名考入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半年后毛觉得课程少而规则繁琐,退学在省立图书馆自学西方政治和科学的经典著作。但毛贻昌不同意毛泽东的自修,并拒绝继续提供费用。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不收学费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1914年2月,随该校并入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6月毕业。在读期间,毛泽东深受其老师杨昌济的器重。1918年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罗学瓒、陈章甫等人创建新民学会。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萧子升等二十四名青年离开长沙,于8月19日到达北京,随即会同蔡和森以主要精力从事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10月,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李大钊的言行使毛泽东开始具体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此外,毛泽东还首次见到了陈独秀,对他本人影响非常大。1919年春,毛泽东南下上海为出国勤工俭学同学送行。4月6日,回到长沙。7月,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但8月中旬便被张敬尧查封。9月130,毛泽东在当时联省自治活动中在长沙《大公报》发表文章,主张湖南自治,呼吁“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1919年12月,参加湖南驱张请愿团,再次到达北京。1920年之前,毛泽东崇尚“呼声革命”、“无血革命”,并主张“主张一点一滴、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去改造社会”。与同时期的其他青年人相似,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是一个自由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及新村主义的集合,他崇尚过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克鲁泡特金及过武者小路,但并不崇尚马克思。在1919年7月的《湘江评论》及其发刊词中,他比较了马克思和克鲁泡特金的主张,认为“马克思的主张太过激烈”,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拼命的捣蛋”;而克鲁泡特金是“温和的,并不想急于见效,且从平民的了解入手”。毛泽东认为中国应当学克鲁泡特金的办法,即“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有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中共建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3年6月,毛泽东以湘区代表身分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进行国共合作。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根据湖南工人运动的经验,表示赞成工农和资产阶级建立联合阵线并共同完成民族民主革命。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被选为中央局成员,其中毛为中央局秘书,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共领导核心。9月,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指导中共湘区党委夏曦等建立湖南的国民党组织。三个月后,毛泽东接中共中央通知前往上海。1924年1月毛来到广州,代表湖南的国民党组织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毛被派往上海继续帮助国民党做组织工作,他在中共党内的职务是组织部长,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毛是中共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当时国民党在上海的负责人之一叶楚俭正在策划“处置共产分子”,“用尽办法把毛赶走”,毛在与叶的斗争中处于下风。毛泽东一面与国民党内的反共势力(毛称之为“国民党右派”)周旋,一面维护国共合作,他起草并与陈独秀联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他写道:''(对右派的言行)都不可隐忍不加以纠正”,但仍强调“须尽我们的力最忍耐与之合作”。因此在中共党内,他被张国寮和李立三嘲讽为做“国民党的工作”、是“胡汉民的秘书”。12月,重病的毛泽东请假回到湖南养病,缺席了1925年1月的中共四大,并在中央局委员的选举中落选。9月,毛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0月,代理汪精卫的国民党宣传部部长职务。12月,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