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学案

ID:1167734

大小:75.4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新知预习开门见山《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作者连线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他在各吋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咬文嚼字1.识记字音橘子洲(兀)百舸(ge)寥廓(kub)•••携来(xie)峥蝶(rong)挥斥方遒(qid)•••浪遏飞舟(e)■2.识别字形怅:惆怅帐:帐篷胀:膨胀侯:万户侯候:时候/稠:稠密惆:惆怅(凋:凋谢J竟:竟然(竞:竞争漫:弥漫慢:慢车幔:帷幔3.分辨词义寥廓•辽阔都是形容词。“寥廓”是髙远空旷,侧重指立体的范闱。女口: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峥蝶・狰狞都是形容词。“峥蝶”,①高峻,如:山势峥蝶。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如:头角峥蝶、峥蝶岁月。“狰狞”的意思是面目凶恶,如:狰狞可畏。义气・意气“义气”,①名词,指从主持公道或某种私人关系出发,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②形容词,有这种气概或感情。如:你看他多么慷慨,多么义气。“意气”,①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②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女n:闹意气、意气用事。③意志和气概,女口:意气风发、意气高昂。激扬•激昂“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①激浊扬清,如:激扬文字。②激动昂扬,如:激扬的欢呼。③激励使振作起來,如:激扬士气。“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女口:群情激昂。互动课堂佳句品评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品评】开篇三句好似猛地推11!的电影特写镜头:我站在橘子洲头,身张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水。既点明了时节、地点和环境,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自然的铺垫。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品评】首先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这七句描绘了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炫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首先是程度Z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之乐,这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这几句扫尽千古悲秋之气。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化实为虚,兼类而及,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历代文人对秋的描写大多是悲秋、伤秋的意蕴,惟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白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tl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霑。”然而相形之下,毛泽东这首词更其壮美、更其阔大。他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秋魂。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品评】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在这峥喋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品评】这是对“峥蝶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乂悲愤人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吋的“万户侯”一一军阀如粪土。在这一吋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対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屮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品评】这里以设问结尾。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段落赏析1・“独立寒秋”至“谁主沉浮”。【赏析】诗人独立在寒秋中的湘江橘子洲头,看到岳麓山上丹枫如锦,湘江流水似碧。在这山川红遍与碧透的映衬下,还有雄鹰在长空奋击双翅,鱼儿在江中活泼地翔游,就连原属静物的“万山”也因枫叶层层染红而显示出自然界的生气来。再加上滔滔流去的江水,往来竞驶的百舸,真是火红绚烂,春意盎然。这种霜秋的严酷肃杀与万类的活跃自由,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一种辩证对立关系:那就是客观环境越险恶,主观竞争意识越强烈。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大至阶级,小至个人,无不以斗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于是才有了人类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才有了由谁来主宰人类命运的问题,才有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极有分量的发问。这里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宏伟壮丽且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湘江秋色图,提出的是由祖国命运的深刻命题。在这里诗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将自己要表达的题旨、要发表的议论通过一组牛动形象和饱含着激情的语言表达出來,因而诗情和哲理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2•“携来百侣曾游”到“浪遏飞舟”。【赏析】作者用“携来百侣曾游”一句,过渡到对早期革命活动的回忆。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在那些峥蝶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正值青 春年少,他们才华横溢,热情奔放,以天下为己任,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最后几句,以设问作结,实际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一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屮,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任。结构分析根据词的结构特点,全词按上下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1)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空: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2)提出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二部分,下阕,主要是抒情。(1)通过回忆,突现了同学们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2)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文章结构框图可以这样设计:上阕一一描绘湘江秋景并提问(写景抒情)II下阕一一回答“谁主沉浮?”(抒情)主旨探微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表述:1.本文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2.本文表达了诗人对秋色和形势的独特而强烈的感受,抒发了热情期盼工农运动大发展的情怀,并从屮提出究竟由谁来主宰人类社会的兴亡的问题。这个“谁”应是广大人民一一革命高潮中的工农群众。文法览胜1.写壮景,抒豪情。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边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为“寒秋”景彖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2.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3.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屮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B.词的平仄和押韵稍异于诗歌,须服从乐律的需要。词牌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也不同。C.每一词牌都对该词的字数、句数、段数和韵律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D.《沁园春》《酋江月》《清平乐》《水调歌头》《山坡羊》《天净沙》等都是词牌名。解析: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诗、词、曲的主要区別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D项,《山坡羊》《天净沙》为元曲名。答案:D1.下列词语注咅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漫江■(man)苍茫(cang)■白舸■(kQ)B.方遒■(qiu)遏制(Q)■记否■(fdu)C.百侣■(lu)测度(du)■风华■(hud)D.寥廓(1iao)峥蝶(zhengrong)中流(zhong)解析:A项,“舸”应读“gQ”;C项,“度”应读“du(5”;D项,“寥”应读“lido”。答案:B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大船)寥廓(宇宙的广大)••意气(志气,气概)••B.谁主沉浮(主宰)挥斥(斥责)••方遒(遒劲有力)■漫江(到处都是)■C.寒秋(深秋)••霜天(深秋季节降霜)••峥蝶(不平凡,不寻常)••D.岁月稠(多)■激扬(激浊扬清)••浪遏(阻止) 解析:B项,挥斥是奔放的意思。答案:B1.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夸张比喻反问B.设问对偶反问C.反问比喻设问D.夸张对偶设问解析:(1)句为夸张。“浪遏E舟”屮的“遏”是阻止的意思。游泳的水波阻止前进的船只,为夸张的手法;同时本句也是设问的语句。(2)句为对偶,“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相对。(3)句为设问,本词下片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一一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答案:D2.诗词讲求炼字,如“鱼翔浅底”屮的“翔”字,其实是游,却不用游,用鸟不扇动翅膀而盘旋冋飞的姿态,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轻快白如的神态,可谓一字传神,下列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最符合炼字要求的一项是()A.独此曾红B.尽透兄击C.竞稠恰茂D.斥指击飞解析:“尽”与上面的“遍”字相应,具有渐渐变红的动感。“透”字写了江水碧绿澄澈的特点的能力。“竞”字写出了生命的力量。“击”字准确地形容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答案:B3.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B.从语意來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解析:D项描写湘江壮美景色的应为“看”字总领的七句。答案:D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找出文中描写“寒秋”的四个词语。解析:注意审题,题目要求找11!对“寒秋”描写的词语,而不是选择了哪些景物或意象。另外,描写的词语应该多是形容词性的,缘此筛选。参考答案:红遍,尽染,碧透,霜天。&文中写景采用了古典诗歌常用的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二)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解析:作者运用赋的手法,通过铺陈描绘出绚丽的秋景,为下文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赋的手法。铺陈万物长势旺盛的秋景,为下片的议论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9.这首词的哪一个字写出了秋天的景色特征?这个字使你联想到《沁园春•长沙》怎样的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和品评,侧重文学积累。参考答案:“霜”字写出了丰富多彩的秋景。联系《沁园春•长沙》,使人联想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也联想到秋高气爽的“霜天”。10.这首词在满腔热情地歌颂革命形势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斗争的艰难曲折的感慨。词中哪个短语流露这种感慨?请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主旨的分析和把握。应该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理解,然后找到作者情感流露的词语。参考答案:“人生易老”。因为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当吋要为其他同志所接受,常常会有曲折的过程。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1〜12题。【甲词】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乙词】浪淘沙北戴河一九五四年夏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1.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表现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下阕都是,而重在O两词都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基木表达技巧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积累。参考答案:写景评古论今论今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12.两词都有点睛之笔,甲词表示主旨的句子是;乙词表示主旨的句子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捕捉能力。应在把握诗歌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细细品味体会。参考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换了人间走近高考一、阅读理解(2006天津南开一模,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走近芦苇陈所巨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滩下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做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己经沉入脚下的土地,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有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屮,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散,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并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Z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槃的过程,也是白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苇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屮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选自《品味书香》)9.阅读文章第二段,联系文章内容冋答。(1)寒冷“征服”“改变”了芦苇什么?(2)芦苇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着句不离段的原则,从本句的前文寻找信息,如“改变了”的方面。第二问的答案在下一段。参考答案:(1)寒冷“征服”“改变”了芦苇的外在形象。(2)芦苇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是生命的顽强。10.文章第八段中“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中加引号的“我”应该如何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对理解重要代词的能力。“经历过,战胜过”提示,前句有相关内容,后文也有解说。注意分析概括。参考答案:这个“我”是经过自我解脱,自我净化,守住了自己善的本质的我。11.本文写“走近芦苇”,抒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其中多次提到“泥土”,试分析文章中作者写泥土的用意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赏析文章手法的能力。作答时要闱绕主旨,分析自然界的泥土对芦苇和小动物的意义,人心灵的泥土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自然界的泥土对于芦苇来说是滋生地,对于小动物来说是庇护所,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是拯救人心灵的泥土。写自然界的泥土和人的心灵的“泥土”,使文章更形象地表现生命战胜“严冬”,走 向新生的主题。9.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篇以芦苇为题材的文章,但它不仅仅写芦苇,而是既写芦苇又写人生,写与芦苇的对话,揭示生命的意义。B.第二、三自然段对芦苇的称谓从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芦苇的理解和亲近。C.“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困难来时,耍接受它,听凭它摆布,顽强地固守自己的本质。D.第五白然段第一句话中“芦苇”的“无可奈何”是指被无法抵御的寒冬征服和改变,“人生”的“无可奈何”是指被岁月和生活征服和改变。E.文章意在告诉人们,以芦苇“苇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代替以枯老芦苇为代表的旧事物是历史必然,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不准确;E项文章意在表达的是:岁月和生活的磨难。答案:CE二、语言运用10.(2006四川高考,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解析:仿写要注意形似和神似。本题要注意前一个暗喻句子和后分句的逻辑联系。参考答案: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